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抗战之血肉熔炉 > 第37章 战术大迂回(三)

第37章 战术大迂回(三)

    太原,侯家巷,日军华北派遣军第 1 军司令部。

    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的双手,正紧紧攥着一份刚刚送达的电文。

    “天井关失陷,支那军荣六师所部正向长治攻击前进!”

    参谋长中山惇少将语气急促地汇报着:

    “司令官阁下,情况危急。长治守备兵力,因先前应对八路军在白晋铁路和正太线发动的大规模破袭战,已被大量抽调。目前城内的守卫兵力已不足一个联队,以如此兵力,面对支那第五军最精锐的荣六师全力猛攻……长治,岌岌可危!”

    筱冢义男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唯有那双眼眸里,偶尔掠过一丝阴鸷的光芒,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长治……”

    他轻轻的念出这两个字,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长治可不是个寻常地方,它是‘囚笼政策’的一个重要支点,扼守着邯长公路与白晋铁路的咽喉。

    若失去长治,日军在晋东南的统治体系将会出现一个无法弥补的缺口。

    而更重要的是,长治是拱卫太原的第一线重镇。长治若失,则太原东南门户洞开,所以长治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有失的。

    然而,越是危急时刻,就越需要冷静。

    筱冢义男的脑海中正在飞速地盘算着。荣六师,这是顾家生第五军的绝对主力,也是他筱冢义男的老对手了,其战斗力不容小觑。

    以他对顾家生的了解,此人用兵看似大胆狂妄,实则“粗中有细,狡计百出”。

    他既然投入了荣六师这张王牌,就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攻占一座城池那么简单。这背后,必然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

    那么不搞清楚顾家生在打什么“鬼主意”这援兵还真不能轻易调动,要知道他现在手上的兵力已经非常紧张了,并到了轻易不可调动的地步。

    筱冢义男的目光开始在地图上长治、太原、西关口以及周边广阔的区域之间来回移动,试图通过地图来抓住那个狡猾对手的真实想法。

    “顾家生.....你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他沉吟着,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路,也像是在向身旁的参谋长提问。

    “支那第五军进攻长治无非是以下几种可能……”

    他伸出带着白手套的手指,轻轻竖起,仿佛在列举顾家生的罪状。

    “第一,佯攻长治,实则意在太原。他以荣六师为诱饵,吸引我太原守军主力东援,而后其隐藏的主力趁虚强攻太原。这是最凶险,也是收益最大的一步棋。”

    “第二,其目的是为了策应八路军和晋绥军。进攻长治是为了打通西关口,将我们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调动起来,使我军无法有效围剿正在破袭交通线的八路军。这是典型的围魏救赵之计。”

    “第三,就是夺取长治。为的就是占据此战略要地,如此一来便能占据战场有利态势,可以随时威胁太原,让他在未来与我军的对峙中,始终占据主动权。”

    “第四……”

    说到这里,筱冢义男的瞳孔微微收缩,语气也变得更加凝重。

    “他的胃口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他的真正目标,或许根本不是一城一地,而是我们派出的援军!是帝国勇士的有生力量!他想以长治为战场,引诱我们离开坚固的堡垒,在野外进行他期待已久的战略决战!这是一场旨在吞噬我第1军血肉的‘猎杀’!”

    这四种可能性,每一种都指向不同的危机,需要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如果不能准确判断顾家生的真实意图,仓促派兵,很可能正中了对方的下怀。

    他强行压下因局势不明而产生的焦躁感,转向一旁面色凝重的中山惇参谋长,语气恢复了惯有的沉稳,甚至带着一丝平静:

    “中山君……身为帝国军人,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越是危急之时,心.....越要明镜止水。”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长治。

    “长治,还有一个联队的帝国勇士。他们玉碎的决心,足以让任何敌人付出惨重代价........他们还能支撑。反观我们第1军,目前可机动的兵力确实不多了,每一支队伍都无比珍贵。”

    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山惇参谋长。

    “因此,我们必须像最高明的棋手一样,慎重!在看清对手的所有底牌之前,绝不能轻易的将我们宝贵的‘底牌’投入战场。 我们必须先弄清楚,顾家生这个卑鄙的赌徒,他真正的赌注,究竟押在了哪里。”

    他微微眯起眼睛,声音中着刺骨的寒意。

    “‘敌の思惑に乗るな’(不要顺从敌人的意图)贸然出击,只会步入敌人的陷阱。我们此刻的按兵不动,才是对敌人最残酷的折磨,也是最有效的反击。”

    “嗨依!”

    参谋长中山惇少将的声音中带着对这位司令官阁下深不可测城府的敬畏。

    筱冢义男微微颔首。

    “中山君.....你的见解呢?我想听听,你是如何判断的。”

    “嗨依!”

    中山惇少将猛地挺直腰板,他知道这是司令官阁下在考验他,自己表现得机会来了,于是他略微思索了片刻后,开始了逐条分析:

    “司令官阁下明鉴。卑职以为,顾家生的战略意图,虽看似迷雾重重,但结合当前态势,仍可推断出一二。”

    他首先竖起一根手指。

    “其一,强攻太原? 此计可能性最低。我太原城防坚固,乃是我军经营多年得核心据点,驻有重兵。顾家生所部虽堪称精锐,但却也不是短时间能攻克的。

    若其真敢以卵击石,强攻太原,此正中我军下怀。我军不仅可以凭借坚固城防予以大量杀伤,更可迅速调动周边部队,形成铁壁合围,届时,支那第五军必将‘進退維谷’!顾家生此人用兵狡诈,绝不会行此自取灭亡之举。”

    接着,他竖起了第二根手指。

    “其二,策应八路军,打通西关口?此计,看似合理,实则难成。司令官阁下想必也清楚,支那人是非常不团结的,他们的政府对军队毫无约束能力,我愿称之为一盘散沙也不为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