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那货带去的景区能修仙考古! > 第437章 应天府

第437章 应天府

    江叶也完成了变装。

    他给自己戴上了一顶颇具文艺气息的长发头套,发丝在脑后松松扎起,脸上还贴上了修剪得体的胡须。

    转眼间,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就变成了三四十岁的文艺颓废大叔。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副墨镜戴上,整个人顿时多了几分疏离的气质。

    墨镜一戴,谁都不爱。

    江叶对着车窗照了照,对这番伪装相当满意。

    待所有人都准备就绪,旅游大巴缓缓驶入一家餐厅外的停车场。

    车门打开,江叶率先下车,招呼着身后的‘游客们’。

    朱元璋一马当先,步履沉稳地迈下车门。

    徐达、吴琳、李善长等人紧随其后,陆续踏上现代社会的土地。

    早已等候在旁的陈勤、林骁等时特局工作人员立即迎上前来。

    虽然热情地与江叶寒暄,但他们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江叶身后那群‘现代装束’的古人。

    尽管众人都已改头换面,陈勤还是一眼就锁定了人群中气质最为霸气的那个。

    他直勾勾地盯着朱元璋,内心早已掀起惊涛骇浪。

    这就是朱元璋!

    那个开局一个碗的传奇皇帝!

    历史上唯一真正从草根逆袭的帝王!

    陈勤快步上前,面带得体的微笑:“欢迎诸位贵客莅临,已经为诸位备下薄宴,还请随我来。”

    朱元璋对着来人微微颔首,神色淡然却不失威仪。

    其余众人也纷纷报以客套有礼的微笑,举止间仍带着几分古人特有的矜持。

    一行人步入餐厅,顿时被眼前的景致所吸引。

    整座餐厅宛若一座室内园林,高大的绿植错落有致地分隔出一个个用餐区域,翠绿的藤蔓从天花板上垂落,形成天然的帘幕。

    一条人工小溪蜿蜒贯穿整个空间,溪水潺潺,几座小巧的木桥横跨其上。

    溪底铺着光滑的鹅卵石,几尾锦鲤悠然游弋。

    还未到正餐时分,已有不少食客在用餐。

    几个孩童趴在溪边,小手指着水中的游鱼嬉笑;邻桌的家人朋友谈笑风生,整个餐厅洋溢着轻松愉悦的氛围。

    朱元璋等人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见这些百姓个个面色红润,衣着光鲜,举止从容,可见生活之富足安乐。

    陈勤引着他们来到一处相对僻静的位置,周围几桌早已被时特局包下,既保证了私密性,又不失开放空间的氛围。

    虽然餐厅设有包厢,但江叶特意要求让老朱一行人在大厅用餐,以便更直观地感受现代人的生活气息。

    待众人落座,训练有素的服务员立即上前周到服务。

    陈勤取出一瓶茅台,询问是否要小酌一杯。

    朱元璋摆手婉拒:“稍后还要参观,不宜饮酒。”

    既得圣意,众人自然也都推辞。

    难得来到六百年后的未来,谁也不愿因贪杯误了见识这新奇世界的机会。

    陈勤从善如流地撤下酒水,却端上了琳琅满目的饮品:醇香的椰汁、酸甜的酸奶、冒着气泡的汽水,还有现场鲜榨的玉米汁、西瓜汁、橙汁等,一一详细介绍。

    听闻竟有如此丰富的饮品选择,朱元璋等人虽感诧异,却也在意料之中。

    明代虽已饮食丰盛,但与后世相比终究相形见绌。

    向来不喜甜食的朱元璋今日也起了好奇,点了一杯名为“可乐”的汽水。

    徐达选了椰汁,李善长要了鲜榨玉米汁,朱榑则迫不及待地要了西瓜汁。

    每人各选所好,无一重复。

    朱榑见江叶面前空空,忙问:“江导,你怎不点?”

    江叶指了指面前的玻璃杯:“我喝苦荞茶就好。”

    朱榑尝了一口苦荞茶,味道还行,但是他更期待西瓜汁,是不是和他在明朝喝到一样清甜爽口。

    服务员动作利落,转眼间餐桌上已摆满了各色饮品,五彩缤纷,煞是好看。

    江叶特意根据朱元璋他们的口味,让陈勤这边准备好。

    考虑到老朱出身淮右,偏好咸香口味,徐达等武将食量大气血旺,宋濂等文臣可能偏爱清淡精致。

    菜单上既有松鼠鳜鱼、金陵盐水鸭这类体现本地风味的传统名菜,也有诸如红烧肉、葱烧海参等硬菜,辅以清炒时蔬、文思豆腐羹等清爽之选。

    虽然烹饪手法和精细程度或许不如宫中的御厨,但后世丰富多样的调味料与对食材处理的独特理解,也算是巧妙地弥补了这一点,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味。

    这餐朱元璋一行人吃得相当满意。

    朱元璋对那道软烂入味、咸中带甜的红烧肉颇为赞赏,连吃了两筷。

    徐达则对一大盘香气扑鼻的葱烧海参情有独钟,吃得酣畅淋漓。

    朱榑更是对每道菜都充满好奇,尤其是那外酥里嫩、酸甜适口的松鼠鳜鱼,让他赞不绝口。

    席间气氛融洽,众人皆对六百多年后的饮食水准给予了高度评价。

    待吃饱喝足后,老朱一行人在江叶和陈勤的陪同下,于餐厅及其周边的商业区略作溜达,看着窗明几净的店铺、衣着时尚的行人,感受着与明代截然不同的市井气息,心情颇佳地笑呵呵登上了等候在外的旅游大巴车。

    回到车上坐定,江叶站在车头,拿起话筒,面带微笑地开口道:“诸位,我们方才用餐以及现在所在的这座城市,在六百年前,叫金陵。而六百多年后,名字叫做南京。”

    他略微停顿,留出反应时间。

    果然,此言一出,车上众人皆是一愣,随即脸上浮现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朱榑最先叫出声,他看向窗外,指着远处林立的高楼,“江先生,你说这里是应天府?这、这怎么可能!秦淮河呢?聚宝门呢?城墙何在?我怎么一点熟悉的影子都瞧不见?”

    工部尚书刘仲质也抚着窗玻璃,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车流和完全陌生的街景,喃喃道:“格局大变,地貌全非。若非先生明言,老夫是万万不敢相认的。”

    “这道路如此宽阔笔直,屋舍这般高耸奇特,与我记忆中那秦淮两岸、市列珠玑的应天府,实在是相去甚远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