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忽然想起什么,问道:“二哥,四哥,你们去海外就藩,父皇就没给你们派官监督吗?”
朱橚摇了摇头:“父皇说了,海外之地偏远,诸事由本王自行处置,除了每年的贡赋,朝廷不过问其他事。本王在琉球设了布政使司,官员都是本王自己选的,都是些能干实事的人,比朝廷派来的那些只会读书的翰林强多了。”
“我这边也一样,”朱椿补充道,“吕宋的官员都是本王从内地带过去的亲信,还有些当地土人的首领,我给他们封了官职,让他们帮着管理地方。现在吕宋的秩序好得很,土人都服本王的管。”
诸王听得心痒难耐,朱桂搓着手道:“五哥,老十一,你们看能不能跟父皇说说,也把我改封到海外去?不管是琉球还是吕宋,哪怕是再远一点的地方也行啊。”
“十三弟别急,”朱橚笑着说,“这次我们回来,除了探望母后,也是想跟父皇说说海外的情况。本王觉得,父皇见琉球和吕宋发展得好,说不定会让更多兄弟去海外就藩。你们要是有意,不如跟本王一起去见父皇,说说你们的想法。”
这话让诸王眼前一亮,朱榑立马道:“好啊好啊,明日我们就跟五哥一起去见父皇!”
朱楩却有些犹豫:“可是母后病重,我们现在跟父皇提改封的事,会不会不妥?”
朱椿摇了摇头:“母后最疼我们,见我们能有好前程,只会开心。再说,我们去海外就藩,能为大明开疆拓土,还能给朝廷增加贡赋,父皇也会高兴的。”
诸王觉得有理,纷纷点头。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后太监的声音响起:“陛下驾到——”
诸王连忙起身,整理好衣冠,迎了出去。
朱元璋身着龙袍,脸色虽有些疲惫,但精神尚可。
他走进殿内,目光扫过诸王,最后落在朱橚和朱椿身上:“你们两个在海外的日子,过得不错嘛。”
朱橚和朱椿连忙躬身行礼:“托父皇的福,儿臣在海外一切安好。”
朱元璋点了点头,在主位上坐下,拿起案上的金饼看了看:“这是吕宋的金子?成色不错。”
“回父皇,”朱椿道,“这是吕宋的日常用度,儿臣在吕宋发现了几处金矿,还有香料、珍珠,以后每年能给朝廷多缴十万两黄金。”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哦?这么多?看来你在吕宋确实做了不少实事。”
朱橚也连忙道:“父皇,儿臣在琉球建了雪糖加工厂,去年给朝廷进贡了五万斤雪糖,今年预计能有十万斤!另外,琉球的港口已经建成,现在每年能跟海商交易上百万两银子的货物,儿臣打算明年再派船队去南洋,说不定能开辟新的商路。”
朱元璋听了,脸上露出笑容:“好,好啊!你们两个没让朕失望。朕当初让你们去海外就藩,就是希望你们能为大明开疆拓土,增加贡赋。现在看来,你们做得比朕预期的还好。”
诸王见朱元璋高兴,朱桂连忙上前一步:“父皇,儿臣也想去海外就藩,恳请父皇恩准!”
其他诸王也纷纷附和:“父皇,儿臣也想去!”
朱元璋看了看诸王,沉吟片刻:“你们有这个想法,朕很欣慰。不过海外之地偏远,条件艰苦,你们真的愿意去?”
“儿臣愿意!”诸王异口同声地回答。
朱元璋点了点头:“好,既然你们愿意,朕就考虑考虑!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照顾好你们的母后,等你们的母后病情好转,朕再跟你们商议改封的事。”
改封诸王前往海外,朱元璋早有筹谋,并非临时起意。
经过小胖墩朱高炽一再提醒后,老朱深知内地藩王久居安逸,既易与地方官员生隙,又难有开拓之功,而海外诸地恰是大明延伸影响力的关键,只是一直未寻得合适时机与足够成熟的封地规划。
此前将朱橚改封琉球、朱椿派往吕宋,实则是朱元璋的先行试探——既要看诸王能否在海外立足,也要观察这些新领地的开发潜力。
如今琉球的蔗糖贸易、吕宋的金矿开发皆有成效,更印证了海外封藩的可行性,也让他愈发坚定了推动第二批改封的决心。
只是眼下已成熟的海外封地寥寥,琉球、吕宋体量有限,仅够容纳现有藩王,难以支撑更多人前往。
唯有美洲大陆,是朱元璋心中早已锁定的“肥肉”——那片土地远比琉球、吕宋广阔数十倍,既有未开垦的肥沃平原,又有传闻中储量惊人的矿产,更无复杂的地方势力牵绊,若能让藩王率部前往开发,不仅能为诸王提供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更能为大明增添无穷尽的土地与财富,其战略价值远非其他小领地可比。
因此朱元璋始终按捺着,没有急于敲定第二批改封名单,只待朱樉、朱棡、朱棣三位驻守美洲的藩王回京。
他要亲耳听三人汇报美洲的地理地貌、资源分布、土著情况,摸清这片新大陆的具体底细,再依据实际情形制定详尽的分封与开发计划,确保第二批藩王前往美洲时,能稳步扎根、快速拓荒,让这片广袤大陆真正成为大明的坚实后盾。
诸王听后喜不自胜,连忙躬身行礼:“儿臣遵旨!”
朱元璋又跟诸王聊了一会儿海外的情况,便起身离开了。诸王送朱元璋出门后,又回到殿内,个个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神色。
朱橚拍了拍众人的肩膀:“诸位兄弟放心,只要我们好好表现,父皇一定会恩准我们去海外就藩的!到时候,我们兄弟几个在海外相互照应,日子肯定过得比现在舒心。”
诸王纷纷点头,殿内的气氛又热烈起来。
一众藩王心里跟明镜似的,稍稍琢磨便猜透了老朱的心思——眼下琉球、吕宋已各有主,且体量有限,再容不下更多人,接下来若真有改封机会,目的地大概率就是美洲。这个念头刚冒出来,每个人心里都泛起了波澜,先前对海外的那点顾虑彻底烟消云散,只剩下按捺不住的期待。
他们虽未亲见美洲,却也从零星传来的消息里知道,那是片比大明本土还要广袤的大陆,没有中原的耕地束缚,也没有早已划分完毕的资源版图,遍地都是待发掘的机遇。
光是想想那无垠的平原,就意味着能开垦无数良田,足以供养数万人;传闻中埋藏在深山里的金银矿产,若能掌控,便是源源不断的财富,比琉球的蔗糖、吕宋的金矿更具潜力;更不用说那些尚未被开发的森林、河流,说不定还藏着中原没有的奇珍异兽、珍稀药材。
对他们而言,去美洲不再是简单的“就藩”,更像是一次抢占先机的开拓——若是能早些定下封地,便能优先挑选最肥沃的土地、最富有的矿区,往后不仅能像朱橚、朱椿那样逍遥自在,更能建立远超同辈的功业,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打下坚实根基。
这般前景,让每个藩王都动了心,私下里早已开始盘算,只盼着老朱早日定下名单,自己能抢在人前,在美洲那块新大陆上谋得一块好地盘。
他们想象着在海外的美好生活,一个个都摩拳擦掌,盼着朱元璋能早日下旨,让他们也能去海外做个逍遥王爷。
而此时的马皇后寝宫,马皇后正躺在病榻上,听太监汇报诸王相聚的情景。当听到朱橚和朱椿在海外的成就,以及其他诸王想去海外就藩的想法时,马皇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好啊!孩子们都长大了,能为大明做实事了。只要他们能好好的,那就够了。”
太监连忙道:“皇后娘娘吉人天相,一定会早日康复的。”
马皇后点了点头,闭上眼睛,嘴角还带着笑意。
她知道,重八让诸王进京,不仅是为了让她开心,更是为了大明的未来。而这些孩子们,也没有让他们失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明的旗帜,会插遍更广阔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