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典得倒台也给了众人一个信息。
赵正要的是能办实事的人。
哪怕这个人只会打嘴炮,但是能把事情办好,他也任然会重用。
官场自上而下开始肃清,原本有些浮夸风气一扫而空。
赵正推行高薪养廉。
在这个基础上,推行的是能吏,干吏,不讲究排产,一切从简。
以国为基础,以民生至上。
将百姓的利益放在最前列。
成立进修学校,赵正则是进修学校的总校长。
阁老则是第一批学子。
十部衙门成立次一级的进修班,他们则是班长。
十万本书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出来了,京城的官吏人手一本,要求熟读。
此外,赵正还在国考和科举之中加入了进修书籍的内容。
这一次的整顿,足足持续到了十月份。
功勋军持续开拓西域,第二批公国已经划分好,一众功勋开始安排人迁移食邑。
工部的人开始打通前往各个公国的主要道路。
中原百姓百姓搭乘上了这一趟车,投入了如火如荼的大基建之中。
各个州府的水泥厂,砖厂,冶铁厂,犹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都是衙门的资产。
目前,水泥,砖厂不再是朝廷专列,冶铁目前还是管控。
赵正对民间的态度是,鼓励扶持。
这也就导致民间的工坊,犹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对国有工厂的冲击是巨大的。
这些国有工厂,对目前大顺来说,还是处于绝对垄断的姿态。
朝廷持续投钱,再各个地方搞大开发,需要的材料海了去了。
国营厂占了八成,剩下的两成,被民营工坊给瓜分了。
原因也很简单,大顺不缺银子,但是并不代表未来不缺钱。
军队对外开战,掠夺,这些金银,投入市场,的确能够拔苗助长。
可是赵正要做的是,催生出完整的产业链来。
其次,也是目前保证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
等以后,税收上来了,不再依靠战争掠夺发财,一些产业,也会陆陆续续的开放给民间。
而这一天,赵正正在皇后寝宫这边跟孩子们玩耍。
赵正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时间来这边看孩子。
他虽然不能保证自己对每个孩子都付出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也要确保自己能认出这些孩子。
不能像抚养赵禅那样,却也要雨露均沾。
每个月大概有五六天会过来,赵正会专门抽出一下午或者一上午的时间。
即便如此,这也是不够的。
这不,秋素贞生了个儿子,小家伙还没满月呢。
赵正这会正抱着这小子。
眉眼间倒是跟秋素贞很像。
另一边还有一个大胖小子,郑春梅生的。
这娘们,现在可硬气了。
也没之前那么焦虑了。
不过,现在郑小桃还挺焦虑的,毕竟郑小桃接连两胎都是女儿。
赵正决定抽个时间去看看她。
“陛下,顺天门外,有人敲击大鼓,告御状!”太监说道。
赵正眼神一凛,将孩子放下后,问道:“把敲鼓的人带进来。”
这个世界没有闻登鼓。
所以赵正设立了闻登鼓,
从他登基一来,这个鼓还从来没被人敲响过。
如果是普通老百姓敲响,那必然是抱着必死的想法来的。
这鼓声也惊动了不少人。
内阁也被震动。
“陛下设立闻登鼓,是专门为蒙受冤屈和受到欺压百姓所设立的,这么久都没人敲响,怕是有人要倒霉了。”
“何止是倒霉,陛下早先就说过,但凡有人敲响这鼓,小错便是大错,大错便是杀头之罪,杀头之罪便是诛族之罪,罪加一等。”
可以说,闻登鼓,就是一众官员头顶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不过,京城的风气还可以,贪污的事情有,但是赵正这一块抓的也比较严。
主要是高薪养廉,官员的待遇福利还是很好的。
赵正也明令禁止,不允许同僚之间祝贺,就算是他的寿辰,也不允许送奇珍异宝。
在赵正看来,上梁不正下梁歪。
皇帝喜欢奇珍异宝,喜欢排场,喜欢美女,手底下的人就会投其所好。
他们也会有样学样。
当然,这是皇帝的特权。
但是以身作则,更能让人信服。
刀子落在他们头上的时候,也更加的有说服力。
赵正来到了顺天殿,不多时,就看到了一队老夫妇颤颤巍巍的走了进来。
其中,老妪的背上,还背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进入宫殿,他们脸上满是恐惧,两个人蜷缩着。
“草民,参见陛下!”
老头也是急忙带着老妻跪下。
赵正从金銮殿下来,急忙上前,“老人家,快起来,来人,赐座。”
几个阁老也被他叫了过来。
老夫妇看到赵正亲自走下来,又是激动又是害怕。
“陛下,草民,草民......”
老人家磕磕巴巴的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莫怕,莫慌,坐下,慢慢说!”赵正拍着老人的手背说道。
恰好这时,老妪背上的孩子哭了起来。
老妪也害怕的不行,将孩子抱着,轻轻的哄,可孩子依旧再哭。
“陛下,这孩子之前都挺乖的,可能是饿了。”老妪惶恐的说道。
赵正看着头发枯黄的小娃娃,急忙叫来了乳娘,“去,把孩子抱去偏殿喂!”
乳娘将孩子抱过去,到了偏殿之后,孩子喝上了奶,哭声顿时就止住了。
老夫妻看到赵正如此和善,悬着的心也稍稍安定了一些。
赵正搬来了一把椅子,就面对面的坐在他们的面前,温声安抚,“老人家,你们俩从哪里来?”
“从连州过来。”
“连州,那岂不是好几百里地?”赵正吃了一惊,“饿了吧?”
“不,不饿!”老人摇头。
赵正道:“弄些吃的来,快些,再把大殿里的火烧旺一些。“
冬天的顺天殿,维持在二十四五度的样子,可老两口依旧止不住的发颤,可见之前是冻狠了,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赵正脱了自己的外衣,盖在了老妪的身上。
这一幕可把老妪给吓坏了,“陛下,使不得,使不得啊,老婆子岂能盖天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