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明的问题真的很严重。
    就内政这一块,基本上就是在内斗。
    洪武三年了。
    三年下来,朱元璋忽然发现,好像唯一办了点正事的,似乎只有李可。
    反观不管是李善长,还是杨宪,都在争权夺利。
    当然!
    李善长其实也还是做了一点事的,比如说各项制度、礼仪的制定。
    然而没用。
    很多人都说他内心猜忌,不能做到完全公正。
    意思就是什么?
    就是作为跟他一起打天下的淮西勋贵,李善长容不得浙东那些士人,比如说刘基,比如说杨宪。
    杨宪如今虽然因为放肆为奸事而被杀了。
    但这并不代表李善长就是一个好人。
    只是如今的李善长问题还没那么严重,还没到需要杀的时候。
    可若是接下来继续长此以往,那大明的朝堂就会好起来?
    很显然!
    并不会!
    别的朝代开国后,开国之君往往都不太需要担心文官不够用的问题,而且有大把人都想要来当官。
    唯独他大明,一上来就急缺文臣。
    而且就在前不久,又有一个人跑了。
    这个人名叫高启,跟李可差不多是同一时间进的翰林院,只不过李可是典籍,而对方是翰林院的编修。
    这两年他看高启干得挺不错的,同时还兼任了一段时间的给诸王教授学业的职务,结果当他表示,接下来,想要擢升对方为户部右侍郎时,对方却以自己年少未习理财,然后辞官了。
    那朱元璋还能怎么做?
    当然是给对方两个问题。
    “怎么?是朕钱给少了?”
    “还是你在朕这里干,觉得受委屈了?”
    可对方都摇头,反正……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
    对方就说自己不太适合这官场,只想回去隐居。
    要知道……
    这高启可是浙东一带十分有名的文人,对方的号召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两年在对方的号召之下,还真来了好几个,是足以与刘基、宋濂并称的文人。
    “李可!你说说,这是为何?”
    李可对这高启有一点印象,不过其实也谈不上有多熟悉。
    闻言,也只能是回道:“陛下,这臣哪知道,臣跟对方又不熟。”
    朱元璋便道:“你此前不是说的自己很懂这个?”
    真想打李可一顿!
    李可回道:“这高启,我在翰林院时,确实是有过一面之缘,只是……这不同的人的情况,也不同啊。谁知道对方是因为什么事而受了委屈?除非……去亲自问问对方。不过我跟他不熟,我去问,对方估计也不会把真话说给我听。”
    然后李可就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想了想,尔后道:“朕不管!此事得你来负责!”
    李可还不知道日后这高启有可能被朱元璋给腰斩呢。
    接下来还是拒绝道:“我这银行、专利局的事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打理好,目前还脱不开身。”
    朱元璋回道:“到底是你的银行、专利局重要,还是为国招贤纳士重要?”
    李可只好道:“银行跟专利局都不是臣的,是陛下跟大明百姓的,可问题是……难道我去问了,对方就会说?”
    别的人,朱元璋不太肯定,但李可,朱元璋感觉能成。
    因为这小子身上有着一种很特殊的魅力。
    “谁让你此前说得那么头头是道,你不去,谁去?难道还让朕亲自去?”
    李可回道:“这大冬天的!”
    接下来朱元璋也是用白眼看着他,李可只好道:“他老家哪的?别几百上千里那么远。”
    当得知就在苏州,也不远,就四百里地。
    李可也是哎了一声,“我才刚回来。”
    干脆,接下来也是向朱元璋讨要一点赏赐。
    “臣如果问回来了,那陛下你能不能给我一点赏赐?”
    朱元璋本想说,我给你一巴掌。
    不过想想这么说,李可估计就不去了,便问道:“你想要什么赏赐?”
    李可立马精神起来!
    随后道:“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想说我想要一个小妾来着,只是吧……公主那么好,我要这么说的话,就太不是人了。那我改要五斤黄金,一千两白银吧。”
    朱元璋问道:“你要五斤黄金,一千两白银做什么?”
    李可便道:“那当然是给公主打造首饰,顺便再买点香料什么的。”
    朱元璋闻言,忽然心里面也是一软,忽然就有种公主嫁得似乎还可以的感觉。
    不是!
    就这小子!整日把小妾挂嘴上,这人怎么可能是好人?
    不过最后还是道:“朕允了!”
    李可便道:“那行,我明日上午出发。”
    第二天上午,李可直接轻车简从就出发了。
    他一个人,再加上三个仆从。
    不过即便如此,也是花了好几天的功夫,这才到达苏州。
    李可出发前也是把该交代的都先交代了,留张尚贤一个人在应天府坐镇,至于这高启嘛。
    时间过于仓促,也不知道应天府对方跟谁熟,只好打算先到了地方再说了。
    抵达苏州后。
    随便找了一个人,就问到了高启的住处。
    毕竟高启在苏州这一带可是有名的大才子。
    甚至有人跟李可说,对方的诗文堪比李白。
    李可心说这么吊?
    此前在翰林院都没留意。
    然后向别人要来了几首对方的诗来看了看,的确,写得确实是有点好。
    诗文堪比李白,然后辞官。
    那估计跟李白也差不多了。
    李白为啥辞官?
    因为不受唐玄宗重用!
    但对方已经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这明显比李白的待遇要高多了,李白那职位,就相当于是陪唐玄宗玩耍的,可这户部右侍郎可不是陪玩,而是实打实的实权官职。
    那这个就有点棘手了。
    尔后,李可又了解了一番对方辞官后的诗文,居然还有夸朱元璋,说朱元璋是位明君,只是出于自身原因,而无法报答君恩的诗句。
    当然!
    以李可对人情的认识,这诗未免有些为朱元璋挽尊的意思。
    毕竟对方一个苏州一带的有名文人,不这样去写,那苏州一带的其他文人怎么看他?
    进而又如何看朱元璋?
    而且据说,一开始入朝为官的时候,对方还挺高兴的,还写了几首很兴高采烈的诗,里面畅享了新朝会如何如何。
    那李可可就要头疼了。
    按理说,如今朱元璋求贤若渴,还没到要整治这些文人的时候。
    给对方一个户部右侍郎,对方居然还不乐意了?
    既然琢磨不透的话,那就直接登门拜访吧!
    “砰砰砰!”
    在苏州研究了两天对方后,紧接着,李可便直接登门。
    “我找高启!”
    “你是……”
    “我是你家主人的同僚。”
    此时豪宅的院子里,高启正优哉游哉地跟妻子相处。
    听说有同僚,一开始还以为是朋友呢。
    可问题是他的朋友也不会称是自己的同僚啊。
    “对方没说名字?”
    “没。”
    “请他进来、不,还是我亲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