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 > 第一卷 第369章 这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

第一卷 第369章 这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

    东大军队的总体战术开始调整。

    此前,第71合成旅是尖刀,是尖刀最锋利的部分,其他部队以及战术,都是为了配合该部进行快速突击切割作战。

    而现在的情况是,第200伞兵团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一个团调动了苏军大部分的部队。

    因此,必须要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从以第71合成旅为重点,调整为以第200伞兵团为重点。

    最强有力、最快速的支援是空军航空兵。

    12架在空中战斗值班的歼-11B第一时间赶赴米宁格勒地区,距离500多公里,他们只用了二十多分钟便抵达了作战区域。

    他们一下子就发现了堂而皇之在公路上快速行军的坦克纵队!

    就是那个接到不顾一切驰援米宁格勒城的坦克师。

    亮着大灯毫无顾忌在道路上驰骋狂奔,仿佛在说——来打我啊!

    这12架战机的编队指挥员非常聪明,他发现这支坦克纵队正在朝米宁格勒城狂奔,且距离只有二十多公里,当机立断,取消原来的近距离支援第200伞兵团的计划,转而攻击这支坦克纵队。

    对第200伞兵团威胁最大的是坦克,其他装甲车扛不住第200伞兵团的火力。

    这支苏军坦克师坦克纵队的结局是灾难性的。

    12架歼-11B一次俯冲攻击,便击毁了十几辆坦克。

    在转向的时候,歼-11B编队指挥员惊讶地发现,在该坦克纵队的后方,竟然还有看不到尽头的车队!

    长蛇一般沿着道路向南延伸。

    他当机立断,立即率队继续攻击!

    这一番攻击,把空地导弹打光了,航空火箭弹也打光了,最后,他们竟然用航炮去打。

    面对30毫米航炮炮弹的攻顶,那些T-64、T-72坦克根本没有抵挡之力。

    这12架歼-11B直到把最后一发航炮炮弹打光,才掉头返航。

    此时,后续机群已经到位,开始对米宁格勒城里的目标实施打击,强有力地支援第200伞兵团的攻击。

    又十几分钟后,更多的战机抵达米宁格勒地区上空,对那些疯狂向该城增援的苏军部队进行狂轰滥炸!

    苏军从新西伯利亚方向起飞大量战机前往支持地面部队作战,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那些增援部队去一支残一支,没有第二种可能。

    开战以来第二次空战开始了。

    结果没有任何悬念。

    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东大空军,苏联空军的挣扎是徒劳的,只是徒添战损罢了。

    制空权依然牢牢掌握在东大空军手里,此时,东大空军已经将制空权的范围,从勒拿河西岸1000公里纵深扩大到了1500公里纵深。

    十几架运油-10加油机在勒拿河中游上空游弋,随时为油料不足的战机补充油料,而那些已经耗尽了弹药的战机,就必须返回基地,或者补充了一定油料后返回基地。

    李干请求最高统帅部从其他战区调集了三个航空兵旅的部队过来,加强远东战区的空中力量。

    战区空军航空兵部队出动的频率太高了,即便人顶得住,战机也顶不住,战机顶得住,人也顶不住,必须要从兄弟战区抽调部队过来支援。

    随着三个航空兵旅的陆续到位,战区空中力量的规模增加到了600多架。

    就这几百架飞机,压着拥有七八千架战机的苏联空军打得抬不起头来。

    其实,东大空军航空兵部队用于支援地面作战的架次远比争夺制空权的多,实在是因为东大空军的远程空空作战能力太厉害了。

    苏联战机往往遇到的是雷达看得到目标却打不到,武器能打得到雷达却锁定不了的尴尬情况。

    苏联空军飞行员有好几次冲到了近距格斗距离,用航炮去打东大空军的战机,问题在于,东大空军飞行员不是吃素的,而是经历了多场空战、训练标准更高的王牌部队。

    而且战机的性能上,东大空军也占据了优势。

    即便是有几次侥幸冲到近距格斗距离,也很难得到战果。

    开战到现在,东大空军仅仅被击落了2架歼-11B,歼-10D无一战损。

    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战损比,而且还在持续扩大。

    这一次空战,苏联空军出动了两百多架战机,这是战场空间的最大容量了,超过这个数量,指挥员要考虑的就不是歼敌,而是如何保障自己的战机不会发生空中碰撞。

    这是苏联空军在本次战争中的绝唱。

    霹雳系列空空导弹,从歼-10D、歼-11B战机的挂架上脱离,发动机启动,推动导弹前行,尾焰在黑夜中拉出一道光的尾巴,不计其数的尾焰,宛若流星雨一般,铺天盖地地朝着苏联空军的机群笼罩过去。

    苏联空军的战机没有招架之力。

    在雷达告警声的蜂鸣声中,苏联战机疯狂规避机动,有好几架在规避机动中发生碰撞坠毁。

    他们的A-50在十几架护航战机的掩护下,拼了命地往前冲,试图将东大的战机纳入他们的探测范围。

    然而,一波PL-17超远程空空导弹的出现,击碎了他们最后一丝希望。

    三架A-50遭到了十二枚PL-17的猎杀,悉数被击毁。

    苏联军队在战区中部署的四架A-50预警机只剩下了一架,基本失去了空中预警指挥能力。

    苏军开始考虑升级战争问题。

    是否动用弹道导弹,是否动用轰炸机。

    迄今为止,双方参战兵器限于战术装备,包括轰炸机在内的战略性兵器,谁都没有动用。

    苏军要考虑的是,如果升级战争,东大方面势必会跟进,而且,东大方面的战略武器并不比苏联的少。

    东大空军的图-160、图-22M3、轰-6D三型战略轰炸机,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其中一大半集中在了北部地区。

    老毛子对此是心知肚明的——东大空军对莫斯科远程打击的能力。

    巴里亚政府骑虎难下。

    莫斯科时间凌晨4时45分,索布恰克和罗维奇脚步匆匆地走进了巴里亚的办公室。

    巴里亚起身,拿起刚刚收到的前线战报递给索布恰克,说,“我们损失了80%的主力战机,东大军队正在猛烈攻击米宁格勒城,我们的增援部队全部遭到了东大空军火力的阻挡。”

    索布恰克看完战报,心情沉重。

    丢了米宁格勒,就等于丢了整个勒拿河突出部地区,基本等于输掉这场战争。

    巴里亚说,“我考虑升级战争,和东大打全面战争。”

    索布恰克果断摇头说,“总统,我们会输得更惨。”

    “没有别的选择了。”巴里亚说。

    索布恰克看向罗维奇。

    罗维奇心领神会,道,“总统,我们需要时间,现在是时候要求日本履行协议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国内粮食危机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要优先解决。”巴里亚沉声说。

    索布恰克说,“谈判,用谈判来争取时间,前线形成停战对峙态势,对国内保持着高压,矛盾依然能够转移到战争上。同时要求日本履行协议,从另一个方向给东大施加压力,牵制他们的军事力量。”

    “美国人绝对不会坐视东大崛起的,我请求秘密前往华盛顿,和他们谈一谈。”

    巴里亚沉思了起来。

    对是否把美国拉下水,他是心存顾虑的。

    相对于东大,巴里亚更为忌惮美国。

    西伯利亚太远,真正的威胁是欧洲大陆。

    勒拿河中游打成这个样子,苏联部署在欧洲部分的军队基本没有怎么动,始终保持着对欧洲的强势压力状态。

    良久,巴里亚缓缓说,“我们出现了重大的战略误判,应该有一个补救措施。”

    索布恰克忽然有不好的预感。

    他非常了解巴里亚,这位把苏联从内困中拽出来的总统,在民间收获了很多的威望,头脑清晰,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解决远东叛军问题后,用远东地区换来了宝贵的五年的发展时间。

    这里面的关键角色是东大——与东大之间的频繁经济贸易交往是苏联经济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

    但是,索布恰克同样非常清楚,巴里亚与此前几位领导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对西伯利亚以及远东地区没有太大的归属感。

    巴里亚有一个非常激进的观点。

    他认为,俄国靠近北极的广大区域没有战略意义,对当前的苏联来说,庞大臃肿的官僚体系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

    要从头到尾厘清体系,就应当集中资源放在欧洲部分,暂时性的退却是必要的。

    正是这种理念指导下,在巴里亚上台后,俄国把远东地区归还给了东大。

    他们同样也使用了“归还”这个词,以让民众接受。

    实际上,这一代苏联人对历史是很了解的,他们对于把远东地区还给东大并不觉得是屈辱,那本身就是抢夺过来的土地。

    更多的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远东是不关心的,他们只关心自己是否能填饱肚子。

    而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地区,在寻常苏联人眼里,那是流放之地,是原始世界。

    果不其然,巴里亚说,“我们和东大之间没有历史恩怨,这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

    索布恰克和罗维奇的心顿时沉了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