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结束后,陆安接受了一家主流媒体录制了一个十五分钟左右的专访节目。
此刻,在公司的一间屋子里,陆安与该媒体的专访记者面对面茶谈。
记者也知道陆安时间宝贵,于是直入正题。
“牛津大学尼克·博斯特罗姆曾在2003年发表了一篇名为《你是否生活在计算机模拟中》的论文。他在论文中提出了‘模拟假说’观点。”
“他说,如果一个文明掌握了足够强大的算力,就能够完全创造一个包含意识生命的模拟世界,还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三难问题’描述了三种可能性。”
这篇论文陆安是知道的,所谓的“三难问题”指的是:
其一、文明往往能够在创造模拟技术之前就自我毁灭了。
其二、文明有能力去创造模拟世界,但他们选择不去做。
其三,如果以上两种都不成立,那几乎可以确定,我们现在就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中。
博斯特罗姆认为第三种情况最为可能,只要宇宙中有一个超级文明达到了能够模拟世界的能力,那么模拟数量很可能远超真实世界的数量,人类所处的所谓“真实世界”可能就是亿万个模拟世界中的一个。
记者看向陆安说道:“我们眼中的‘现实’该怎样去理解呢?人类科技发展至今,计算机科学、量子力学、数字物理学的突破,让现实和虚幻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脑机终端创造的虚拟数字世界,更是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世界,您对此的理解是?”
陆安略作沉吟,而后微笑着说道:“我想现在外界肯定也有很多人在思考类似的问题,我们不妨假定现实的一切真的是代码编写出来的,但,怎么证明或证伪呢?”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以我们人类目前的科学理论如何验证这个假设?”
闻言,记者想了想说道:“也许还真有,比如把双缝干涉实验和电脑游戏联系起来,就会发现一些端倪。”
“光在通过两个缝隙时表现出了波的特性,形成了干涉条纹,但当人试图去观察光到底通过哪一条缝隙的时候,干涉条纹就消失了,变成了粒子的属性,也就是波粒二象性。”
“这像极了游戏的‘加载机制’,只加载游戏玩家视野范围内的场景内容,其它地方的画面是空白的,直到你走过去,系统才会开始渲染。”
“那么现实是否也是这种‘按需程序’的逻辑?只有当我们关注某个部分的时候,它才会显现出来,其它部分并没有被完全加载,这很像一个模拟世界的运作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者通过脑机终端进入数字世界,对于以使用者为第一视角下所看到的一切,确实也采取了“按需程序”的技术逻辑。
这么做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为了节省算力,二是为了给大脑减负。
人的大脑对信息的接收能力非常强,主要是一种涌现机制,但并非无上限,依然有极值。
当海量的数字信号转为脑电信号与大脑互动,突破了极值就接收不过来。
所以采取这种“按需呈现”的机制,就比如说在一个开放的游戏世界里。
这游戏的地图非常大,游戏内的信息极为丰富,但没必要一次全部加载,而是根据玩家的视野进行动态分布,只呈现在玩家视野范围内的内容再有所冗余,给后续加载留有缓冲,这样依旧不影响玩家沉浸式体验。
而视野范围之外,其实什么都没有。
只有等玩家移动到那个地点时,同步调用算力,在玩家的视野范围抵达之前,把内容给呈现出来。
同理,玩家离开原来的位置,脱离了他的视野范围,呈现的内容也就此消失,不再占用算力资源。
访谈记者接着说道:“又比如说量子纠缠,两个粒子即便相隔遥远,改变其中一个的状态,另一个粒子也会立即反应,这种现象让我想起了您之前介绍虚拟数字世界中的同步机制。”
“每个粒子、每个元素似乎都在一个巨大的模拟网络中实时同步,就像在一个多人在线游戏里,玩家无论身处何地,系统都会保证每个人的状态始终一致。”
陆安微笑着说:“你所说的这些现象依然不能证明我们就生活在虚幻的模拟世界中。如果是,又是谁在背后创造了这个模拟世界?”
记者:“这个我也不好说,但不管是谁创造这个模拟世界,最令人不安的地方在于,我们是否能察觉到这一切呢?如果我们真的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虚拟环境中,我们又能做什么?”
陆安耸耸肩:“该吃吃,该喝喝。”
听到这话的记者也不由得一笑,随后又分析说:“如果是虚拟的,那么我们是否真的拥有自由意志?这不仅仅是哲学上的思考,更是一个让人不安的现实问题。”
他看向陆安补充说:“如果我们的世界是模拟的,我们的决定是否早就已经设定好?就像在一场复杂的游戏中,玩家的每个行为和选择,虽然看起来自由,但其实都受到游戏规则和程序的限制,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也只是一个精密的程序中预订的部分?”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所谓的自由选择,其实也不过是虚拟世界中一串串计算出来的结果罢了。”
“当然,还有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一个决定和行为,都是由某个外部力量或程序设计好的,那我们的道德责任从何而谈?我们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吗?”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自由意志的思考,还涉及到更广泛的伦理困境。”
“试想一下,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创造者以某种目的模拟了我们的一生,作为模拟生命,我们是否应该关心自己的行为、情感和道德选择?还是说都只是程序的一部分?
“这个问题真的是越想越细思恐极,都不敢深究细想了……”
陆安旋即一脸淡定地道:“模拟世界的理论听起来蛮有意思,但是没有意义。”
记者:“为什么?”
陆安:“因为模拟假说无法证伪,在科学中,任何假设都需要被验证或证伪,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里,那么所有我们能够拿到的所谓证据,可能也只不过是模拟的一部分,换言之,要找到能完全证明这一切的铁证是不可能的。”
记者也无法反驳他这话,旋即好奇地问道:“您认为我们有没有可能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中?”
陆安毫不犹豫道:“不可能。”
记者:“为什么不可能?”
陆安:“程序代码讲究确定性,量子力学的真随机性无法被程序模拟,计算机只能生成伪随机数,若世界是虚拟的,为何要自找麻烦?”
陆安:“其二如果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中,哪怕是‘按需呈现’模拟所需的算力也是不可思议的,可观测宇宙中有约2万亿到5万亿个星系,模拟每一个原子、甚至每个思想和情感,那需要的算力将是无穷大,即便穷尽全宇宙的能量也不够。”
脑机终端设备所呈现的虚拟数字世界,对于人的主观感受,这是一个无比宏大的虚拟世界。
但在客观上,其实也只是模拟了一些极小规模的环境,模拟一个完整的现实宇宙,这根本不可能做到。
陆安接着反问道:“如果宇宙是模拟程序,为何要模拟138亿年的历史?难道只为让21世纪的人类能上网?现实世界的物理定律精准得令人发指,而程序往往需要打补丁,再完美的程序也终有出错出BUG的时候。”
“从苹果落地到黑洞合并,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预测误差小于万亿分之一,亿万年来,太阳从未死机,地球也没有突然变成立方体,月球也没有突然变成甜甜圈形状。”
“如果宇宙是程序模拟,为何人类从未发现重力突然失效,或者天空贴图加载失败?”
记者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至少他无法反驳陆安这些话。
末了,陆安顿了顿微笑着说道:“遵循奥卡姆剃刀原理就行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科学更爱简单粗暴的真相。”
“如果世界是虚拟的,那么‘怀疑虚拟’的人类意识本身也是代码的产物,你又如何证明自己的这怀疑它本身就不是预设程序呢?这就陷入无限循环套娃的困境了,毫无意义。”
“总而言之,无需非要依赖模拟假说来诠释宇宙的复杂性,我更倾向于宇宙本身就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而不是某个高级文明的设计,模拟假说更多的是一种哲学上的假设。”
记者:“虽然模拟假说可能永远无法得到证实,但它无疑对我们理解世界、生命和现实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中,脑机终端的横空出世,必然会使人类重新审视一系列哲学性的问题,尤其是关于存在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陆安耸耸肩笑道:“既是哲学问题,那就让哲学家去掰扯吧。”
这个话题也很快就结束,记者进入了下一个话题。
……
与此同时,元界智控的脑机终端发布会,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就在陆安接受专访之际,已然化成了席卷全世界的超级海啸。
全球各大科技论坛和社交媒体几乎都是脑机终端的话题,外网从极致的怀疑转为不可思议的大受震撼。
这会儿,西半球正处于大半夜凌晨三四点。
硅谷的科技巨头谷歌、脸书、苹果、亚马逊等等,其管理层在深夜被紧急召集开会,连夜商议技术实现的可能路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屏幕上反复播放元界智控的脑机终端发布会内容。
资本市场方面,华尔街与全球各大交易所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
国内这边,今天是十一长假期间,A股市场不开市,但海外市场正常开市的,北镁股市还有盘前、盘中、盘后交易时段。
就在元界智控的脑机终端发布会进行到一半时,与传统VR/AR、乃至人机交互相关的科技股盘后交易开始出现剧烈波动,美股几家主要的VR公司的股价如同自由落体一般直线下挫爆杀,资金恐慌踩踏式出逃。
押注VR赛道的投资人、从业者都集体都懵了,半夜被电话惊醒,得知消息后,感觉天塌了……
这个产业才刚刚起步没多久,各种吹嘘这就是未来。
结果就这样提前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还没有成长起来就成为了夕阳产业,这让很多砸钱在这个赛道的VC风投机构血本无归、欲哭无泪。
时代的浪潮之汹涌,连招呼都不跟你打一声,说来就来。
所谓VR头显的沉浸式体验,不过是伪沉浸式,真正的沉浸式体验,毫无疑问是脑机终端。
用网友的话来说,脑机终端都出来了,VR头显狗都不用。
同时,与传感器、高性能计算、光学、乃至医疗器械相关的“泛脑机”概念股全线暴涨。
而传统触摸屏、外设制造商的股价应声大跌。
除此之外,流媒体巨头Netflix公司也就是国内俗称的“网飞”或者“奈飞”,其股价盘后交易暴涨。其它已经上市的众多在线视频内容网站的股价也暴涨,没上市的如国内的爱骑艺等网站的估值跟着水涨船高。
美股市场三大院线公司的股价暴跌,各大电影制片公司的股价也暴跌。
脑机终端的横空出世,有可能成为压垮线下电影院的最后一根稻草,持有者恐慌地疯狂砸盘出逃。
电影不会消失,但上市的电影巨头公司的股价却也跟着暴跌。
这并不是被拖累,也不是被错杀,而是脑机终端的问世,同样对这些电影制片巨头形成巨大的冲击。
因为独立制片公司、独立制片人或工作室、中小型电影制片公司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时代红利。
脑机终端是利好独立制作,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创作产出内容,这无疑加剧行业竞争烈度,凭空多出巨量的竞争者,量变也足以引发质变,总会爆款的,这当然就利空制片大厂。
券商分析师们连夜赶出报告,标题多是《旧时代的丧钟,新纪元的号角》、《意识互联基础设施投资全景初探》等等。
资本用最为直接的方式,选出了他们认为的未来。
学术界与公众也都炸开了锅。
神经科学家的权威学术期刊网站评论变成了战场,保守者痛斥其为“精心设计的骗局”、“违背了现有神经科学基础原理”等等。
但更多的年轻、激进的研究者则激动不已的翻出发布会内容,试图验证其可行性,并且称之为是自fMRI以来神经科学最伟大的飞跃。
残障群体迎来前所未有的曙光。
此刻,国内某城市的一个三口之家,这对夫妻看完了发布会激动不已。
妻子含着泪光,但却无比的欣喜。
因为他们的孩子是天崩开局,从小就先天失明外加先天耳聋,听不见也看不见,如今已17岁了,但从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也听不见这个世界的任何声音。
“明天我们就去购买一台脑机回来。”男子努力平复心中的情绪,坚定不移地说道。
“嗯!”他的妻子也毫不犹豫地连连点头。
他们看完了发布会全过程,非常清楚的听到了陆安明确直言,脑机终端可以让不论是先天或后天失明耳聋的残障群体,在虚拟数字能够以另一种方式见证光明、聆听世界。
全世界各地的脊髓损伤、渐冻症、失明、耳聋等患者组织及其家属的邮件和询问,如同雪片般涌向元界智控的官方邮箱,热线电话已经被打爆了。
脑机终端的横空出世,成为了他们眼中最为耀眼的希望之星。
他们看到的这款产品,不仅仅只是一款娱乐向的新兴电子产品,而是重新与世界沟通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