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林想着给西西莉娅写信,也是因为白天看到一些教导突击营的士兵,趁着难得的休整时间都在写着家信。
对于莫林来说,这算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毕竟在穿越前他早已习惯了通过打电话或视频聊天的方式,和远方的亲人联系。
而这种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的体验,无疑是新鲜且陌生的。
“上一次写信是什么时候?好像还是上学时候假装自己是李华,给外国友人写英语作文来着?”
莫林在心里闪过这个念头,然后从勤务兵准备好的文具中,拿起一支蘸水笔,在崭新的信纸上开始书写。
“亲爱的西西莉娅姐姐,见字如面.”
信件的前半部分,莫林极尽所能地用上了自己肚子里所有能想到的华丽辞藻,来表达对西西莉娅的思念之情。
当然,他也简单描述了自己这近半个月来的战场经历。
不过在小心翼翼地隐去那些血腥、残酷,可能会让远方的人担心的内容后,莫林发现自己能写的,似乎也就剩下一些关于佛兰德伯联合王国的异国风情,以及一些战场上的趣闻了。
比如自己是如何‘说服’第二集团军的两位大佬,为自己的部队争取到了两百个烤猪肘的福利.
他觉得这样也好,没必要在寄往后方的信件里,倾倒太多战场的负面情绪。
自己身边的人需要的是安心,而不是跟着自己一起担惊受怕。
在写了差不多半页的‘思念之情’后,莫林的信件终于进入了正题。
作为萨克森帝国无可争议的‘辉晶女王’,西西莉娅所掌控的庞大的‘法尔肯斯坦-艾森斯坦联合工业’这个商业帝国中,自然也包括了与内燃机、辉晶汽车相关的制造企业。
只不过莫林对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并不算了解,所以他只能在信中提出一个大概的方向,希望西西莉娅能帮忙联系一家技术实力过硬的车辆生产公司。
看看能不能对目前军队装备的辉晶军用卡车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造升级。
“.目前我们装备的军用卡车,虽然动力强劲,但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我仔细观察过,这些卡车使用的是板簧悬挂和实心橡胶轮胎,这种组合导致它的越野能力几乎为零,只能在铺装良好的路面上行驶.”
莫林在信中详细地分析着,西西莉娅作为设计师出身,这些内容她自然也是了解的。
目前萨克森陆军装备的制式军用卡车,得益于这个世界独特的辉晶内燃机技术,拥有着远超他穿越前认知中一战时期普通内燃机的强劲动力。
其自重仅2.5吨,却能达到2.5吨的载重,这个数据在莫林看来简直有些离谱。
更离谱的是它那高达72公里每小时的最高时速。
不过,这个数据在莫林看来,完完全全就是‘实验室数据’,属于严重虚标的东西。
根据他与营里那些辎重卡车司机们的交流,这个速度只有在路况极佳的城市沥青路面上,并且是在长直道上才能勉强达到。
一旦离开城市,进入乡间那些狭窄、坑洼的土路,卡车的速度就会锐减到40公里每小时左右。
当然,即便如此,这个速度在莫林看来也已经相当惊人了。要知道,在他穿越前的那个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卡车的平均时速,普遍也就在24公里每小时左右徘徊。
所以,莫林在信中提出的需求也很明确,甚至可以说在辉晶内燃机的支持下,变得有些‘得寸进尺’。
他希望西西莉娅姐姐手下的相关公司设计师,能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
首先,是全面提升卡车的越野性能。
他建议加强对于车辆悬挂系统的研发,就算采用板簧悬挂也尽可能采用效果更好的结构
其次,是在提升越野性能的基础上,开发出运载能力更强的中型卡车。
莫林认为,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后勤压力会越来越大。
而且萨克森军方肯定也会很快意识到‘摩托化部队’所带来的巨大优势。
但那个时候,军用卡车2.5吨的载重能力,迟早会成为制约部队机动性的瓶颈。
除了对轮式车辆的改进建议外,莫林还提出了一个更大胆,也更具前瞻性的想法。
“.考虑到欧罗巴大陆各国目前普遍糟糕的乡村道路状况,以及未来战争可能对部队提出的更高越野作战要求,我希望西西莉娅姐姐能让手下的工程师们,尝试一下能否借鉴现有农用拖拉机的履带式结构,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履带式,或者半履带式车辆?”
莫林的想法很简单,马拉机枪的‘塔强卡’终究只是个过渡的产品。
一旦这种履带式或半履带式车辆的技术被点亮并走向成熟,那么后续的履带式牵引车、装甲运兵车,也都会顺理成章地被提上研发日程。
而这个世界辉晶内燃机那堪称变态的强劲性能,让莫林有理由相信这些未来的‘铁家伙’,或许能在这个战场上,创造出比他想象中更大的奇迹。
“陆巡舰也不是不可能啊,这种男人的浪漫怎么能没有.”莫林心里闪过这个念头。
在洋洋洒洒地写完了关于车辆技术的‘正事’后,莫林又用了一整段话,再次表达了自己对西西莉娅姐姐的无限思念和感激之情。
“.您的关怀,如同黑夜中的灯塔,指引着我在异乡的战场上不会迷失方向,请务必照顾好自己,待我凯旋,定将为您献上高卢最美的玫瑰”
写到这里,莫林又浏览一遍全文,这才心满意足地停下了笔。
等待信纸上的墨迹完全干透后,他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折迭好,装入信封,最后用火漆仔仔细细地封上了口。
他将这封家信放在桌角,准备明天一早就交给营里的勤务兵,让他送去野战邮局。
不过原本打算写完信就上床睡觉的莫林,却发现在给西西莉写完这封信后,他整个人反而一下子清醒了过来。
大脑像是被注入了某种兴奋剂,进入了一种‘才思泉涌’的奇妙状态。
他忽然意识到,在经历了沙勒罗瓦那场惨烈的战斗后,自己脑子里对于单兵武器和魔导技术,又冒出了许许多多新的想法和感悟。
这些想法就像是雨后的春笋,一个劲地往外冒,让他不吐不快。
“干脆.一起写了得了!”
莫林重新坐直了身体,从旁边又抽出了一张崭新的信纸。
“亲爱的施迈瑟小姐,见字如面”
莫林笔尖微动,开始了第二封信的创作。
给赫尔嘉的信,开头的‘寒暄’部分就简短了许多,毕竟对方是自己的公司员工,倒也不用太多寒暄。
他只是简单地问候了一下对方的近况,然后便迫不及待地询问起了施迈瑟武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两款新武器的研发进度,尤其是MP14冲锋枪的生产情况。
紧接着,莫林便将自己在沙勒罗瓦和列日战斗中,对于单兵武器的一些新思考,详细地写在了信上。
在这两场教导突击营经历的主要战斗中,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
随着MP14冲锋枪在教导突击营中的装备比例不断提高,虽然使得步兵班在近距离交战中的火力密度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但也使得步兵班在中距离上的精确火力压制能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装备MP14的士兵,在超过一百米的距离上,其实就很难对单个目标进行有效的精确射击。
而这部分火力空白,就只能由班组里剩下的那些使用Gew.98步枪的步枪手来填补。
这种情况,虽然在客观上逼着教导突击营的步枪手们,一个个都练就了一手百步穿杨的绝活
但莫林心里很清楚,单纯依靠提高士兵的个人射击技巧,来弥补武器性能上的不足,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他必须想办法,从根本上提升步枪火力的密度和持续性。
于是,一个在他脑海中盘旋已久的名字,很自然地浮现了出来——半自动步枪。
“.尊敬的施迈瑟小姐,马克沁先生的机枪杰作给了我巨大的启发!我在想,既然一套复杂的机械结构,能够利用火药燃气的能量,实现全自动射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将这个原理进行简化,创造出一种能够自动完成抛壳、上膛,而无需射手手动操作枪栓的步枪呢?”
莫林在信中,用尽可能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着自己的构想。
“我将这个构想,暂时命名为‘导气式原理’!其核心理念,就是借用子弹发射时,从枪管中泄露出的一小部分高压火药燃气,来驱动一套小型活塞,为我们完成拉动枪栓、抛出弹壳、再将下一发子弹推入枪膛的这一系列复杂动作”
他甚至还在信纸的空白处,画出了一张简易到其他人肯定看不出名堂的结构草图,标注出了导气管、活塞、枪机等关键部件的大致位置和联动关系。
虽然莫林很清楚这个草图已经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只能算是大致说明了原理,但以赫尔嘉那天才般的大脑,一定能瞬间领会自己的意图。
写完给赫尔嘉的信,莫林感觉自己的思路愈发开阔。
他没有停歇,再次拿起了第三张信纸,这一次收信人是远在帝都的另一位天才少女。
“亲爱的塞克特小姐,见字如面”
给帕特蕾西娅的信,开头的寒暄变得更加简短,甚至可以说有些敷衍。
莫林只是象征性地问候了两句,没写几行就猴急地直接进入了正题。
倒也不是说两人的关系太过生疏,主要还是跟她说太多客套话,反而显得生分和虚伪。
给帕特蕾西娅的信,正文部分自然是围绕着魔导技术展开的。
莫林首先将自己在战斗中,从高卢人那里了解到的‘附魔技术’的大致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比如,高卢人的胸甲骑兵,他们身上的胸甲经过了某种魔力附魔,能够有效抵御小口径武器的射击。
再比如,他们的75毫米魔导炮同样也运用了附魔技术,使得火炮的重量大幅减轻,而且机动性和炮弹威力远超萨克森的同口径火炮。
他希望这些来自敌人的技术情报,能够对帕特蕾西娅正在进行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
紧接着,莫林又询问起了他之前最关心的两个项目——魔导通讯设备和魔导武器小型化的研发进度。
“.通讯,通讯,还是通讯!亲爱的塞克特小姐,我必须再次强调,一套稳定、可靠、便携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对于我们未来的战争,实在是太重要了!重要到甚至可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我恳请您,务必将这个项目,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在信的末尾,莫林几乎是用一种恳求的语气,强调着通讯设备的重要性。
沙勒罗瓦的经历,让他对这一点有了切肤之痛。
如果当时他能有一台可以随时与后方联系的远程电台,教导突击营的处境,绝对不会那么被动和危险。
写下最后的“祝好,盼复”后,莫林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他将三封信并排放在桌上,看着那三个用火漆封好的信封,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满足感。
这三封信,寄托着他对三位女性的思念虽然有两位并不多,但那至少也是思念。
同时,更寄托着他对未来战争的构想和期望。
他相信,这三位身处后方的天才,一定能将他信中的这些狂想一一变为现实。
做完这一切,莫林感觉自己紧绷了多时的神经,终于彻底放松了下来。
一股浓浓的困意袭来,他甚至来不及脱下军装,就一头栽倒在行军床上,沉沉地睡了过去。
第二天,也就是8月17日的一大早,莫林刚刚起床,正准备把那三封信件交给勤务兵去邮寄。
营地门口,一阵急促的汽车引擎声由远及近。
一辆第二集团军指挥部的黑色参谋用车,稳稳地停在了教导突击营的临时营地门口。
一名来自集团军指挥部的军官从车上跳了下来,径直走到莫林面前。
“莫林上尉,紧急命令!比洛将军请您立刻去一趟指挥部,有新的作战任务!”
新的作战任务?
莫林眉头皱了一下。
不是说好休整几天的吗?这才刚过了多久啊.
他看了一眼那名一脸严肃的少校,心里有些犯嘀咕。
“难道说又要让我去当救火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