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
国产手机厂商是最喜欢找有实力的企业联动的。
以往联动的都是一些外企巨头。
什么我们采用了索尼的镜头、三星的屏幕、高通的芯片……
现在国产手机电芯能超越国外,是一种罕见的突破。
国产自研这几个字能在今天拿出来,是难得可贵的。
宣传上多少能占据些许优势。
许易笑着答应:“那太感谢沈总了,我们星辰做手机电池也不是草率的规划,相信以后我们双方都会庆幸今天的相互选择。”
手机圈供应链这边其实也在不断突破,材料和成本优化,再加上内部空间不断改进,等到明年主打大尺寸大屏的旗舰机,就会迎来普遍4000mAh的时代。
但到时候他们极星电池同样会有突破。
现在这块电芯的开发周期毕竟不长,很多地方还是从零开始,他们很多技术还没验证。
董宇轩那边说下一代电芯准备采用高压电解液,并将负极材料进行改进,下一代的能量密度和快充提升,将比这一代还夸张。
预计能直接提升30%左右。
到时候让普通尺寸的旗舰机,也有望用上5000mAh大电池,小尺寸的旗舰机能达到4500mAh左右。
按照当下这个手机行业环境和芯片功耗。
哪怕是“电量焦虑症”再严重的人,看到5000mAh的容量以及80w的快充,都会直接流下感动的泪水!!
这件事许易暂时不打算公开。
等内部有验证样品,再给手机行业带来一点小小的惊喜!
——
vivo团队离开后。
极星充电宝也顺势上架到了车商城。
在这之前。
部门这边还单独咨询了下自家老总。
毕竟这个充电宝是许总提议要做的,怎么运营和定价肯定也要参考他的意见。
没想到许易表现得很随意。
“你们自己核算下设计和开发成本,按照正常成本定价来就行,充电宝的批次不多,肯定要以收回成本为主,如果销量比较一般的情况下,那就当个限量款售完为止呗。”
做这个充电宝也只是一时的灵感,主要是正好有一批残次电芯,加上现在充电宝行业同样良莠不齐,属于不能看的那种。
自己做出来不光能卖,还能自用啊!
不过许易也不确定,现在这种超薄磁吸充电宝到底有没有人买单,他准备将星辰汽车的车商城打造成一个私有化的生态区,眼下算是一个小小的尝试。
如果真做成了,以后不光能卖汽车配件,还可以往其他区域拓展拓展。
很快。
内部成本核算出来了。
“按250定价,应该能收回成本,还能保有20%-30%利润。”
本来按照物料成本,开发这种充电宝成本挺低的。
奈何许总的对轻薄和质感的要求太极致了,总开发成本就压不下来了。
许易往群里回消息:
“那就定价298,咱们很多车主也是愿意为质量买单的!”
星辰车商城的东西一向以“高性价比”著称。
但这个“高性价比”也是要看跟谁比。
和改装市场,以及其他汽车厂商的官方配件相比,那肯定是性价比高得没边了,且星辰汽车配件的官方售后还好,以至于很多车主都对此赞不绝口。
实际上他们的利润率是不低的,车商城的业绩创收,每个月更是跟随着销量节节攀升。
刚才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卖车只是交个朋友,卖生态配件利润才是真高啊!
——
车商城事业部。
郑国昭坐在电脑面前,满脸狐疑地盯着手中的充电宝。
“这个充电宝……倒是挺不错的,但按这个定价真能卖得出去?
许总在这方面,会不会是考虑欠妥啊?!”
看到许总在群里发的话。
他差点以为出现了幻觉。
定价250利润已经不错了。
居然给定了个298。
他不太懂技术,但只感觉这个价位怕是有点卖不动。
看看市面上一万毫安的品牌充电宝,人家才卖129。
而他们这个。
才三千三百毫安时。
最大的优势就是无线充电了,可也没几款机型支持啊。
“不对,许总这么做一定有他更深层的道理,我要做的就是服从!”
郑国昭本来想发消息过去稍稍“异议”一下。
但很快。
猛地摇了摇头!
眼神当即恢复了清明!
该死!
自己怎么能质疑许总!!
许总的英明神武,早就在过去的成功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要知道。
最近这段时间,他老郑可是一直在干实事啊。
星辰S7发布后的配件开发,那都不用说了,车衣、车模、车窗膜、床垫、车载香薰,都已经是常规操作了。
销量方面,也卖得很好。
用车友圈的一句话来说。
——现在谁买车不装修啊?!
…
他们的头枕和床垫产品,卖得格外突出。
油车怠速开空调的危害有很多,其中包括小电瓶容易受损,显著升高油耗、加上一氧化碳中毒这些风险。
但睡在电车里没这种担心。
再加上星辰车商城的用品,经过这么久的积累,也算“有口皆碑”了。
只要是新车主购车之后,无论是上网打听,还是在车友群询问,得到的回答都是质量靠谱,可以无脑入。
这么一来二去,销量跟左脚踩右脚似的,越来越高。
毛利润更是来到一个令人看了脸都会笑裂的比例。
但是。
郑国昭期间也遇到了难题。
生态商城毕竟是围绕车主展开的,他把一些能开发的东西,都开发完了之后。
发现没“新品”可上了。
灵感完全枯竭了。
一些汽配城的供应商找上门,也被他否了。
他们生态商城是要做质量,也不是什么玩意都要的。
起码之前开发的那些东西,他认为车主都用得上,如果用不上的低质量物品,也是在拉低他们现在车商城积累的口碑与权威。
也就在这时。
许总的伟大再次体现了出来!
当他尝试性的提出自己心里的疑问,许总是这么说的。
“商城嘛,就是随便卖卖车主用得上的东西,实在不行也可以开发个气门芯、或者不行你开发个车规级纸巾盒也行。”
像是开玩笑的两句话。
郑国昭还真将信将疑的去做了,他找了两个供应商。
认认真真地开发了一款闪电图标、外观精致的气门芯,结果卖爆了!!
然后他又抱着严谨的态度。
去打造了一款车规级纸巾盒。
这个车规级到什么程度呢?
外观精致、材料是PU革+超纤,自带磁吸、可耐暴晒超95℃到冬季零下30℃高低温。
郑国昭专门找权威机构出了一份检测报告。
哪怕在90℃的烘烤下,盒子不会变形,也不会有任何异味与有害气体产生。
这已经不是车规级了。
而是“母婴级”!
所以在车商城页面的商品详情页中,又上架了一份《母婴级》检测报告!
把检测数据都怼到了脸上。
等上架后,第一批又被抢光了!!
尽管该纸巾盒定价99元,远超市场价几倍。
评论下方,却全是夸奖的声音。
表示第一次看到有母婴级检测报告的产品。
有家里生小孩的车主,干脆买了两三个,将其放在了家里桌面、磁吸在冰箱上使用。
……
郑国昭悟了。
只要满足了价值和权威性,那么消费者依然是会认同这份价格的。
就算昂贵了一点,也会觉得物超所值。
“许总这么定价,肯定有他的考虑,我只需要想方设法的扩大宣传,证明咱们产品的权威性就好了。”
郑国昭通过举一反三,很快有了思路。
他头脑飞快运转,分析着这个产品的可能性。
价格上来说。
明显不占据太多优势。
像汽车用品,是能与车主的用车生活关联上的。
但这个充电宝,想关联上“用车”明显有点难。
既然这样。
就只能加大宣传力度了!!
“先找一批权威数码博主大力吹一波再说!”
……
……
充电宝对于许易来说只是个插曲,星辰汽车目前更大的重心放在了庐州F2工厂的规划与投入。
而今有了更充足的预算。
生产设备自然也要迎来了一轮升级。
行业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跨越。
所带来的改变从来都不止是能源形式,还包括了生产的形式。
若以超级工厂的规格来要求,平均每30秒至40秒下线一台车,不光依托工业机器人集群、数字化、高自动化率这些因素……
还有一个重要核心,那就是闻名后世的“一体化大压铸工艺”。
而今新厂刚迈开步子,在设备采购上就已经遇到了问题。
“许总,近期力劲集团和海天集团有回音,按照您要求的超大型压铸机,定制恐怕短时间下不来。”
助理小周拿来一迭报告,都是供应链头部厂商返回的数据和具体反馈情况。
许易接过报告,只稍微看了看,眉头跟着就皱了起来。
庐州的4.0造车工厂要实现产能升级,“超大型压铸机”是核心中的核心。
一体大压铸不光能将几十上百个零件合一,减少上千个焊点,同时也能实现减重、缩短生产、强化车身扭转刚度的作用。
星辰这边想要定制的超大型压铸机,目标是实现前后底板的一体压铸集成化。
届时等F2工厂落成,他们旗下所有高端车型都可以收益,且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铸造精度。
不过。
要做到这点,对压铸机锁模力的上限要求很高。
星辰汽车这边定制的是6000-8000吨级超大型压铸机。
然而国内的压铸机龙头,无论是力劲集团,还是海天金属,都达不到这个要求。
力劲集团今年量产的“DCC5000系列”,最大锁模力是5000吨,海天金属那边更次一些,量产的压铸机仅仅能达到3000T-40000T。
超大型压铸机的吨位往往决定零件尺寸的上限。
6000吨压铸机的锁模力,可以覆盖3m×2m的型腔投影面积,刚好可以一体压铸汽车后底板。
而10000吨超大压铸机,能覆盖4m×3m的型腔,这意味着汽车整个下车体(后底板+前底板+纵梁)、包括完整电池包壳体,都可以一体压铸出来。
所减少的焊接、装配工序是非常巨大的。
一体化压铸件成本至少下降20%-30%。
力劲集团在6000吨大型压铸机上的回应还算热烈,技术上已有成果,海天金属在这方面逊色不少,声称暂时无法量产。
而对于8000吨以上的需求,两家反馈的结果都不是很明朗。
许易只能暂时将海天给放弃了,打了通电话给力劲集团对接的负责人。
“许总,6000吨机的落地还需要等一段时间,目前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瓶颈,锁模系统的四点式曲肘需完全同步,否则会导致模具偏载,一侧锁模力过大,另一侧过小,引发模具开裂的问题。
还有整体式铸钢机架要通过真空熔炼+深冷退火消除内部应力,国内的大型真空炉也很难满足温度均匀性,把误差控制在正负5℃之间。
至于8000吨机的问题就更多了,很多地方也被国外卡着,要么成本过高,要么就是专利瓶颈,所产生的研发费用和技术难度,是超出了我们预期的。”
力劲集团总裁刘卓明在电话里说明道。
面对星辰汽车这样的客户,他们是很尊重的,但技术难点也摆在这儿。
不是不做。
主要是确实难做,开发压力重重、路长且阻啊。
许易是不太懂大型压铸机的技术细节,这些深层供应链的技术,往往分布在全球。
可能一个伺服电机、或是大流量伺服阀都会被卡住、工艺瓶颈上的问题就更多了。
但他也听出来。
虽然阻力大,技术难度大,甚至有一些更变态的全球化问题要解决。
对方却没说做不了。
“刘总,我想你低估了我们星辰汽车对一体化压铸技术的重视,6000吨的超大型压铸机,我们星辰是一次要两套,同样我们这边的工程技术团队,也可以全力配合你们研发,咱们可以单独成立一个联合研发室。”
许易先抛出一颗定心丸。
高端超大型压铸机的市场并非那么明朗。
起码在汽车行业,“一体化压铸”的概念都并未被提出。
力劲也害怕研发出来,客户稀少的问题。
六千吨机的现状尚且如此。
更别说研发难度更大的八千吨超大型压铸机了。
闻言。
刘卓明的精神不禁一振,语气甚至略带结巴了:“许总…两套?不是一套啊!”
“之前我们的技术人员可能光提交了模型与精度需求,没提及需求量的问题,现在庐州F2工厂工期已定在即,首批两台大型压铸机,我想还是需要你们的全力配合的。”许易笑着说道。
接着又抛下另一枚深海炸弹。
“不止是六千吨机,包括八千吨机的需求我们同样紧迫,研发上咱们可以形成合力,价格也不是问题,只要有产出,我们同样订两套,可以先签合同。”
哪怕把研发成本算进去,国产的超大型压铸机也要比进口的便宜,并且还不会被卡脖子。
按照星辰汽车目前在业界的地位和营收,是有信誉背书的。
许易也不会满足一体化压铸光解决前后底板的问题,包括电池底板,车身部件,这些后期都会用到一体化压铸的工艺。
只有供应链生产设备发展了,星辰汽车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车身强度才能更好进步。
这和上次与宝钢沟通一个道理。
目前的国产量产的超高强度钢还未突破2000MPa,哪天星辰汽车想整个“高端坦克车身”这种大活,供应链材料跟不上,也只能瞪眼看着。
刘卓明有些不淡定了!
放眼全球需求能达到这个量级的也不是很多。
八千吨压铸机的研发售价,设备寿命、工厂、模具,设备维护成本,后期费,更是没几家能承受。
本身力劲集团内部对于验证8000吨级机的技术可行性,动力是严重不足的。
可现在竟然有了一丝热血沸腾的感觉。
星辰汽车对高端超大压铸路线的态度异常坚定,并发出了强势组队邀请,力劲集团借着这股力要是能冲破当前的高端瓶颈,未尝不是一片新天地。
“许总你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我们再不全力以赴反倒不真诚了。”刘卓明发自肺腑的说道。
原则上来讲他们内部对八千吨压铸机研发计划,起码也要等到20年之后了。
很多技术、工艺卡脖子很严重。
但现在原则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偏移。
办法也是人想出来的。
如果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未尝不能突破。
“我带人过来,到时候咱们双方的团队深入沟通一下,早日把这件事落实下来。”
刘卓明又补了一句。
许易欣然应允,双方在这件事上对接研发得越迅速越好。
一体化压铸算是个变革,将带来显著的成果除了生产效率和成本之外,最大的作用还是减重。
重量对于新能源车的意义,无需多盐。
虽然在维修经济性方面成绩欠佳,可在许易看来也不是绝对的。
良心车企会做出一些规避改良性设计。
譬如采用多段防撞设计后地板,中低速碰撞事故就只需要更换防撞梁和溃缩区,无需更换后底板。
至于大碰撞事故,怎么都无所谓了。
确保成员安全情况下,一体化压铸的更高强度结构又发挥出来了。
当然。
很多车企图省事把这部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也是业界常见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