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476章 拉下水

第476章 拉下水

    陈砚来锦州是打算先拉拢大隆钱庄的少东家,再在锦州城内发贸易岛的策划图,拉拢一些合适的中小商贾。

    只要能从度云初那儿拉来银子,贸易岛就能继续修建,等白糖多存一些量后,就可以去吸引西洋商人,从而吸引更多的中小商贾,让整个贸易岛运转起来。

    张润杰反应极迅速,立刻采取措施拉拢八大家与度云初等人。

    单从张润杰的反应,就知道他绝不会放弃大户。如此一来,度云初就能左右摇摆,让陈砚在与其谈判时落入下风,反被拿捏。

    陈砚当即决定,放弃拉拢度云初等大户,朝着张润杰瞧不上的其他商贾入手。

    涓涓细流,可汇成大海。

    于是提前让人回松奉,找正在松奉的孟永长拿了早就印好的贸易岛策划图,在商贾们离开锦州城的必经之路上拉拢他们。

    匆忙之下还未大批量印契书,陈砚以退为进,彻底打消了这些商贾们的疑虑,让他们抢着交钱。

    陈砚记下名字和籍贯等,让他们按下手印,也算白纸黑字,等回了松奉慢慢补签契书,贸易岛的后续建设也就稳了。

    不过商贾们掏钱的速度太快,陈砚忙得不可开交,以至于围在马车旁的商贾们越来越多,将路堵了一大半。

    张润杰得知此消息时,正与八大家坐在岸边临时搭建的棚子里,煮着茶,盯着劳力们将一箱箱货物装船。

    瞧着那堆成山的货物,张润杰笑意根本无法掩饰。

    此次二百多艘船,足以将八大家绝大多数货物都给运走,陈砚再也不能肖想这些货物了。

    王凝之等人的兴奋之情比张润杰更甚。

    自开海之策定下后,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随着货物的堆积,他们每日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原本以为上个月拍下船引后,可以回一波本,可那该死的晋商恶意压价,致使八大家处境越发艰难,险些撑不住。

    就在此时,陈砚来了锦州拉拢他们,倒逼张润杰让利。

    今日过后,此次危机八大家挺过去了。

    “如此多货物运出去,能赚不少吧?”

    张润杰笑着道。

    “这几个月,瓷器等价格一路高涨,加之船引成本极高,上个月出海亏损严重,这个月纵使能赚些银子,也补不了此前的亏损。”

    刘洋浦摇摇头。

    作为刘守仁的门生,张润杰对刘洋浦这个刘家人极客气:“虽亏损了几百万两,却能掌握远洋贸易大多数份额,长远算下来还是赚的。”

    王凝之笑道:“几百万两银子,我八大家还是亏得起的。只要能独揽这远洋贸易的生意,亏损的银子迟早能赚回来。”

    另外七人都颇为赞同。

    想到那些大大小小的商贾在船引拍卖完后纷纷离开锦州,八大家心里就舒坦。

    凭他们那点家底,竟也想与西洋商人做生意?

    痴心妄想!

    “大隆钱庄与晋商们还没离开,想来是还不死心。”

    黄明语带嘲讽。

    “如此一块肥肉,他们定然是舍不得放弃的。有他们在,就有人与我们八大家竞拍船引,也能帮张大人攒攒政绩。”

    刘洋浦笑着看向张润杰。

    张润杰笑着摆摆手:“职责所在。”

    对于张润杰而言,晋商和大隆钱庄只要在,这船引的价格就不会太低,他的开海之策就是正常实行,于他的仕途是极有利的。

    因此,他很希望晋商和大隆钱庄能从八大家身上咬一块肉下来。

    这就是双方利益冲突之处,张润杰便想揭过去。

    八大家对他如此轻飘飘的态度极不满意,到嘴的肉谁愿意吐出来?

    唯有牢牢把控整个通商口岸,才能让他们赚更多的钱。

    刘洋浦道:“朝廷规定张大人三年交三百万两,这两次船引拍卖,张大人早已挣够了,这后面何不为自己打算?以后的船引,我们以每份十万两的价格包了,再额外每个月给张大人分十万两纹银。”

    纵使张润杰早知道在这个位子会有足够的油水可捞,此刻听到“每个月十万两”,依旧难以克制地激动起来。

    徐知跟着道:“张大人不过而立之年,就已为一府之尊,主持开海大事,待到任期一满,以此政绩必然回京。”

    黄明迫不及待道:“京城那地方想要高升,得有人帮扶,得上下打点,大人您不给人好处,升上去的凭什么是大人您?”

    话虽粗俗,却是这么个理,徐知也就没有再出声。

    张润杰自是知道几人所言非虚。

    刘守仁把他放到锦州,就是看中他赚钱的能力,等着他为刘门捞取大量好处,用以收买人心,壮大势力。

    若他捞的银子不够,莫说回京,就是这锦州知府的位子他都坐不稳。

    与八大家联合,一年捞上百万两银子,除了交给刘守仁的银钱外,自己还能剩下不少,到时候再在京中上下一番打点,想要被提拔就要容易许多……

    见张润杰意动,王凝之为其倒了杯茶,亲自端起送到张润杰面前,笑着道:“我八大家牢牢把控茶叶、瓷器,货物充足,又有常年合作的西洋商人,大人只需抬抬手,白花花的银子就能往我大梁搬。”

    王凝之不动声色地瞥了眼张润杰的神情,继续道:“大梁的官员俸禄实在微薄,想要靠其养家,只能是全家饿得面黄肌瘦。大人能扛得住,难道还要让妻儿老小也跟着大人一起受苦吗?”

    话毕,王凝之就给其他人使了个眼色,众人会意,纷纷劝张润杰。

    这等收买官员的话术他们烂熟于心,此刻再拿出来说,可谓情真意切。

    刘洋浦一句“难不成大人年老致仕归乡后,空着手带全家回老家吗?”,更是戳中张润杰的内心。

    他若致仕时两手空空,这么多年的官岂不是白当了?

    那他不分寒暑苦读,又究竟是为了什么。

    何况他就算接了这孝敬,每年也能给朝廷上百万两银子充盈国库,并未对朝廷有什么害处……

    正思索间,一名青色官服的官员急匆匆赶过来行了一礼,不待张润杰开口就凑近其耳边一顿嘀咕。

    张润杰脸色大变,竟失态惊呼:“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