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 第七百一十三章 朝堂上的风波

第七百一十三章 朝堂上的风波

    几乎与此同时,对海盗头目座船的彻底搜查也有了惊人收获。

    在船舱底部一个隐秘的,用鱼胶封死的夹层里,起获了几封用高句丽文写就的密信,以及一块雕刻着高句丽武将家族纹样的羊脂玉牌。

    信中的内容,与吉野等人的口供相互印证,甚至更为详细地提到了未来在陆上配合行动的构想。

    铁证如山。

    所有口供,物证,密信译文,被迅速整理,汇编,连同夜枭缜密的分析报告,由最可靠的渠道,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长安城外的龙首原山庄。

    数日后,山庄书房内,炭火微温,驱散着初秋的凉意。

    赵牧仔细看完了夜枭亲自送来的厚厚一叠报告。

    他放下最后一张纸,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嘴角牵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不像高兴,倒像是......"果然如此"。

    "呵,泉盖苏文这是陆上玩不转,海上也要来伸爪子,还拉上了倭国的地头蛇?"

    “这还真是蛇鼠一窝啊!”赵牧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侍立一旁的夜枭说道,语气里带着点调侃,却没什么温度。

    "不过全盖苏文这吃相,还真是越来越难看了!”

    “看来,还是上次给他们的教训还不够疼!"

    夜枭如同影子般沉默着,等待指示。

    赵牧想了想,便慢悠悠地开口吩咐道:"既然证据挺全乎,也够那帮朝堂上的老大人吵上一阵子了,小小,你把这些东西,原封不动送去东宫交给太子殿下,他知道该怎么做。"

    "另外,传讯告诉老钱和阿依娜,庆功宴搞得热闹点,酒肉管够,赏钱发足。”

    “要让所有人都看看,跟着咱们牧云商会,有肉吃,哪怕死了残了,家里也有人管!"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尤其是那些被救回来的兄弟,他们是商会的功臣,也是活着的招牌,他们的每一道伤疤,都在替我们说话。"

    "还有,"赵牧转过身,目光落在夜枭身上,"让鲁大山那边抓紧点,新船的水密隔舱和那个硬帆转向系统是重中之重。”

    “而且船厂里外,最近可都给我盯紧喽!”

    “特别是那几个掌总的老师傅,近期尽量别让他们单独外出。”

    “我估摸着,对面吃了这么大的亏,明的不行,该狗急跳墙来暗的了!”

    “要是有不开眼的.....想来咱们家里偷东西......"赵牧的语气虽然依旧平淡,此刻却忽然带上了一丝不容置疑的冷意,"看着他们,弄清楚他们想要什么,背后还有谁。”

    “等摸清了底,再......请他们好好做客。”

    “记住,要活的,这次的口供可比尸体有用!"

    "明白!"夜枭言简意赅,躬身领命,身影悄然退下。

    书房里恢复了安静。

    赵牧重新坐回椅中,拿起桌上另一份关于北方草原动向的简报,仿佛刚才决定的只是寻常家务事。

    只是,在他低垂的眼眸深处,一丝锐利的光芒一闪而过。

    海上的硝烟看似散去。

    但真正的风云,此刻才刚刚在朝堂与暗处汇聚。

    赵牧清楚接下来......才是考验真正开始的时候。

    翌日,紫宸殿中。

    清晨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在光洁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肃穆无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前的凝重。

    太子李承乾手持玉笏,稳步出列,面向御座上的李世民,深深一揖。

    他今日穿着一身庄重的朝服,眉宇间少了几分平日的温和,多了几分属于储君的锐气与沉毅。

    "父皇,儿臣有本奏。"太子的声音清朗,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近日,我大唐牧云商会船队于东海遭悍匪袭击,货船被劫,船员被掳,幸赖商会护卫奋勇作战,朝廷水师声威远播,终将匪徒剿灭,救回同胞,缴获敌船若干。"

    略微停顿,太子转身,目光扫过殿中神色各异的群臣,才继续道:"然,经儿臣详查,此番海上劫掠,并非寻常海寇所为。”

    “其幕后主使,乃是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及其勾结的倭国九州岛津氏!"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和窃窃私语。

    高句丽与倭国,虽是藩属,但其桀骜不驯,朝野皆知!

    可如此公然指使海盗劫掠天朝商船,性质极为恶劣。

    太子李承乾却不待议论扩大,便提高了音量,将夜枭整理好的证据一一陈述!

    被捕海盗头目的供词,明确指出高句丽将领金哲与倭国岛津氏的联系。

    还有缴获的密信原件与译文,上面清晰地记录了双方勾结的细节与目标。

    另外更是有那块作为信物的高句丽武将玉牌......

    这还真是人证,物证,书证俱全!

    而且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形成了一条无可辩驳的证据链!

    "高句丽泉盖苏文,倭国岛津氏,狼子野心,罔顾君恩,竟敢指使匪类,袭我商旅,坏我海疆,视我大唐天威如无物!”

    “此风若长,国将不国!"

    李承乾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最终躬身道:"儿臣恳请父皇,下旨严词申饬高句丽与倭国,责令其交出主谋泉盖苏文,金哲及岛津氏首脑,赔偿我大唐商民一切损失,并保证永不再犯!”

    “若其,敢抗命不遵!”

    “那儿臣请父皇......兴天兵,伐不臣!"

    "太子殿下所言甚是!"太子话音刚落,那近日归朝的英国公李绩率先出列,声若洪钟,"高句丽向来反复,倭国僻处海岛,不知礼数。今既敢犯我海疆,若不加严惩,何以震慑四夷?”

    “臣以为,当立刻整饬兵马,跨海东征,犁庭扫穴,以绝后患!"

    这老家伙原本一直都很低调,可近年来追随太子殿下的新政,先后灭了两国,已经把心中那本有些凉却的热血,给重新烧的滚烫了!

    见这位大唐军神都发话了,他身后数名勋贵武将纷纷附和,主战之声一时高涨。

    尤其是程咬金,那叫一个上蹿下跳,一副恨不得三板斧灭了高句丽的架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