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万界从港片开始 > 第七百零九章 七十年代最佳新秀!(求月票)

第七百零九章 七十年代最佳新秀!(求月票)

    南华建立后,就积极和大毛建交。

    效果不错,那时正是大毛如日中天的时候,对待主动投靠的小弟,还是相当大方的。

    地理位置摆在那,大毛也不可能要求南华有太多的作为。

    而南华,则是给大毛提供热带物产。

    像是热带水果,绝大部分都制作成为水果罐头,还有部分制作成果干,然后通过海运送到大毛。

    不仅如此,还有衣服鞋袜,甚至就连热水瓶瓶胆之类的轻工业产品,南华都能大量提供。

    当然,南华那时的生产力不足,大部分物资都是从国内采购,然后做了回二道贩子。

    大毛显然知道内情,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太过计较这些。

    咳咳,大毛对南华之所以另眼相看,估计南华是众多小弟中,难得没有见面就开口要这要那的。

    就算采购机械设备或者军火物资,也都是按照自家人的价格交易。

    这很难得!

    或者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相比较之下,安南就不那么顺眼了。

    和大毛建交之后,南华顺利的和东欧诸国建交。

    南华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要求。

    就是,希望和他们正常做生意。

    南华方面,几乎能够提供大毛,还有东欧诸国需要的所有轻工业产品。

    就是所谓的欧美主流奢侈品,通过港岛也能轻易弄到,需求的不过就是正常的民用机械设备和机床。

    也不贪求最先进,只要能够达到世界三流水准,放在大毛和东欧诸国属于次一代产品就成。

    如此,南华方面顺利的在东欧诸国主要城市,还有大毛的主要城镇,都建立了大型仓储体系。

    每天,通过几大远洋深水港出发的货运海船,连绵不绝的往来于东欧以及南华海域。

    有前世的经验,武爱国自然知晓,东欧诸国民众,还有大毛二毛民众的主流需求。

    可以说,通过南华疯狂的输送轻工业产品,导致大毛和东欧诸国民众最近几年,并不缺乏这一类物资。

    借助这样的贸易,南华境内的工厂成片成片建立,同时国内无数轻工类国企的日子,都过得相当滋润。

    南华建国才十来年,可发展势头却是相当迅猛。

    在七十年代末,比起北高丽以及东汉斯的发展势头,也是丝毫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北高丽地域狭小,发展潜力有限!

    至于东汉斯,他们的工业技术属于世界前列,可惜产品无法卖到欧美发达地区,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上限被国际环境卡得很死。

    而南华在国际上,摆出一副大毛无脑小弟的架势,跟着后面摇旗呐喊声音格外响亮。

    大毛也是投桃报李,无偿援建了好几个中大型火电站,还有一座汽车生产厂和配套单位。

    同时,许多国际会议,也乐意带着南华一起玩。

    本来,这样的角色,应该是安南扮演的。

    可惜,安南脑子发昏,不管是否听从了大毛的怂恿,又或者自己自信心爆棚,和国内直接干起来了。

    搞到现在进退两难,每时每刻国力都在迅速消耗。

    后世有句话很符合眼下情况:安南开头挑衅,后续什么时候结束,就不是安南能做主的了。

    而南华明面上,正规军数量才二十五万左右!

    大毛就是有想法,也不好意思让南华主动挑衅。

    碍于阿三的关系,大毛甚至都不好要求在南华驻军!

    可以说,此时的南华是整个东南亚甚至东亚,唯一能够独享大毛以及东欧贸易红利的国家。

    甚至,分润了部分本来属于港岛的外贸份额。

    也是如此,国内火车沿线的城镇,发展水平相当迅猛,一座座高楼大厦以及厂房拔地而起。

    这么说吧,南华火车沿线,以及重要海港城镇的城市化建设水平,比得上国内二零零五年左右三线甚至顶尖三线城市的水准。

    而且,随着时间流逝依旧还在迅速发展。

    此时,有南华供应充足的轻工业物资,不管是大毛还是东欧诸国的情况,都比正常时空要好很多。

    起码,商店里的低档次货物供应充足。

    这对于大毛和东欧诸国来说,就是极大的好事。

    在这个过程中,南华的影响力也一点点渗透,并且壮大起来。

    不然,之前有关世界主流舆论控制权的纪录片,也不可能在大毛和东欧诸国电视台迅速播放。

    只要不是特别核心的话题,南华方面的声音也是有不小分量的。

    主要是,南华对于许多国际事务看得很清楚,发表看法的时候自然能够有的放矢,话语权和威望就是这么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只要再给南华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到时候南华大部分区域的发展水平,绝对不会弱于国内二零一零年顶点三线城市的水准。

    就算大毛和东欧依旧出问题,凭借之前多年的积累,南华依旧能在当地,维持属于自身的商业版图。

    甚至,可能商业版图还会更大!

    也是如此,国内改开之后,不少领域都有模仿南华风格的痕迹,一点都不奇怪。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华的高等教育实力,逐渐得到了国内方方面面的认可。

    甚至,因为南华大学生和大专生的执行力相当不俗,每每回国都受到争抢。

    不少毕业于南华的大学生和大专生,回到国内工作多年后,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而且职位还不低。

    这也是鼓楼厂厂长武志,敢于给厂子里青壮派干部,鼎力支持的主要原因之一。

    单靠他一人的支持,厂子里的青壮派干部们,想要弄出眼下这么大动静,还能牢牢把握主动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们本身,大学和大专毕业于南华的学校,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转眼,时间就到了八五年的七月,天气变得炎热无比,在室外稍稍动一动就热出一身大汗。

    而此时,也是南华大中小学放假的时候,到处都能看到撒欢的学生身影,好像整个社会都活跃了几度一般。

    此时,何凡在第三理工大学的大一学期,也彻底结束了,等期末成绩一下来立即回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