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很快开始。主持的郑教授简短开场后,便是各家学术报告轮番上演。轮到严瑾时,会场明显安静了许多。
她起身走向讲台,步履从容。
打开PPT,清冽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简洁、精确、富有逻辑,将复杂的前沿算法拆解得如同精密的机器图纸。
大屏幕上快速滚动着公式、数据流图和仿真结果。
江浔的目光追随着她,欣赏着她站在学术聚光灯下的那份自信与光华。
当他提出的那个创新性的迭代优化算法框架被重点介绍时,严瑾特意停顿了一下,目光向他这边掠了一眼,那一眼带着某种心照不宣的确认。
报告非常成功,提问环节很踊跃。几个尖锐的技术问题砸过来,严瑾应对如流,言简意赅。
终于,一个头衔是某大厂AI Lab首席科学家的中年男人推了推眼镜,直接看向江浔:
“严教授,您报告中核心算法的创新点之一,由您课题组这位……江浔同学独立提出?我很感兴趣的是,在处理大规模用户实时反馈流时,如何有效防止信息过载导致的模型震荡?这在动态推荐系统里一直是瓶颈。”
问题很硬核,直接指向江浔未发表论文的核心代码模块。全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过来。
严瑾没有代答的意思,侧身让出了话筒位置,眼神示意江浔,眼底是纯粹的信任。
江浔站起身,身姿挺拔,没有半分紧张。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身在白板上飞速写下一串经过精简的迭代公式以及一个动态平衡约束的示意图。
“感谢提问。”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沉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
“解决核心在于引入了一个基于流式数据实时熵值评估的优先级过滤层,并用一个自适应的双阈值机制替代了传统的单阈值硬截断,就像在白板上所示……”
他用词精准,逻辑环环相扣,用最简洁的方式阐述了最核心的创新思路,既回答了问题,又巧妙地保留了关键技术细节,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清晰的解释、过人的理解力和远超年龄的学术素养,让提问者频频点头。
场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看向江浔的目光变了,从好奇探究转为惊异和欣赏。
坐在会场后排,刚结束一场关于“艺术表现力驱动的人机交互模型”主题发言、收获了不少掌声的章天天,也一直关注着前排的动静。
当江浔站起来,在那耀眼的灯光下侃侃而谈,姿态沉稳自信,思维清晰凌厉时,她的眼睛亮了起来,如同捕捉到了暗夜里最独特的星光。
她微微坐直身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挂在胸前的会议名牌。
……
冗长的正式会议环节终于结束,进入自由交流的茶歇时间。
豪华的报告厅外连廊被布置成冷餐会场地,精致的糕点、果饮散发着诱人的甜香,人们三三两两地聚集,低声交流。
江浔礼貌地应付完几个对他算法表示浓厚兴趣的研究员和教授,正想寻找严瑾的身影。
一转身,一道窈窕的身影带着清甜的气息翩然来到面前。
“江浔学长,又见面了。”
清澈明快的声音如同山涧清泉。
章天天俏生生地站在那里,脸上带着明媚张扬的笑容,与数月前跨年夜在北舞校门外大胆索要QQ号的她重迭,只是此刻更多了几分自信和光彩。
她换下了发言时偏正式的米白色套裙,穿着一身剪裁利落又不失活泼的香槟色真丝衬衫,搭配黑色高腰阔腿裤,衬得腰肢纤细,身姿挺拔。
长发微卷垂落肩头,妆容精致,眼神清澈透亮,顾盼神飞间带着舞蹈生特有的灵动气韵。
“章同学?真巧。”江浔有些意外,随即露出温和得体的笑容,目光不着痕迹地在她身上停顿了一瞬。
“刚才听到了你的报告,很有启发性,将舞蹈语言融入交互设计,切入点非常新颖。”
“谢谢夸奖!比你的可差远了。”章天天眨眨眼,笑容更加灿烂,大大方方地伸出一根手指朝着江浔刚才站立的讲台方向晃了晃,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
“你那才是真材实料,听得我热血沸腾的。刚刚有几个大佬的问题多刁钻啊,我看你站在那儿,噼里啪啦公式一写,解释得清清楚楚,啧啧,帅呆了!”
她语调欢快,语速也快,带着点自来熟的热络,却并不惹人反感,反倒让人觉得很真诚。
她的聪明、活泼、明媚以及对一些信息的天然把握,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与她运动员出身的形体美感奇妙融合,如同一朵开在科技丛林里的玫瑰,充满生命力和矛盾感。
学术交流活动接近尾声。江浔找到独自在窗边看外面校园风景的严瑾,低声说:“严老师,这边差不多结束了。”
“嗯。”严瑾转过身,视线并未在江浔脸上过多停留,径直走向停车场方向。傍晚的微风吹拂着她一丝不苟的发髻,鬓角几根不听话的发丝轻轻晃动。
回程的车上,天色彻底暗沉下来。城际高速两旁,都市的霓虹初上,在车窗上拉出流动的光带。空气里湿漉漉的,天气预报中的夜雨似乎开始酝酿。
车载音响静默着,只有车轮摩擦路面的规律声响。车厢内弥漫着淡淡的冷松香氛,是严瑾车里惯常的味道。
严瑾坐在副驾驶,静静地看着窗外,侧脸在仪表盘微光的勾勒下更显清冷疏离。
江浔偏头看了看她,随后他伸出手指,似乎无意地拨动了一下悬挂在前方的空调出风口的叶片,发出轻微的“嗒”的一声响。
然后,他极其自然地将手放了下来,手指若有似无地,轻轻覆在了严瑾搭在座椅旁边的手背上。
那微凉而滑腻的肌肤触感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