清晨六点整,柔和的源能辉光从天花板内嵌的导光板缓缓亮起,精确模拟着日出的色温与亮度变化。
李维在床上咕哝了一声,不情不愿地睁开眼。
他是昌海市第三中学的高二学生,一个标准的“源能新生代”。
“小维,快起床,今天有早课,别迟到了。”
母亲林薇的声音隔着房门传来,伴随着厨房里煎蛋的滋啦声和一股浓郁的天然麦片香气——这是城市外围新建的大型垂直农业工厂生产的,价格亲民,供应稳定,是如今普通家庭的主流早餐选择。
李维磨蹭着爬起来。
他走到窗边,轻声说了句,“打开”,智能窗帘便无声地滑开。
窗外,昌海市的清晨景象映入眼帘。
数十根粗细不一的源能凝聚仪光柱如同巨人般矗立,顶端没入淡淡的晨雾,它们不仅为整个城市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更维持着整个城市的源能粒子浓度,潜移默化地改善着环境与居民体质。
几艘低空悬浮巴士沿着固定航道无声滑过,车身上“昌海市政”的徽记在晨光中清晰可见。
李维略微洗漱一番后来到餐厅,此时餐桌上已经摆好了早餐。
金黄的煎蛋、热气腾腾的燕麦粥,还有一小碟珍贵的酱源兽肉。
源兽,是在高度可控的强源能环境下,特殊培养生长的兽类,不仅口感极佳,且蕴含更易被吸收的活性源能,价格是普通肉类数十倍,严格来说,这算是补品。
因此,父母总是省给他吃。
父亲李立明正坐在那里,看着手腕上投射出的微型新闻光幕,眉头微蹙。
“爸,妈,早。”李维拉开椅子坐下。
“早。”
李立明头也不抬地应了一声,手指在光幕上划动着。
“啧,‘晨曦号’深空探测器的发射又要推迟了,说是核心的源能推进阵列在模拟极端星间环境时,稳定性波动超出了万分之一的安全阈值,还需要至少三年时间进行材料迭代和算法优化这帮搞科研的,还真是严谨。”
林薇把一杯天然牛奶放在李维面前,接话道:“能稳妥点也好。太空探索急不来,我们这代人,能亲眼看到源能科技重启星空探索的第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
她语气中带着感慨,看向李维,“你爸年轻那会儿,最大的梦想就是当宇航员,可惜.”
“可惜末日来了。”
李立明终于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笑意,那笑意里有沧桑,也有释然,“那时候,别说梦想,能活下来就是万幸喽。”
李维默默吃着早餐,听着父母偶尔提及的过去。
他知道父母都是“灾前一代”,末日降临时他们都才二十出头,侥幸存活下来,并成为了最早一批在生死线上摸索的平民源武者,在同一个民间小队里相依为命。
动荡的年代让感情迅速升温,他们很早就结了婚,但一直不敢要孩子。
用母亲的话说,“自己都朝不保夕,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拿什么养活下一代?生下来也来这鬼世道受苦吗?”
直到局势初步稳定,收复了大量失地,源能科技开始系统化普及,他们两人却双双卡在了星尘级三阶的门槛上,蹉跎了近十年,眼看突破无望,才在四十多岁的“高龄”,决定生下李维,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快吃吧,别迟到了。”
林薇催促道,又看了看李维面前那碟酱肉,“这个你多吃点,对感应和引导源能有帮助。你看对门老张家的小斌,在东锋预备学院,听说天天有高能营养餐配额,都已经快到星尘级2阶了。”
“知道了妈。”李维应着,心里却有点无奈。
父母虽然接受了自身天赋有限的事实,但总希望他能更进一步,这种殷切的期盼有时也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
走出家门,社区里已经热闹起来。
和他一样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们匆匆走过。
社区道路旁,圆筒状的清洁机器人正在无声地吸附着落叶和微尘,而造型像小型多足昆虫的园艺机器人则小心翼翼地修剪着绿化带里那些散发着微弱荧光的“星点草”和“月光苔”。
几个早起锻炼的老人,在社区小广场上打着缓慢而蕴含某种韵律的“基础锻体术十八式”,身上有微弱的源能波动随之流转。
这是战后普及开来的大众健体法门,长期练习能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李维!”同学王浩从后面追上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光,手里还挥舞着一个能量棒包装,“听说了吗?下周的‘源能实践周’,我们班抽到了去参观新建的‘近地轨道源能中转站’全息模拟中心,而且是深度体验版!”
“真的?”
李维也来了兴趣,三两口吃掉手里的能量棒,“那是不是能看到‘晨曦号’的等比例模型?还能进模拟舱体验一下操控感?”
“必须的!”
王浩手舞足蹈,模仿着推拉操纵杆的动作,“我以后一定要当深空勘探员,开着最新型的飞船,去找找看还有没有像蓝星一样的星球。”
另一个同学孙晓玲也走了过来,她戴着一副智能眼镜,镜片上实时闪烁着一些个人定制的数据流,比如日程安排、待办事项甚至周围环境的源能浓度读数。
她推了推眼镜,冷静分析道:“近地轨道源能中转理论上可行,但需要解决的难题还是有很多。不然‘晨曦号’也不会一再推迟发射了。还有,王浩,以你上次源能理论考试刚及格的成绩,想当勘探员,恐怕得先恶补一下《高等源能》才行。”
王浩的脸瞬间垮了下来,哀嚎道:“喂,孙晓玲,你能不能别老是数据数据、难题难题的!梦想懂不懂?情怀懂不懂?据说陈宇将军当年理论课也不咋地呢,不照样成了星核级强者。”
李维笑着打圆场:“行了行了,陈宇将军那是规则领悟到位,是另有天赋。不过晓玲说得对,基础知识还是很重要。不过,我倒是觉得,能参与设计、建造这些大工程也挺酷的。”
说说笑笑间,学校到了。
昌海三中的大门颇具特色,是仿照东锋军校那著名的“裁决之门”微缩设计的,虽然能量波动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但那利剑般的造型、暗银色的金属质感以及门柱上隐约流转的淡金色能量纹路,依旧让人看起来非常震撼。
毕竟,不是谁都能去东锋军校的。
校门口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电子荣誉榜,上面滚动播放着校内通知、优秀学员事迹。
李维注意到,对门张阿姨家小斌的名字和照片赫然在列,下面还标注着“东锋预备学院优秀学员”。
走进校园,主干道两旁是枝叶间自然流动着微弱源能荧光的“辉光梧桐”。
这些变异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轻微调节校园区域的源能浓度。
不过唯一有点让人感觉不爽的是,这玩意,同样还完美继承了梧桐的缺点,一到夏天就梧桐絮乱飞,着实让人感觉心烦。
巨大的操场上,有几个班级正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晨间源能引导操,数百人动作整齐划一,呼吸与动作协调,引动着周围空气中稀薄的源能粒子,形成微弱而壮观的能量流动。
教学楼的外墙覆盖着高效的太阳能和源能双吸收板,在晨光下反射着富有科技感的金属光泽。
一些不起眼的角落或屋顶,能看到固定式的监控探头和偶尔缓缓转动的防御性声波发射器,这些都是校园智能安防系统的一部分。
第一节课就是历史。
头发微白精神矍铄的张老师是少数仍在教学岗位的“灾前一代”长者,据说他也曾是某个民间源武者小队的成员,腿部受过旧伤,阴雨天还会有些不适。
他身后的全息投影屏亮起,展现出四十年前首都收复战的震撼画面。
燃烧的城市废墟,冲锋的战士,密集的炮火覆盖,以及那最终在数百道凝聚了人类希望与决心的源能光柱持续冲击下,最终崩毁的巨大巢穴漩涡。
“同学们,‘曙光行动’不仅收复了我们的首都,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人类在林毅统帅的带领下,拥有了与拥有星核级源兽的高等巢穴正面抗衡的能力。”
张老师的声音带着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特有的激昂,他的目光扫过台下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仿佛在透过他们看向过去的岁月,“但是,胜利并非终点,接下来的四十年,才是我们文明真正浴火重生、开启新篇的四十年.”
投影切换,显示出六大主巢被清晰的蓝色防御圈牢牢锁定在全球地图上的影像。
“看,它们还在,但我们不再恐惧。我们的军队,像最忠诚、最强大的卫士,日夜不停地看守着这些曾经的噩梦之地,定期进行‘扫荡式’清剿,遏制任何扩张的可能。”
“同时,在林毅统帅制定的严格管控与风险预案下,它们的外围区域,也成了磨砺新一代源武者实战能力、检验新式装备的试炼场。”
接下来的两节“源能理论及应用”课,让李维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理论课的赵老师是位年轻的星尘级中阶源武者,他讲解的复杂源能粒子运动模型、不同属性源能的转换效率公式以及大型源能阵列的能量场迭加原理,让李维听得头晕眼花。
而实践课的“多线程源能微操”更是让他手忙脚乱,精神疲惫。
看着面前“灵巧矩阵盘”上十个颜色各异、感应灵敏度不同的微型能量节点,李维感觉自己的精神力像一团被猫咪玩弄过的毛线,很难同时分出十缕稳定而纤细的源能丝线,去精准点亮并维持它们。
隔壁隔间不时传来王浩的怪叫和仪器发出的刺耳报警声,显然他也好不到哪里去。
反观孙晓玲等少数几人,则显得游刃有余,指尖流淌的源能光丝如同拥有生命般,灵活而稳定地连接着节点,显示出出色的控制力。
“注意力集中!细致感知每一个节点的能量,不是靠蛮力统一灌输。”赵老师巡视着实验室,声音严厉,“源能修炼,心性、悟性、控制力,缺一不可!”
“想想你们的父辈,他们在刚接触源能时,可能连最稳定的源能引导都做不到,只能靠着手写的笔记,广播里的教程去一点点摸索,去用同渊兽生死搏命,来验证心中所想。而你们现在,拥有安全的修炼环境、系统的理论指导、先进的辅助设备,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珍惜?”
中午在学校食堂,李维和王浩对着餐盘里的标准“天然套餐”唉声叹气。
反观孙晓玲和一些家境更好,或者自身通过完成学校发布的简单任务赚取了不少功勋点的同学,餐盘里则有价格更高的“高能营养餐”。
“完了,我感觉我完美继承了我爸妈的‘天赋瓶颈’,估计这辈子星尘级三阶顶天了。”
王浩苦着脸,用勺子扒拉着碗里的土豆烧肉,没什么食欲。
“我也差不多”李维戳着盘子里的清炒油菜,有些沮丧,“我爸妈就是卡在三阶过不去,才决定生我的。他们总说,希望我能走得更远,能看到他们没见过的风景。可这‘微操’.也太难了。”
孙晓玲给他们鼓劲:“别那么悲观。时代不同了,修炼方法、资源获取途径以及整体的源能环境,都比四十年前好了太多。根据璇玑公布的统计数据,在系统化教育和资源支持下,新生代源武者平均突破低阶瓶颈的年龄比我们父辈提前了至少八年,成功率也提升了近三成。”
“再说了,就算最终等级不高,只要把理论基础打扎实,未来从事源能科技研发、璇玑网络维护、能源系统管理或者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一样能为共同体做贡献,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也不会差。”
她指了指自己餐盘里的高能营养餐,“这东西,等我们以后有能力接取更高级的任务,自己赚取功勋点了,完全可以实现‘消费自由’。”
下午的“基础源能引导与体魄锤炼”课是在宽阔的室内训练馆进行的。
首先是在舒缓的音乐和引导语中,进行集体的源能循环练习,数百人一起引导源能,场域效应让馆内的能量粒子格外活跃。
接着是使用各种基础的体能器械和带有微弱源能刺激的按摩仪、阻力场进行体魄锤炼,目的是强健筋骨,拓宽经脉,更好地承载和运转源能。
虽然过程枯燥辛苦,但李维能感觉到每次课后,身体对源能的亲和度以及肉身的耐力似乎都有微弱的提升。
最后一节则是“沉浸式历史课”。
他们戴上轻便的虚拟头盔,进入了由璇玑主脑构建的高度拟真历史场景。
今天体验的主题是“坚守:聚居点的第一次微型渊潮”。
李维的“意识”仿佛附着在了一名聚居点源武者士兵身上,面临着汹涌的渊潮,他跟着队友一起,四处驰援,竭力拼杀,直到过了一个小时后,课程结束,他才缓过了神。
放学铃声响起,摘下头盔,李维还有些恍惚,仿佛鼻腔中还残留着虚拟世界中的硝烟味。
回到家,母亲正在厨房忙碌,空气中飘着一股香味。
“妈,我回来了!”
“洗手准备吃饭,你爸马上回来。今天炖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用的可是源兽肉,香着呢!”
晚上六点半,父亲李立明准时到家,脸上带着忙碌一天的些许疲惫,但眼神明亮,嘴角带着笑意。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着充满家庭温馨感的丰盛晚餐。
“爸,这次项目奖金发了不少啊?”李维看着碗里油光红亮、颤巍巍的红烧源兽肉,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嗯。”
李立明给自己倒了小半杯酒,脸上带着满足,“我们团队负责的城西那段老旧源能管网优化方案,被璇玑主脑综合评定为‘A级’,整体传导效率提升了三点二个百分点,能耗降低了百分之五,奖励了不少功勋点。”
“嘿嘿,这下,给你换那个你看中好久的新版‘启迪-VI型’学习辅助仪,应该差不多了。”
“太好了,谢谢爸!”李维欢呼。
新版辅助仪据说采用了更先进的生物电反馈和弱源能场协同技术,能更高效地帮助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甚至能提供微弱的思维加速体验。
“谢什么,你好好学习,将来比爸有出息就行。”
林薇给李维夹了块最大的、肥瘦相间的肉,又对李立明说,“今天在楼下碰到张姐,她家小斌在东锋预备学院,听说还被一位资深的星尘级高阶教官看中,可能会吸收进他的重点培养小组呢。”
李立明喝了口酒,咂咂嘴,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感慨:“东锋啊那地方,真是不得了。想想四十年前,林毅校长刚在一片渊巢遗址上建立起东锋军校的时候,那才多大地方多少学员现在,真是天翻地覆,成了全蓝星精英挤破头都想进去的圣地。”
他拍了拍李维的肩膀,“小维,爸知道你压力大。爸和你妈这辈子,在源能修炼这条路上,估计也就到这儿了。我们那时候,能活下来,能幸运地成为源武者,已经拼尽了全力,耗光了运气。突破瓶颈?晋升更高阶?那是梦里才敢稍微想一下的事情。”
“现在条件好了,资源多了,爸当然希望你能比我们强,能走得更远,能亲眼去看看我们只能在新闻里仰望的星空但是”
李立明语气放缓,“你也不要有太大负担,别把自己逼得太紧。平平安安,身体健康,做自己喜欢做、擅长做的事情,活得开心、问心无愧,其实也挺好。”
李维听着父亲这番话,心里暖融融的,又有点莫名的酸涩。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埋头扒了一大口饭,将那份复杂的情绪和香糯的米饭一起咽了下去。
晚饭后,一家三口坐在客厅舒适的沙发上,李立明打开了占据几乎一整面墙的大型高清全息投影,调到蓝星共同体新闻频道。
自从高中之后,李立明便要求李维明天要跟着他一起看新闻。
柔和的灯光下,家庭氛围宁静而温馨。
端庄干练的女主播正在播报今日要闻:
“【共同体要闻】林毅统帅于今日上午,结束深度闭关修行,已正式出关。”
李立明立刻坐直了身体,神情变得无比肃然,甚至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林毅校长出关了!”
林薇也跟着感叹道:“这些年,每次林毅校长闭关出来,感觉整个共同体的科技树或者对源能的理解,都会往前跃进一大步。真是.无法想象的存在。有他在,心里就踏实。”
李维也屏息看着,他对林毅的了解,只在书本和新闻上,不过,父母瞬间变得敬畏和充满希望的神情,让他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名字所承载的份量。
况且,仅仅是闭关结束这样看似个人的事情,都能作为头条新闻向全共同体播报,足见其地位和影响力。
接下来是军事与防御动态:
“【防御动态】南部战区司令部今日发布通报,将于下月月初,对‘珠穆朗玛’主巢外围C-7至C-9扇形区域,展开代号新一轮大规模清剿行动。”
“战区新闻发言人,星核级强者陈宇将军表示,此次行动将首次投入三个满编的新型‘守卫者III型’重型作战机器人连队,以检验其复杂环境下的集群作战与抗干扰能力。同时,将继续向共同体范围内,信誉评级在四星及以上的民间源武者小队,开放部分区域协同作战任务通道,功勋奖励标准将在基础值上提升百分之十”
画面中出现了陈宇将军接受简短采访的镜头,他身着笔挺的深蓝色将官服,肩章上的将星和胸前的东锋徽记熠熠生辉。
“是陈宇将军!”
李维忍不住低呼,这位以勇猛和强大著称的强者,在新一代中拥有大量崇拜者。
“嗯。”
李立明点点头,带着追忆的神色,眼神有些悠远。
“他可是从东锋军校最早一批、在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猛人,也是第一批参加林毅校长亲自主持的星核特训班的佼佼者。当年我和你妈只是最普通的源武者,经常能在各个论坛看到他的消息,那时候,他特别爱发帖炫耀来着嘿嘿,他还回过我帖子,现在,都成坐镇一方的将军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听到这里,李维不禁小声嘟囔了道,“爸,这事你都说过好几回了,能不能别诋毁我偶像啊。”
“嘿嘿。”
李立明笑了笑,对自家儿子的抱怨不以为意。
新闻的后半段,播报了一条关于“城市障碍源能越野赛”的盛况。
画面里参赛者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轻型源能辅助设备,在高度复杂和仿真的城市废墟模拟环境中奔跑、攀爬、飞跃,运用各种巧妙的源能技巧克服障碍,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欢呼和喝彩。
“看看,现在年轻人玩的花样真多,真会折腾。”
林薇看着屏幕上那些充满活力的身影,笑着说,“我们那时候,源能是用来保命、杀敌的,哪敢想能像现在这样,玩出这么多花样来。”
“时代不一样了嘛。”
李立明也笑了,放松地靠回沙发背,神情安逸。
“能把源能用在玩上,说明咱们这日子,是真真正正地好起来了,和平,是真的扎根了。能看着你们这代人在阳光下可劲儿地折腾、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当年吃的那些苦,受的那些罪,就都值了。”
新闻结束后,李维回到自己虽然不大但温馨整洁的房间,开始复习今天的功课,预习明天那三节至关重要的源能课程内容。
窗外,源能凝聚仪光柱散发出的永恒般稳定的光芒,与城市里千家万户的温暖灯火,以及天际划过的巡逻飞行器的航迹灯,交织在一起,照亮着这座从废墟中重新崛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