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 > 第544章 太医院集体懵圈:皇上说的每个字都懂但连起来?

第544章 太医院集体懵圈:皇上说的每个字都懂但连起来?

    最后还是院正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抬起头,脸上堆着极其为难又不得不问的笑容,委婉地开口试探道:“皇上……您……您这个问题,实在是……玄奥精深。

    臣等愚钝,所学皆为岐黄之术,旨在济世救人,调理阴阳。

    这……这前世今生、因果轮回之说,乃方外高人所究,臣等……实在不敢妄言啊。

    不知皇上……为何会有此一问?”

    他心想,或许是皇上因太子殿下之事感触良多,心生感慨,他们顺着话头劝慰几句,把话题引回医道正途便好。

    然而,康熙显然不是随口一问。

    他见太医们面露难色,并未动怒,反而踱步到他们面前,目光深邃,开始了他那番“头头是道”的论述:

    “朕知尔等精研医道,然,医道通玄,岂是仅仅拘泥于筋骨皮毛、气血津液?”

    康熙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味,“尔等常言,病由心生,郁结于心,则气血不畅,外邪易侵。

    这‘心’之郁结,由何而来?

    岂非多是源于过往之经历、刻骨之记忆,乃至……无法释怀之执念?”

    太医们听得一愣,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情志致病,这确实是医书上有记载的。

    康熙见状,继续深入:“既然如此,那这郁结之根源,若深究下去,是否可能……源于更早之前?

    乃至……前世所遗之憾、未偿之愿、或深重之业力,烙印于魂魄深处,辗转至此生,化为潜藏之病根,或表现为特定之体质弱点?”

    他目光扫过目瞪口呆的太医们,举例论证:“便如保成,他自幼体弱,心脉尤为不足,太医院多年来调理,虽有效果,却总似隔靴搔痒,难除根本。

    此番中毒,其毒性偏偏直攻心脉,何其巧合?

    焉知这不是他命中之劫,源于前世某种……因果,借此毒爆发显现?”

    康熙越说越觉得自己的逻辑无懈可击,语气也更加笃定:“故而,朕以为,医道至上者,不应只见今世之病状,更当探究其宿世之根源。

    若能窥得一丝前世因果之玄机,或可知其病本。

    从而对症下药,不仅治其标,更能断其根,方为真正之‘上医治未病’!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一番话说完,康熙自觉已经将医道与玄学完美地融会贯通,目光灼灼地看向底下跪着的太医们,等待着他们的“恍然大悟”和“深深敬佩”。

    然而,底下的太医们……

    ???

    所有太医,包括院正在内,全都是一副大脑过载、眼神呆滞的模样。

    康熙的每一句话他们好像都听懂了,又好像完全没懂!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

    情志致病是对的,殿下体弱也是事实,中毒攻心更是亲眼所见……但是!

    把这些全都归结到“前世因果”上?!

    这……这……

    院正张了张嘴,想说“皇上,体质弱可能是先天禀赋不足,中毒攻心是因为那毒药特性就是如此……”。

    可看着康熙那笃定而充满探究的眼神,这话在嘴里转了几个圈,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怕自己一开口反驳,皇上又会引经据典(虽然是歪经),用更“高深”的道理把他们绕晕。

    其他太医更是噤若寒蝉,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皇上这是魔怔了?

    还是我等学医不精,真的错过了医道中如此“高深”的领域?!

    一时间,乾清宫内陷入了诡异的寂静。

    太医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对方脸上看到了同样的懵逼和自我怀疑。

    他们原本坚实的医学世界观,在康熙这番“完美结合”的论述下,竟然开始微微动摇起来……难道,这世上真有他们尚未触及的、沟通前世今生的……医学?

    *

    太医们最初的懵逼和自我怀疑并未持续太久。

    毕竟都是经过严格的学习、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实干派。

    短暂的混乱后,院正率先稳住了心神,觉得不能让皇上在这条“歪路”上越走越远,这于殿下今后的治疗也无益啊!

    他清了清嗓子,脸上挤出恭敬而谨慎的笑容,试图将话题拉回正轨:“皇上圣虑深远,臣等……茅塞顿开。

    然,这前世因果之说,终究虚无缥缈,难以实证。殿下此番大病初愈,眼下最要紧的,还是依据确切的脉象、体征,进行实实在在的温养与调理。

    譬如殿下如今元气大伤,臣等以为,当以……”

    他试图用具体的治疗方案来吸引康熙的注意力。

    然而,康熙立刻打断了他,眼神锐利:“难以实证?院正此言差矣!

    保成此番劫难,便是实证!

    若非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为何偏偏是他?

    为何那毒就如此精准地攻击他自幼薄弱之处?

    这难道不是前世业力在此世显现的明证吗?

    若不知其根源,只治其表象,岂非缘木求鱼?”

    院正被噎了一下,张了张嘴,竟一时不知如何反驳。

    这……这巧合也能算证据?

    另一位太医见状,连忙换了个角度,委婉劝道:“皇上,即便……即便真有前世因果,然逝者已矣,来世难追。

    吾辈医者,所能把握者,唯有今生。

    精心调理殿下如今的身体,使其强健,方是应对一切病痛、乃至可能存在的‘业力’之根本啊!”

    他觉得这话说得够实在了。

    康熙却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副“你们还是没懂”的神情,反驳道:“爱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若不知病根之源,如何能断根?

    譬如除草,若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调理身体固然重要,但若那潜藏的‘业力’根源不除,今日是此毒,明日又焉知不会是彼疾?

    唯有洞悉其宿世之因,方能从根本上规避、化解此生之果!

    这才是真正的‘治未病’之最高境界!”

    这……这听起来好像更高大上了!

    太医们面面相觑,感觉自己的医学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又有一位年轻些的太医,仗着几分胆气,小声嘟囔了一句:“可是皇上……这……这窥探前世,非药石针砭所能及啊……臣等……实在无能为力……”

    这几乎是直接说“皇上您这要求我们办不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