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 第515章 高阳的警告

第515章 高阳的警告

    误会大了,杜荷赶紧跟上媳妇儿的步伐,钻进马车。

    “公主,您误会了,臣和殿下不是您想的那个关系。”

    城阳面上带笑,目光落在九尾狐手办上,不去答杜荷的话。

    “家父当年,就是东宫的官员,统领东宫兵马。家父病重时,太子殿下曾经去探望,臣还同太子逗嘴。

    臣少时,常听人说房谋杜断,臣十分崇拜家父,家父回到莱国公府,总是不吝夸奖太子殿下。

    一开始,臣听父亲夸奖别人,心里还委屈,太子好,难道他不好吗?天天夸太子,怎么就不夸夸他?

    后来,家父去世了,臣再也看不到父亲了,臣想着,能被父亲夸奖的认,一定是极其优秀的。

    所以,臣努力的学习诸子百家,弓马骑射,希望有一天,可以入东宫,辅佐殿下左右。”

    城阳喜欢逗杜荷,爱开玩笑,可涉及亡故的杜如晦,这就不是玩笑了,她一改方才嬉皮笑脸,神色郑重。

    “我就是同你开个玩笑,你我新婚,虽说不是什么盲婚哑嫁,可到底也不是很熟。要是整天板着个脸,日子都没法过了。”

    城阳去东宫耽搁了时间,高阳则是留在宫中同相熟的娘娘们闲谈,一直到天色暗沉,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出门正要上马车,帘子掀开,看到车里四仰八叉的房遗爱,好好的心情又不好了。

    “你就不能学学人家杜荷,人家婚前就知道给城阳阿姊送钱,如今成婚,城阳阿姊上下马车他扶着,城阳阿姊去哪儿他跟着。”

    房遗爱心下腹谤:李家的女人,破事儿就是多,他为啥要学杜荷?

    “杜荷经商,谁不知道太子掺和其中,公主与其在这里怨我,倒不如去怨太子。”

    高阳环顾四周,冷声吩咐身边下人退下,没她的传唤不许靠近。

    “房遗爱我告诉你,你最好谨言慎行。杜荷经营所得,要么给了城阳,要么给了太子,给太子的那一份,基本都被陛下捞进国库了。

    如今形势比人强,前魏王彻底废了,陈王缠绵病榻,数着日子活,陛下没有其他选择。你脑子给本公主放清楚些,你以为还是当年,前魏王坐大,陛下有废太子的心思?

    你的话要是传出去,受到处罚的不是杜荷,也不是太子,而是你房遗爱诽谤太子。你老子房玄龄是厉害,房谋杜断,大唐第一宰相。

    可他都什么年纪了?能撑得了几年,人走茶凉,他倒下了你什么都不是。以后的时间还长,你要是让我不痛快,我有的是法子收拾你。”

    房遗爱气的脸色铁青,一怒之下,怒了一下,理了理仪容,下车扶高阳上马车。

    父亲的继承人是谁,高阳并不关心,只要不是李治就行。

    第一,她不喜欢那种哭哭啼啼的人。

    第二,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房遗爱站队李泰,房玄龄没有阻止,等于默认支持,若是李泰没有那么快倒下,并且取李承乾而代之,房家有从龙之功,她作为房遗爱的妻子,同样可以从中谋利。

    如今李泰提前出局,李承乾稳坐东宫,房玄龄在李承乾这里,属于前魏王党,将来李承乾登基,不秋后算账收拾房玄龄,也不会多厚待房家。

    众所周知,她高阳一向看不上房遗爱,那么将来李承乾登基,她筹谋跟房遗爱和离,李承乾想要收拾房家此前的背叛行为,说不定会支持他。

    高阳现在怕的就是,将来自己拿老父亲发疯,把李治弄回来,或者把李治的后人弄回来取李承乾而代之,这种事情前朝不是没有过,汉武帝晚年就搞了一出巫蛊之祸,把卫太子一家收拾了。

    李治登基,高阳的处境就不怎么好了,房玄龄先做太子詹事,却授意儿子站队魏王,首鼠两端,能在皇家生活的如鱼得水,高阳不是傻子,父亲为何把李治弄出去,大家都是看破不说破而已。

    所以,李治登基,房家这种游走好几个主君的臣子,多半是要被清理的,不忠的东西没必要留着,就算是辅佐先皇的重臣也是一样,给臣子立威。

    在高阳看来,李治这种明面上柔弱爱哭,做足一副仁义的人,可比李承乾危险多了,现成的就是她那父亲,哭哭啼啼的在皇祖面前说自己多可怜,玄武门懂的都懂。

    李承乾继位,她高阳还有置身事外做逍遥公主的可能,李治继位,她估计要么做棋子任人摆布的命运,要么奋力一搏,看是死是活。

    =======说一下高阳公主谋反案=======

    大多数人对高阳公主谋反案,其评判都是说辩机之死,要为那个和尚复仇。

    但是,辩机案只是《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污蔑给高阳公主的,根据唐代僧人在《贞元新定释教目录》记载:永徽元年九月十日至十一月八日,玄奘大师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本事经》,而辩机、静迈、神昉等为笔受。

    这个属于相对官方的史料,可以看出,辩机至少活过了李世民,跟李治打过交道的。

    《旧唐书》之前的官方文献,民间传闻都没有高阳公主私通辩机的例子,唐代文化氛围非常活跃,白居易就直接在《长恨歌》diSS唐玄宗重色轻国,高阳公主和辩机案以及李承乾爱好突厥文化,李世民纳弟媳,如果在唐代真实的出现,估计民间都笑疯了,到处得写。

    这些在《新唐书》之前,官方或者孝顺,都没有任何记载,《新唐书》突然给冒出来的。

    后人因为唐宋八大家,对欧阳修有滤镜,但欧阳修这种瞎编历史行为,连宋朝人自己都受不了。

    宋朝有个叫吴缜的,写了一本《新唐书纠谬》举出其错误四百六十条,说《新唐书》:多采小说而不精择,盖唐人小说类多虚诞,而修书之初但期博取,故其所载或全篇乖牾,不知刊修之要而各徇私好。

    南宋的朱弁在《曲洧旧闻》评价《新唐书》:《新唐书》事倍于《旧唐书》,皆取小说。

    南宋藏书家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也对《新唐书》这种行为进行批判,说《新唐书》:今唐史务为省文,而拾取小说、私记,则皆附着无弃。一句话,就是说欧阳修等人写的《新唐书》,要么小说,要么就是私自给人家弄点儿事儿上去。

    我在开另一本书之前,将修《旧唐书》都看了一遍,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把《新唐书》里那些前朝没有记载的破事儿一删除,跟《旧唐书》放在一起查重,相似度能到95%。

    高阳公主的谋反,从《旧唐书》和唐代相关文献看,我个人感觉,属于政治投资失败,所以放手一剥。

    贞观十五年高阳公主嫁进房家,此时房家属于魏王党,贞观三年到十三年,房玄龄做李承乾的太子詹事。

    此时的房家,属于背叛太子。

    李承乾谋反失败之后,李泰被贬,房玄龄一党应该是对李泰做出了营救的,他毕竟背叛过前太子,如果再火速背叛魏王,能不能被未来皇帝容得下,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去赌新皇心胸宽广,或者赌他和长孙无忌,谁更受新皇倚重。

    总体来说,房玄龄没啥退路了,长孙无忌的反应十分迅速,贞观十八年李泰的辞赋才交上来,李世民夸了几句,长孙无忌和李治直接动手,动不了房玄龄,收拾其他人是可以的,贬了岑文本和韦挺、崔仁师,又让褚遂良诬告,弄死了刘洎,这些人都是李泰的马仔。

    房玄龄运气比较好,死在了贞观二十二年,没有撑到李世民驾崩,不然的话,估计有点儿难善了。

    李世民去世,李泰没有回长安,进入永徽年间,于志宁上疏,拖新城公主的婚事,李治捞了一个孝顺的名声,古代热孝期间可以完婚,具体时间就是父母去世后的百日或者一年内,朝代不同,规定不同。

    先是李泰被剥夺给父亲服丧的资格,然后是新城的婚事受阻,再接着武则天进宫,高阳能看到的,她这个九哥不是什么善类,连自己亲妹妹都可以牺牲,老父亲都敢背刺,她一个不是一母同胞的妹妹算什么?

    高阳作为前魏王党的一员,前路坎坷。

    永徽三年,李泰去世,永徽四年,高阳谋反。

    时间相接非常紧密,猜测很可能是李泰郁郁而终,让高阳有了危机感,她以为这是李治要动手的前兆,所以来一个先下手为强,最后被李治收拾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