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黑道风云江湖路 > 第1226章 资本入局,镜像扩张

第1226章 资本入局,镜像扩张

    半个月后,镜像影业会议室。

    上午十点,人陆续到齐了。

    会议室长桌能坐二十个人,今天来的不到十个,但都是核心。

    杨鸣坐在主位,赵华玲在他右手边。

    麻子、柴峰、陈熙娜依次落座。

    还有几个部门负责人,制片、宣发、法务。

    靠门的位置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西装笔挺,手里拿着笔记本。

    他是胡飞的助理,姓李。

    杨鸣扫了他一眼。

    胡飞没来。

    这不意外。

    飞扬影视被收购后,胡飞虽然还保留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但已经失去了控股权。

    合并进镜像以后,他更是被边缘化了。

    但毕竟还是股东,这种高层会议,他有权列席。

    只是他自己不愿意来,派了个助理。

    杨鸣收回目光,看向会议桌中央的文件。

    “人都到了,开始吧。”

    陈熙娜起身,把一叠资料分发下去。

    “今天主要讨论三件事。”杨鸣说,“第一,新片投资计划。第二,艺人签约和培养。第三,上市准备。”

    他顿了顿:“先从财务开始。”

    赵华玲翻开面前的文件。

    “截至上个月底,镜像影业账面现金四点二亿港币。”她的语气很平静,“收购飞扬的三点五亿已经支付完毕。”

    她抬头,看了一眼在座的人:“另外,杨总决定对镜像进行再投资,追加资金已经在本周陆续到账。”

    会议室安静了一秒。

    几个部门负责人对视了一眼。

    “有了这笔资金,我们接下来可以大规模扩张。”赵华玲继续说,“无论是并购、新片投资,还是日常运营,资金都很充裕。”

    柴峰放下笔,看向杨鸣。

    他知道这笔钱是哪里来的。

    阿联酋王储的资金已经开始进来了,而且后续还会陆续到账。

    但在座的其他人不知道。

    他们只需要知道,老板有钱。

    “杨总为什么要再投资?”陈熙娜问。

    “因为我们要扩大规模。”杨鸣说,“镜像现在只做内容制作和发行,但产业链还不完整。我们需要往上下游延伸。”

    “具体是指?”

    “后期制作、特效公司、院线资源。”杨鸣说,“这些都要布局。”

    他看向柴峰:“你那边有目标吗?”

    柴峰点头:“有几家在接触。香江有两家后期制作公司,规模不大,但技术不错。另外内地有一家特效公司,做过几部大片的特效,口碑很好。”

    “价格呢?”

    “后期制作的两家,一家要八千万,一家要六千万。”柴峰说,“特效公司要一点五亿。”

    杨鸣算了一下。

    三家加起来,大约三亿。

    “先谈着,价格合适就收。”

    柴峰应了一声。

    胡飞的助理在旁边记着笔记。

    他的表情很平静,看不出在想什么。

    赵华玲继续说:“除了并购,我们还要预留资金做新片投资和日常运营。按照预算,今年至少要投三到四部电影,每部平均成本两亿港币。”

    “三到四部?”陈熙娜皱眉,“会不会太激进了?”

    “你为什么这么觉得?”杨鸣问。

    “我们现在的团队还不够成熟。”陈熙娜说,“虽然前两部戏,团队磨合得还可以,但如果同时推进三四个项目,人手会很紧张。”

    “可以招人。”麻子说。

    “招人需要时间。”陈熙娜说,“而且新人不一定能马上上手。”

    麻子靠在椅背上:“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稳扎稳打。”陈熙娜说,“先做一两部有口碑的电影,再扩大规模。”

    “一两部太慢了。”麻子说,“我们现在有钱,就应该快速占领市场。”

    陈熙娜看着他:“快不一定好。如果项目管理跟不上,拍出来的片子质量不行,反而砸了招牌。”

    “那是你的问题。”麻子说,“你是镜像的总经理,团队管理是你的职责。”

    陈熙娜的脸色有些难看。

    会议室的气氛有点紧张。

    杨鸣抬手,按了按:“先别争。”

    他看向柴峰:“你怎么看?”

    柴峰想了想:“我觉得陈总说得有道理。团队确实需要时间磨合。但麻子说的也对,机会稍纵即逝。”

    他顿了顿:“我的建议是,第一批投两部大制作,同时启动一两个中小成本项目。这样既能保证质量,也能快速推进。”

    “两部大制作,成本多少?”杨鸣问。

    “每部两到两点五亿。”柴峰说,“加起来四到五亿。”

    “中小成本呢?”

    “每部五千万到八千万。”

    杨鸣点了点头。

    大制作五亿,中小成本一点五亿,总共六点五亿。

    加上并购的三亿,需要接近十亿。

    账面现在虽然不够,但王储那边的钱会陆续进来。

    “我同意柴总的方案。”赵华玲说,“两部大制作,两部中小成本。资金方面没问题,可以分批到位。”

    “我也同意。”麻子说。

    陈熙娜沉默了几秒,点头:“那我尽力。”

    杨鸣看着她:“不是尽力,是必须做到。”

    陈熙娜抬头,对上他的目光。

    那目光很平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

    “明白。”她说。

    “剧本有了吗?”杨鸣问。

    “有两个备选。”陈熙娜翻开文件,“一个是现代都市爱情片,导演是内地的,之前拍过几部票房不错的片子。另一个是民国题材,香江导演,擅长拍这种年代戏。”

    “投资回报怎么样?”

    “爱情片相对稳定,但天花板不高。”陈熙娜说,“民国片风险大一些,但如果口碑好,票房可能上去。”

    杨鸣点头:“两个都做。”

    “同时启动?”

    “对。”

    陈熙娜记下来。

    “中小成本的项目呢?”杨鸣问。

    “我们在筛选剧本。”陈熙娜说,“目前有十几个备选,但还没最终确定。”

    “尽快定下来。”杨鸣说,“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到所有项目的详细预算和时间表。”

    “好。”

    “艺人这块呢?”

    “我们现在签了一些艺人。”陈熙娜说,“两个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其他都是新人。”

    “够吗?”

    “不够。”陈熙娜说,“如果要同时推进四个项目,至少还要签十到十五个艺人。”

    “那就签。”杨鸣说,“不要怕花钱。”

    陈熙娜点头。

    “但有一点。”杨鸣说,“签约要有标准。不是谁都能签。”

    “什么标准?”

    “第一,有潜力。不一定要现在红,但要能看出以后会红。第二,听话。我不需要那种有个性、不好管的艺人。第三,干净。没有乱七八糟的绯闻和背景。”

    陈熙娜记下来:“明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