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阁内的茶香似乎凝固了一瞬。
徐知微的回复滴水不漏,而且她并未撒谎,那两个月的时间里她和薛淮只见过寥寥数次,每次都谈的是正经事。
沈青鸾则端坐如仪,脸上维持着无懈可击的温和笑意,指尖却在袖中悄然收紧,心湖被姜璃那番话搅起微澜。
姜璃的目光似有实质,缓缓从徐知微平静而苍白的面容移向沈青鸾。
她放下茶盏,金线刺绣的袖口滑过桌面,姿态优雅从容,而后转向沈青鸾,略显好奇地说道:“本宫听闻沈园后园四季皆景,尤以芍药闻名扬州。眼下春日正好,不知花开得如何了?待此间事了,沈小姐可有兴致陪本宫移步一观?”
沈青鸾眼眸微亮,恭谨地说道:“回殿下,园中芍药开得正好,殿下肯赏光,民女求之不得!说来也巧,前天民女还和徐姑娘赏了花,尤其是那几株粉楼台和朱砂点玉,开得最盛红得耀眼,徐姑娘你说是不是?”
徐知微猝不及防被点名,对上沈青鸾亮晶晶的眼神,像被小鹿撞了一下胸口。
她以前确实没有经历过男女之间的爱恨纠葛,但这不代表她对这些一无所知,身为医者见过无数人间悲欢离合,对眼前的场景大致也有判断。
云安公主突然驾临沈园,又特地私下召见她和沈青鸾,在徐知微看来她只是一个顺带的角色,公主真正想见的是沈青鸾。
再加上方才那略显古怪的氛围,徐知微愈发确认这两位身份悬殊但同样优秀的女子,此刻之所以相见多半是因为那位薛大人。
一念及此,徐知微本已打定主意做个看客,却没想到沈青鸾突然将话头扯到她身上,下意识地轻轻“嗯”了一声算作回应,随即又觉不妥,便垂首低声道:“是……很是鲜亮。”
姜璃看在眼里,心中那点兴味更加浓厚,这沈家大小姐的性格倒是别致。
她看似无心插柳地把冷场的徐知微拉进闲聊,既缓和了气氛,又像是在无形中向姜璃展示她们之间的融洽。
就在这时,一名侍女垂首步入暖阁,小心翼翼地将刚重新冲泡好的热茶奉到姜璃案前。
姜璃没有立刻去碰那茶,目光却落在那袅袅热气上,声音依旧如溪水般温和,顺势转向徐知微说道:“徐姑娘方才提及在官邸便于养神静思,不知这段静思,可有令姑娘对那济民堂诸事有更深一层的了悟?”
徐知微暗暗一叹,她只是一个看客而已,这两人为何总是要把话题扯到她身上?
但姜璃的身份太过尊贵,徐知微不愿给沈家招惹麻烦,便装作毫无察觉地说道:“回殿下,关乎静思所得,民女方才已然陈述。所思所想,唯济民堂过往脉络、人员往来、及柳英背后牵扯之因果。至于其他事项,民女不敢逾矩,亦无暇他顾。”
沈青鸾在一旁静观,心中波澜渐起。
起初她只当姜璃是来了解昨夜状况,公主府的亲卫也有参与沈园的防卫,而且因为有他们的存在,齐三和岳平才能放心将精力集中在东苑。
然而这会看下来,沈青鸾逐渐摸清公主殿下的心思,她不禁有些别扭,公主固然尊贵,又不是薛淮的长辈,凭什么代替薛淮考察她呢?
她想了想,开口接过话头道:“是啊殿下,徐姑娘在官邸静养那阵子,好像从来没有出过那座小院。薛大人知道后,还特意细心地嘱咐府内人等,莫要扰了徐姑娘的清静。”
徐知微听得一怔。
沈青鸾这话倒是没有夸大其词,薛淮确实有过类似的安排,但那只是因为当时徐知微还没有下定决心说出真相,薛淮不允许旁人和她有过多接触,因此她平时最多只能见到墨韵和另外两个小丫鬟。
然而此刻沈青鸾的话听起来,却像是薛淮特意对她徐知微的关怀和体贴。
苏二娘侍立一旁,眼观鼻鼻观心,强忍着没有笑出声来。
她毕竟是过来人,大致能够猜到这几位心里的想法,暗道这位沈家大小姐果然不是善茬,殿下拿徐知微过去两个月住在薛淮身边的经历刺她,她便顺势将徐知微拉入战局,似乎一点都不介怀薛淮和徐知微的故事,更是以此来试探殿下的态度。
好在她们都是兰心蕙质的女子,姜璃没有借着公主之尊仗势欺人,沈青鸾也没有阴阳怪气含沙射影,至于徐知微更显得十分无辜,暖阁内的气氛没有走向不可控,苏二娘便没有开口插话,乐得在一旁看个热闹。
望着沈青鸾面上灿烂又不失恭谨的笑容,姜璃的唇角勾起一个几不可见的弧度,她终于端起那盏青瓷茶碗,轻轻拨动着茶汤,让水面漂浮的茶叶打着旋儿,悠然道:“沈小姐对薛同知的细心倒是留意得很清楚。”
沈青鸾明白姜璃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无非是说她明面上和徐知微显得亲近,实际依旧对此心存芥蒂。
问题在于她很清楚事实不是那么回事,薛淮和徐知微之间是真的毫无瓜葛,先前她那抹羡慕也只是羡慕徐知微可以和薛淮住在一个屋檐下,并非是对这件事有意见。
故此,沈青鸾嫣然一笑道:“殿下取笑民女了。薛大人待人事事周全,这是全扬州人都知道的事呀。家父就时常感慨,说薛大人待人接物无可挑剔,若是哪天开个周全学堂,定能赚得盆满钵满。就是不知道收徒门槛高不高,像民女这样粗心的能不能也去学两招。”
噗!
这次真的有人笑了出来,虽然极短极轻但足够清晰——是肃立一旁的苏二娘。
她觉得薛淮确实很适合教书先生这个身份,尤其是那少年老成的心境和沉稳内敛的气质,当然此刻她失笑最大的缘由在于沈青鸾描述的画面委实有趣。
姜璃端着茶盏的手滞了一瞬,沈青鸾也愣愣地看着苏二娘,仿佛在说:“这有什么好笑?我很认真在给殿下解释啊!”
苏二娘连忙躬身道:“殿下恕罪。”
姜璃瞥了她一眼,倒没真怪罪,她的目光重新落回沈青鸾脸上,这位沈家千金真是……出人意料的有趣。
“无妨。”
姜璃轻轻将茶盏搁下,淡然道:“沈小姐这个周全学堂的设想倒也有几分意思。薛同知向来克己守礼,若真办起学塾,想必定是规矩森严,连窗外的麻雀振翅都得数着次数。”
沈青鸾的眼睛登时弯成月牙儿,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薛大人的心思就跟那九连环似的,一环扣一环,旁人看着都替那麻雀累得慌!”
一旁的徐知微听着这两人如此调侃那位威势日重的扬州同知,饶是心境清冷,也不由得觉得场面诡异又好笑。
她微微抿了抿唇,垂着眼睫,只盯着自己裙裾上绣的兰草纹,唯恐自己又被这两人牵扯进去。
好在这次姜璃没有来找她的麻烦。
调侃过后,姜璃状若平静地说道:“本宫离京之前,曾听闻薛府崔老夫人延请京中世交故旧,寻老成可靠之人下江南,不知沈小姐可知此事?”
沈青鸾当然知道,薛淮特地对她说过。
然而这个问题却没那么好回答。
事到如今,沈青鸾依旧无法确认姜璃的心思,一方面她的有些言行举动略显越界,另一方面她对沈青鸾又没有明显的恶意,这让沈青鸾难以把握个中分寸。
之前的所有试探和隐晦的交锋,沈青鸾能够应对下来,完全是因为姜璃没有刻意摆出公主的排场,而今这番话已经带着明确的考究之意。
短暂的思忖过后,沈青鸾微笑道:“回殿下,民女对此事确有耳闻。”
反正薛沈两家是世交,薛明章和沈秉文的交情连天子都一清二楚,沈青鸾觉得自己没有装傻充愣的必要。
姜璃颔首,似笑非笑道:“沈小姐这般伶俐豁达,真乃闺中翘楚,本宫很是欣赏。薛同知政务繁杂,身边若有沈小姐这样能为他打理庶务、疏解烦忧的红袖添香,必然事半功倍。”
她终究还是挑明了薛沈两家即将联姻这件事。
沈青鸾脸上的笑意微微一凝。
坐在旁边的徐知微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当然不是因为薛淮和沈青鸾的婚事,而是她敏锐地察觉公主殿下这个问题隐含锐利之意。
沈青鸾只是稍稍沉默,旋即明艳大方地说道:“殿下真是抬举民女了。民女性情愚笨,于政务大事一窍不通,只会些商贾小道。倘若……倘若将来能帮薛大人处理些琐事,让他少些后顾之忧,便是民女最大的福分和功德。”
她坦然迎着姜璃审视的目光,即便袖中小手悄然攥紧,却没有半分迟疑和畏缩。
那张明媚如春风的俏脸上,只有一往无前的坚定和通透。
姜璃默然。
面对她拐弯抹角的考察,沈青鸾看似像一团暖融融的柳絮,却在最后迸发出令她诧异的果决。
便在这时,易重的声音在外间响起:“启禀殿下,薛同知已至沈园。”
姜璃暗暗一叹,温言道:“知道了,请他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