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471章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第471章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2012年2月28日,农历新年刚过,元宵节的灯笼还未完全收起,华国大地已从节日慵懒中苏醒。

    京城、沪上、广州的写字楼里,白领们敲击键盘的节奏重新密集起来,而网络世界——微博、论坛、猫扑和新兴的微信朋友圈——更是热闹非凡。

    最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是夸父工程账号发布的新堆建设的消息,而且一口气就是三个,最小的一个功率都比伏羲堆大,据说这三个聚变堆一旦建成,大半个华国的电力问题都将解决。

    这样的消息让所有国人都开始期待起来,可谓是一开年就干劲十足。

    不过作为这一切的根源,洛神……不,应该是洛总设计师,已经许久没有动静了。

    伏羲堆并网已过去几周,电价暴跌、能源革命席卷全球,但这些宏大的叙事在普通网民的日常讨论中,只像背景音乐般时隐时现。

    人们更沉迷于娱乐八卦、体育赛事和琐碎热点,这些才是茶余饭后的主角。

    洛珞?这位“洛神”自去年底拿下诺贝尔奖、伏羲堆点火后,便如人间蒸发,只在科技新闻里偶尔闪现。

    自从去年年底他拿着首个诺贝尔奖回国后,伏羲堆点火,铺天盖地的都是洛珞的消息,然而从那之后洛珞便再也没露过面。

    洛珞的粉丝也早就被现实“磨平了棱角”,电影电视剧这种东西已经完全不期待了,这种事只能看洛神哪天来兴致了,可能去拍一下,要是指着作品看洛珞……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那部《战斗天使》也是下半年才拍完,算上后期制作怎么也要十一甚至年底才能见到了。

    他们已经转为新闻频道的期待了……

    通俗的讲,就是指望洛神在他的科研领域再做出点惊天动地的事,然后直接通过新闻联播实现“翻红”。

    粉丝们望眼欲穿,但网络的热浪从不等人——它卷起的是明星绯闻、电影期待和体育狂欢。

    下午三点,微博热议话题榜像往常一样刷新:

    #NBA全明星周末#、#泰坦尼克号3D重映#占据前三。伏羲堆带来的“聚变概念股”狂潮和火电崩盘,只在财经板块被专业投资者热议,普通网民更关心那些能带来即时快感的八卦。

    @菲你莫属:“艺菲最近神隐了吧?去年底还和洛神在斯德哥尔摩跳舞,现在连微博都不更,狗仔队呢?求扒她和洛珞的进展!”

    @八卦侦探:“楼上+1!伏羲堆成功后洛珞就失踪了,艺菲也低调,等《战斗天使》上映吧,洛珞自导自演,据说下半年杀青,但特效得年底——等死我了!不过指望狗仔偷拍……狗仔估计还想多活两年。”

    @电影发烧友:“别提《战斗天使》了,洛珞跑去搞科研,这片子拖多久了?2012年大片还得看《泰坦尼克号3D》,4月重映,卡梅隆亲自操刀,怀旧党狂喜!”

    另一个热搜#NBA全明星周末#下,篮球迷们正吵得火热。

    2012年NBA全明星赛将于2月26日在奥兰多举行。

    “科比VS詹姆斯!今年MVP预测,我科必拿。”

    回复里夹杂着无关吐槽:

    “NBA有啥好看?英雄联盟S2赛季开打了,WE战队冲冠!”

    天涯论坛的影视版块,一篇帖子《八一八2012待爆剧集》被顶到首页。

    楼主“影迷老饕”写道:

    “《甄嬛传》要上了,孙俪宫斗神作;电影方面,除了洛珞的《战斗天使》,还有冯小刚《一九四二》、成龙《十二生肖》。”

    但洛珞粉丝苦啊,他微博停更三个月,最后一次还是伏羲堆点火时发的‘感谢团队’。

    现在全网都在猜:洛神是不是被国家征召去建新堆了?夸父工程账号刚透漏有三座新堆,但细节保密——科研迷高潮,娱乐粉心碎。

    微信朋友圈里,普通用户分享更琐碎的生活。

    BJ白领Lisa发状态:“2012开工大吉!公司换了‘小梅’智能系统,据说用上AI了?但日常还是加班狗,周末约姐妹看《地心历险记2》,3D特效爽。”

    体育版块,头条是#国足世预赛出局#。

    2012年2月29日,国足将对阵约旦,但提前出局已成定局。

    网友怒喷:

    “伏羲堆让华国能源崛起,国足呢?烂泥扶不上墙!看NBA多好,林书豪‘林疯狂’正火,纽约尼克斯连胜——这才叫热血。”

    评论区混杂着抱怨和转移话题:

    “伦敦奥运会8月开幕,刘翔复出训练照曝光。”

    “歪楼!汪峰发新歌《BJBJ》,章子怡点赞,网友猜他们绯闻。”

    微博上众人热热闹闹的讨论着,只不过此刻的众人全然没有意识到汪峰发新歌意味着什么……

    说实话,虽然前世也是娱乐圈的一员,但洛珞跟音乐界就没什么交集,更不会记得汪峰那些专辑歌曲的发行时间。

    他怎么也没想到,作为重生者和挂壁,居然也逃脱不了这一法则,只能说不愧是概念型能力者。

    于是,当下午三点,洛珞久违的更新了一条新动态后,全网都没人关心什么新歌了,因为洛神的内容好像有点劲爆啊。

    “今日开始,彼此要换一个称呼了。”

    配图是洛珞与刘艺菲在宴会厅一个光线柔和处的亲密合照,两人笑容幸福,刘艺菲左手自然抬起或轻搭在洛珞肩上,中指上的钻戒在特写镜头下璀璨夺目。

    再搭配上这个文案,网友们哪里还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卧槽?!?失踪人口回归!”

    “啊啊啊啊啊!”

    率先到达的是纯粹表达震惊和难以置信的感叹词如同瀑布般冲刷着评论区、论坛和聊天群组。

    紧接着,所有人的目光第一时间被那张照片牢牢锁定。

    “我的天!钻戒啊那是!”

    “钻戒戴在中指呢,求婚或者订婚吧。”

    几乎是在看清照片的下一秒,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刘艺菲的左手——她自然搭在洛珞身上的那只手的中指上,一枚设计简约却璀璨夺目的钻戒在照片中清晰可见!这个细节像被加了放大镜,瞬间引爆了所有猜测。

    再加上这条已经明牌的文案……所以说:

    “以后要称呼未婚妻了是吧!”

    “这就是科学家最浪漫的官宣!比任何情话都动人!”

    “‘彼此换称呼’,感觉好庄重好有仪式感,是双向奔赴的承诺!”

    动态一发出,网络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反应。

    祝福和赞美迅速成为主流。

    在微博和各大网站的热搜榜上,#洛珞刘艺菲订婚#以火箭速度冲上榜首,这没什么值得意外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之前的热搜榜前三的内容,分分钟之内被挤出了前十。

    #订婚#、#洛珞#、#刘艺菲#……两人各自的名字,订婚的事,甚至连#今天是什么日子#都排到了热搜榜第九的位置。

    没别的,实在是洛珞在影视圈消失太久,难得有了动静,怎么可能不引得全民注意。

    不只是猜测洛珞为什么选择今天求婚或者订婚的,还有猜测订婚宴的,两人什么时候打算领证,什么时候正式举办婚礼。

    总之一瞬间,网络热点被彻底改写,原先的所有娱乐八卦都黯然失色。

    “谁知道洛神在哪求的婚啊,娱乐圈什么情况,一点动静都没有,娱记狗仔都干什么吃的,用你们的时候一点都指望不上!”

    有粉丝在震惊之余,大感消息的突然,竟然抱怨了起来。

    “娱乐圈:你要不要看看你在说什么,我敢有什么动静?”

    不过质疑刚一出口,就被热心的网友替“娱乐圈”解了围,这事没能提前有个动静无论如何也怪不到娱乐圈那些娱记和狗仔的头上。

    主要这都什么年代了,洛神虽然演了不少戏,甚至还自己开了个影视公司,但哪个脑残粉能觉得洛神是娱乐圈的人。

    娱乐圈:你看我配吗?

    “抱走洛神,娱乐新闻别来沾边,我们是科研圈的人。”

    这个帖子很快火了起来,但下面全是反驳的网友,反而没什么人给楼主解惑。

    倒不是他们故意卖关子知情不报,实在是他们也对此全然不知。

    别看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放在学术圈是最高端的大会,那是全国最顶尖的头脑们汇聚一堂的庆典,别说能在上面得个奖提个名,就是本人能有资格参加大会,但凡能在今天迈进那个大门的,无一不是各高校、科学研究所的顶尖人才,正教授连门槛都不算。

    正所谓曲高和寡也不过如此了,就连科研界也并非人人关心,更别说那些追星的饭圈粉丝了。

    就好像连幼儿园的小孩也知道洛珞很牛笔,但在盘古堆点火之前,许多资料公开之前,他们对于洛珞的学术成果完全是一无所知。

    N-S方程牛吧,七大千禧难题,光是奖金一百万美元,但要说这个题到底是什么,洛神证明解的存在且光滑又意味着什么,那粉丝们多半是一脸懵的。

    光滑解是啥?能吃吗?

    研究课题太高端,别说中学生了,就是数学专业的本科生也接触不到这么高端的命题,起码要研究生的时候还得是偏微分方向的高材生,才会在导师的带领下学习一点皮毛。

    这里也是一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闲着没事谁会关心这个,最多是新闻联播播报的时候随便的看上一眼,然后用看教科书上杨老、钱老等人的目光表示一番感叹……接着转头就忘掉。

    毕竟他们能记住的科学家也就那么几个,全然没有想到这次的大会上会有一个他们无比熟悉的人。

    即便偶尔有知道今天是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知情人发了评论,但也淹没在大量无关的评论里鲜有人注意到。

    不过网友是最能扒的。

    有人把洛神发布的照片一再放大,看着照片左边只露出半个肩膀和花白头发的侧影,右边那个被挡了大半只露出一只手和袖口的……以及仅有的一个露出正脸的老人,打算深入探究一下。

    “小梅,识别图中的几个人物,分析他们的具体身份是……”

    至于探究的方法……当然是人工智能了,还有比小梅更好用的方式了吗?

    是的,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地步,很多人现在有问题连百科都不找了,直接问小梅,尤其是跟图片视频有关的内容,就像现在这样,连人脸都能轻松识别,即便有几张是侧脸和背影。

    洛珞也不会想到,他给国人发出去最好用的人工智能,本来给大家方便工作和生活的,居然被用到了他的头上,探究他的八卦来了。

    小梅的速度确实不让人失望,很快,识别结果就出来了。

    抛开排在第一位的人物识别洛珞,网友抓紧往后看去。

    人物2识别特征:花白短发,特定角度的下颌线,深色西装……

    AI“小梅”关联结果:置信度92%->陈光亮,材料科学专家,科学院院士……

    关联依据:近五年公开发表论文作者照片、国家科技大会颁奖照片库匹配……

    人物3识别特征:深色条纹西装袖口,佩戴的腕表型号,部分脸部轮廓……

    AI“小梅”关联结果:置信度88%->赵永文,国家能源研究所所长……

    关联依据:国家能源战略研讨会官方影像、学术期刊编委照片库……

    人物4识别特征:站姿体态,后脑勺发型,西装剪裁风格……AI“小梅”关联结果:置信度85%->万明远,核聚变领域权威,EAST前负责人,科学院院士……。

    关联依据:国际聚变能大会主题演讲录像、研究所官网团队合影……

    ……

    “卧槽???真的假的?陈院士?赵所长?还有万院士?这阵容……”

    “怪不得!我就说洛神这场合背景看着就透着股‘国之重器’的庄重感!原来真是‘院士天团’在见证!”

    “我的天,洛神的订婚宴,嘉宾席坐镇的是这几位大佬?这排面……不愧是华国聚变之父的终身大事!”

    “哈哈哈,不愧是洛神!连求婚现场都充满了硬核科技和顶级学术的气息!背景板都是院士起步!”

    “从这些大佬都亲自到场就能看出洛神在科学界的地位啊!这是真·国士无双的待遇!”

    就在网友们沉浸在“识破”嘉宾阵容的震惊和调侃中,#洛神求婚现场惊现院士团#的话题标签也悄然爬升,大家纷纷感叹这场订婚宴的“含金量”之高,背景人物之重磅,远远超出了普通娱乐圈或富豪圈的规格。

    然而,这股关于“院士天团”的热议仅仅持续了不到十分钟,更大的风暴接踵而至——没等到晚上的新闻联播,下午四点半新华报的最新新闻便发了出来,详细介绍了今天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内容,也解答了网友们的疑惑,院士天团从何而来。

    网友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刚刚“窥见”的,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的订婚宴背景板,而是一场融合了科技荣誉颁奖、独一无二的“盘古勋章”授予、以及史无前例的“小行星命名”求婚仪式的殿堂级盛宴!那些只露了半张脸的院士们,正是这场足以载入史册的科学与浪漫双重盛典的重量级见证者!

    标题十分醒目: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圆满落幕,洛珞教授荣获最高科学技术奖及特设盘古勋章”。

    新闻稿洋洋洒洒,详细介绍了大会盛况:大会堂的庄严氛围、科技精英云集的场面,以及奖项背后的深远意义。

    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网民来说,这只是一则例行公事的官方报道,起初只在财经和科技板块小范围传播。

    毕竟没有几个普通人会关注这么高端的东西……除非这里面有个名字十分突兀。

    是的,眼尖的网友很快被一个名字牢牢吸引——洛珞。

    在微博、贴吧和论坛上,新闻刚发布几分钟,评论区就开始发酵。

    “快看!洛神又上新闻了,这次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一位网友兴奋地留言。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啥?”

    即便是新闻已经报道出来了,却依旧有人不明所以的问道,好在不知道可以查,网友们的动手能力还是很强的。

    好信儿的网友,像刚被点燃的好奇猫,纷纷动手搜索起来。

    他们不知道这个“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什么来头,只觉得名字拗口又官方,但洛珞的出现像磁石一样牵引着他们去探究。

    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搜索栏里输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史”,不到十分钟,搜索结果就让他们屏住了呼吸。

    百科、官方档案和科技博客的资料如潮水般涌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获奖者全是白发苍苍的泰斗,平均年龄超过70岁,从未有过60岁以下的得主。

    它是中国科学界的“终身成就奖”,评审严苛如登天梯,需经多轮筛选和最高院的批准。

    可洛珞呢?他才三十出头,别说打破了铁律,这简直就是刷新了认知!

    网友们纷纷感叹着,看着新闻截图里洛珞西装革履、胸佩金质奖章的英姿,青春与荣耀的反差让人眩晕。

    不过已经有眼见的网友看到照片后陷入了联想:

    “这身衣服咋这么眼熟,好像刚在洛神微博上看到,卧槽,洛神不会这么牛在大会上求的婚吧。”

    这未免也太离谱了。

    但更大的震撼还在后头。

    当“盘古勋章”的搜索词条跳出来时,网友们彻底懵了。

    资料显示——无,这勋章是今年大会特设的,无先例、无评选规则,只授予了洛珞一人。

    只有新华报上的官方描述寥寥数语,却重如千钧——“为表彰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开天辟地之功”。

    网友们挖得更深:从内部流出的只言片语暗示,这勋章可能是专为洛珞“量身打造”。

    毕竟,他领导的盘古堆和伏羲堆项目,不仅点亮了长三角,还腰斩电价,引发全球能源转型,让华国断层式领先。

    勋章的设计也呼应了他的成就——象征“创世”的盘古意象,融合核聚变元素,仿佛在说:这不是一个普通奖项,而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专为这位科学巨匠铸造。

    震惊如野火燎原,从科技论坛烧到娱乐八卦区。

    “#洛神盘古勋章#”瞬间压过订婚的热度冲上热搜榜首。

    有人贴出历届获奖者名单,全是德高望重的院士,惊呼:“洛神这是把科学奖玩成了神话!”

    还有人调侃:“这勋章怕不是用‘盘古堆’的边角料打的吧?”

    但更多人陷入沉默的震撼——那个在斯德哥尔摩舞厅翩翩起舞的年轻人,竟在无声无息中,扛起了国运的重量。

    微博上,一位网友的总结被疯狂转发:“先拿诺贝尔,再破最高奖纪录,最后收个定制勋章……洛神不是在领奖,是在改写历史。”

    不过前面的消息固然震撼,但仍旧不及新华报紧随其后的这片文章来的热闹。

    上条官方新闻发布没过十分钟,新华报便继续推送了一篇头条文章,虽然不是正式的新闻,但内容却更加引人注目。

    《特讯:洛珞教授以星为聘,赠刘艺菲一颗永恒星辰》。

    文章一出,瞬间点燃了整个互联网,仿佛一颗恒星在虚拟世界炸裂,光芒盖过了一切喧嚣。

    文章以华科院的名义发布,全文不过千字,却字字珠玑。

    开头便写道:

    “今日,华科院正式宣布,经高层特批,国际永久编号第1061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刘艺菲星’,此举源于洛珞教授的转赠。”

    文章娓娓道来背景:这颗小行星由CCD项目组于1997年发现,本计划以洛珞命名,表彰他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开天辟地之功”。

    但洛珞在接到消息的后,向华科院提出转赠请求。

    文章还详述了特批过程——华科院、科技部等部门起初以“不合规矩、无先例”为由拒绝,但考虑到洛珞以一己之力解决人类能源难题,最终在高层授意下破例通过。

    结尾处,文章附上一张公证书照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官方印章旁,是10611号小行星的天文影像,下方赫然印着“Liu Yifei”的名字,配文强调: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由官方将行星命名权赠予艺术家,象征科学与爱情的完美交融。”

    消息一出,网络世界顿时天翻地覆。

    短短十分钟,#洛神送星求婚#的词条便又冲上微博热搜榜首,阅读量破亿,服务器几近崩溃。

    洛珞和刘艺菲的相关消息几乎霸占了整个热搜榜,一时之间全网的其他新闻统统无人问津。

    网友们疯狂转发文章,评论区如潮水般汹涌——“天啊!洛神不是刚拿了科技奖和盘古勋章吗?可那些算什么!这才是真正的浪漫!”

    “送一颗星星?这比什么钻石、豪宅都奢侈一万倍!洛珞,你是从科幻里走出来的吧?”

    “华科院亲自背书,小行星命名啊!国际公认的永恒荣誉,刘艺菲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吗?”

    就连财经和科技板块的讨论区,也被这股热潮淹没。

    此前,洛珞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特设盘古勋章的消息,本是当天的头条。

    但此刻,所有荣耀统统“靠边站”——网友们的热情转向了更私密、更动人的故事。

    相比于那些遥远的科技,浪漫的爱情无疑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

    热搜榜上,#最高科技奖#和#盘古勋章#迅速跌出前十,取而代之的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和#星星为证#。

    社交媒体上,段子手、粉丝、路人齐上阵。

    有人给两人P图:洛珞站在伏羲堆前,手捧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模型,配文“聚变堆算什么?我造星星送你!”;有人翻出刘艺菲的旧采访,她曾笑谈“洛珞几乎不送花给他”,如今网友回过头调侃:“人家直接送行星,还谈什么花?”。

    更多人在讨论求婚细节——“难怪洛神在宴会上突然求婚,原来早有‘星辰计划’!”

    “这比万众瞩目下跪地浪漫多了,是独属于科学家的温柔:用宇宙级的礼物,许你一生一世。”

    知乎上,一则高赞回答总结:“洛珞的求婚,是断层式领先的浪漫——华国聚变技术让世界追赶数十年,这份爱情也让凡人望尘莫及。”

    一直到夜色降临,网络的风暴依旧未息。

    那篇文章下,一条热评被顶至顶端:

    “今天,我们赢了能源竞赛,洛神赢了爱情,当科学巨匠用星辰为聘,我们终于明白——这世上,真的没有比这更浪漫的事了。”

    这一刻,洛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洛神”,而是所有人心中的“浪漫之神”,他的求婚故事,如同那颗新命名的行星,在人类情感的天空中永恒闪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