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675章 除夕家宴!马皇后的告诫!

第675章 除夕家宴!马皇后的告诫!

    除夕的应天府,满城红灯笼映着白雪,宫墙内更是张灯结彩,鎏金铜炉里燃着名贵的龙涎香,与飘来的年夜饭香气交织在一起,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奉天殿内,数十张紫檀木桌依次排开,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油光锃亮的烤全羊、肥美的清蒸江团、晶莹剔透的蜜饯果子,还有从美洲运来的玉米糕和番薯饼,处处透着热闹与喜庆。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级依次入座,目光时不时望向殿门方向。

    不多时,太监高声通报:“陛下、皇后娘娘驾到——”

    朱元璋身着明黄龙袍,牵着一身凤冠霞帔的马皇后缓步走入殿内。

    马皇后虽依旧虚弱,却特意梳妆打扮了一番,脸色在凤冠的映衬下多了几分血色。

    一众官员和藩王连忙起身行礼,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都免礼吧,”朱元璋抬手示意,声音洪亮,“今日是除夕,不必拘于礼数,都坐下好好吃喝。”

    待众人落座,朱元璋端起酒杯,目光扫过殿内:“今日设宴,一来是辞旧迎新,与诸位同庆佳节;二来,有一件大事要向诸位宣布——开春之后,第二批藩王将启程前往美洲就藩,开拓大明疆土。”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文武百官眼中皆露出惊喜,尤其是户部、工部的官员,还有那些出身士绅世家的大臣,手指都忍不住在桌下轻轻敲击——他们早就听闻美洲资源丰富,却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参与,如今皇帝亲自宣布此事,分明是释放出“允许民间参与美洲开发”的政治信号。

    户部尚书率先起身,拱手道:“陛下英明!藩王就藩美洲,既能拓展大明疆土,又能为朝廷增加赋税,臣以为,可鼓励士绅商贾随藩王同往,提供粮草、工匠支持,朝廷亦可从中收取商税,一举多得!”

    “宋尚书所言极是!”一名出身江南士绅的御史连忙附和,“臣家中族人早已有意前往美洲开拓,若能得到朝廷许可,定能为藩王提供助力,也为大明添砖加瓦!”

    一时间,官员们纷纷建言,有的提议设立“美洲通商司”,专门管理与美洲的贸易;有的建议制定“海外开垦条例”,明确士绅商贾在美洲的权益;还有的主动请缨,愿随藩王前往美洲,协助管理地方。

    每个人都在暗中盘算——谁能抢先与藩王建立联系,谁能拿到美洲的采矿权、通商权,将来定能为家族带来泼天财富。

    朱元璋看着官员们踊跃的模样,心中暗暗点头。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大明想要真正占据美洲,单靠藩王和军队远远不够,必须借助士绅商贾的力量,让他们带着资金、工匠和百姓前往美洲,才能让这片新大陆真正扎根大明的文明。

    马皇后坐在一旁,看着殿内热闹的景象,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

    她虽不懂朝堂权谋,却也知道,皇帝此举是为了大明的长远打算,心中不由得为他感到欣慰。

    宫廷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降临,官员们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随后,坤宁宫的家宴正式开始,没有了百官在场,气氛更显温馨。

    一张张圆桌摆在暖阁中央,朱元璋和马皇后坐在主位,太子朱标、朱高炽、朱雄英坐在左侧,其余藩王则按长幼顺序坐在右侧,桌上的菜肴也换成了家常口味——红烧肉、炖鸡汤、炒青菜,还有诸王小时候爱吃的糖糕。

    可即将前往美洲的十二位藩王,却没什么心思动筷子。

    楚王朱桢看着碗里的红烧肉,想起小时候马皇后亲手为他夹菜的模样,眼眶微微泛红;鲁王朱檀摩挲着手中的瓷碗,心中满是忐忑——美洲虽好,却远隔万里,这一别,怕是再也见不到父母了。

    至于他们的母妃,除开病逝的不谈,等到老朱病逝的话,他们也可以向大哥朱标申请接到自己的封国养老,以全人伦之情。

    “父皇,母后,”朱桢率先起身,端起酒杯,声音带着哽咽,“儿臣此去美洲,不知何时才能再回京城,您二老一定要保重身体,儿臣定会时常给您二老写信,汇报美洲的情况。”

    “是啊父皇母后,”代王朱桂也跟着起身,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他,此刻也红了眼眶,“儿臣在美洲定好好开拓,不给老朱家丢脸,只是……只是儿臣舍不得您二老。”

    诸王纷纷起身,你一言我一语,述说着心中的不舍与挂念。

    有的说会将美洲的奇珍异宝源源不断地送回京城,有的说会在美洲为二老修建庙宇祈福,还有的说会好好教导子孙,让他们永远记得自己是大明的子民。

    马皇后看着儿子们泛红的眼眶,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她抬手,轻轻拍了拍身边朱樉的手,声音轻柔却坚定:“你们都是老朱家的子孙,是大明的藩王,即便去了海外,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那里虽远,却也是大明的疆土,你们要相互扶持,好好治理封地,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多做贡献,莫要让父皇和我失望。”

    “儿臣遵旨!”诸王齐声应和,声音哽咽却充满坚定。

    他们知道,母后的话不仅是叮嘱,更是期望——他们肩上扛着的,不仅是自己一脉的未来,更是大明开拓海外的重任。

    虽然从老六朱桢开始,这些藩王都不是马皇后的亲生骨肉,但马皇后自嫁与朱元璋,便以宽厚之心待后宫众人,更将所有宗室子嗣视作己出。

    老六朱桢生母早逝,是马皇后亲自将他接入宫中抚养,夜里为他缝补衣物,白日教他读书识字,连他幼时爱吃的蜜糕,都记得让御膳房时常准备;老七朱榑性子顽劣,曾因闯祸被朱元璋罚跪,也是马皇后悄悄送去棉衣,温言劝他知错改过;至于更小的朱柏、朱楩等藩王,更是在马皇后的照拂下长大,幼时生病,她亲自守在床前喂药,逢年过节,总不忘给他们准备合身的新衣与寓意吉祥的玉佩。

    她从无嫡庶之分,待每个孩子都倾注真心:藩王们就藩前,她会亲手为每人绣一方平安符;得知他们在封地遇到难处,会悄悄叮嘱朱元璋多予支持;甚至连他们的子嗣出生,她都会派人送去贺礼与养育的箴言。

    这份超越血缘的慈爱,早已刻进诸王心中。

    如今马皇后病重,他们虽非亲生,却比谁都更怕这一别便是永诀——他们敬她的贤德,念她的恩情,更不舍这位如同亲母般的皇后,从此天人永隔。

    这份敬爱与牵挂,无关血脉,只源于她数十年来始终如一的母仪天下,早已让她成为所有宗室子嗣心中最温暖的依靠。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他端起酒杯,声音带着几分沙哑:“都坐下吧。你们去美洲,是为了大明的将来,父皇为你们骄傲!记住,无论你们走多远,大明永远是你们的后盾,宫里永远有你们的位置!若是想回来看看,向朝廷申请后随时都能回来。 ”

    诸王坐下,拿起筷子,却依旧难掩心中的伤感。

    朱高炽见状,端起一碗玉米糕,笑着说:“诸位王叔,这玉米糕是从美洲运来的,你们尝尝,将来去了美洲,可要让这玉米长得比现在还好。等将来美洲的玉米丰收了,运回来给皇祖父皇祖母尝尝,他们定会开心的。”

    朱雄英也跟着附和:“是啊王叔们,美洲虽远,却也有无限可能。将来孙儿定会派人去美洲看望你们,也看看你们开拓的成果。”

    暖阁内的气氛渐渐缓和,诸王拿起筷子,品尝着桌上的菜肴,也品尝着这离别前的温馨。

    马皇后看着儿子们,眼中满是不舍,却也带着期盼——她相信,她的儿子们定能在美洲闯出一片天地,为大明开创更广阔的未来。

    夜渐渐深了,家宴也接近尾声。

    诸王起身向朱元璋和马皇后告辞,每走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

    马皇后一直送到殿门口,看着儿子们的身影消失在回廊尽头,才在朱元璋的搀扶下回到暖阁。

    “他们……会好好的吧?”马皇后轻声问道,眼中满是担忧。

    朱元璋握紧她的手,柔声道:“会的。朝廷早为他们备好了周全支持,水师会派战船护送船队直达美洲封地,工部赶制的农具、种子已堆满天津港仓库,连防治瘴气的药材都按人头多备了三成。美洲虽远,却无中原那般复杂的势力纠葛,那些土著部落分散且战力有限,掀不起大的风浪,孩子们不用分心应对战乱,只管安心开拓。”

    “他们带去的三护卫都是精锐,再加上招揽的工匠、儒生,足以快速搭建据点、开垦荒地。何况高炽早已把美洲的矿产分布、可通航港口、适宜耕种的平原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连如何与当地土著互通有无都给了章程,等于为他们铺好了路。”

    “这些孩子虽非人人都有老二、老三、老四的开拓力,却也都是老朱家的血脉,骨子里带着不服输的劲。只要他们肯踏实做事,依托美洲的金矿、良田、良港,用不了几年就能站稳脚跟,把封地建成富庶之地。他们不会让我们失望,更不会丢了大明的脸面。”

    暖阁内的烛火依旧明亮,映着两人相握的手。

    窗外,除夕的钟声缓缓响起,辞旧迎新,也预示着大明的海外开拓之路,即将翻开新的篇章。

    而那些即将远赴美洲的藩王,也将带着大明的希望与牵挂,在万里之外的新大陆上,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