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 > 第498章 跨越时间长河的共鸣

第498章 跨越时间长河的共鸣

    刚才李靖和自己分析的,那是纯军事角度。

    但作为一个君主,自然不能只从军事出发,如今自己把所有将军都调出来。

    现在大唐局势可不是那么稳定,一个弄不好又得起乱。

    其中最可怕的就是民变,毕竟长长的史书中都表现出一个事情,那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况且自己和李世民都不在中枢。

    因此这场军事行动,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将阿拉伯帝国打退,而后就可以分一半兵马回国。

    剩下则在此地继续鏖兵,以寻找机会灭了吐蕃。

    午夜时分,山脊下临时营寨已经搭建完毕,中军大帐内,烛火跳动。

    李承乾居于首座,下面数十人分列脸庞,为首自然我李靖、尉迟敬德,其后是侯君集、苏定方等人。

    可谓将星如云。

    “卫国公,白天你和朕所说之推演,可有解法?”

    李靖轻抚花白胡须,烛光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动。

    “若敌军统帅当真如臣所料行事,此局……近乎无解。除非——”

    推演之局,已经和诸将叙述过了。

    话音未落,苏定方豁然起身,消瘦的脸庞在烛光映照下棱角分明,一双鹰目锐利如刀。

    “陛下!”他声音铿锵,“臣以为,破局之道,唯在兵贵神速!”

    这话确实没错,在场之人都轻轻点头,只要能赶在敌军营寨搭成前,先一步冲至松洲。

    那战事一定会很快结束。

    李靖露出一抹赞许之色,轻轻点头。

    “苏将军所言,甚合兵法,但老臣根据白天战况来看,敌军战斗力绝对不弱,只怕已有所准备,这群山之中贸然急行军万一遇到埋伏,可就难料了。”

    李承乾眉头微蹙,他用兵向来不犹豫,但眼下这场战事必须谨慎。

    原因无他,七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正处于急速扩张之中,国力或许差一些,但军力绝对够强。

    但其身后还有印度历史上最具政治能力的君主戒日王相助,也算弥补了国力差距。

    因此一着不慎,加上国内不稳定局势,立刻就会引发崩盘。

    “唉。”微微叹了口气,帐中瞬间安静下来:“朕一时间真有些难以决断!”

    话音未落,外面传来一道虽有些中气不足,但霸气十足的声音。

    “废物!你不敢决断朕敢!”

    帐帘掀开,李世民大步进入帐中,目光扫向诸武,威压十足。

    所有人都迅速起身,拱手道:“参见陛下、太上皇!”

    李承乾见他来了,不由嘴角微弯,心中顿时安慰了不少。

    “哎呦喂,父皇来了。”说着直接起身,毕竟人该不要脸的时候,必须不要脸:“您坐这。”

    李世民见他这副模样,冷哼一声:“逆子!算你识好歹。”

    坐下后,没有丝毫啰嗦:“五十发炮弹,一千精锐,张士贵、侯君集、苏定方,薛仁贵。”说着目光带着烦躁看向北向辉:“还有你,姓北的小王八蛋,你们都跟朕走!”

    其点名的这几个人,四个都是李承乾的人,不过他没丝毫不允,而是微微点头,示意四人听令即可。

    “臣、末将遵旨!”

    五人全部起身,声音铿锵有力。

    不过北向辉,对于‘姓北的小王八蛋’这个称谓明显不太满意。

    低头嘟囔着:“叫俺小王八蛋?带着俺的就是老王八蛋!”

    李世民自然听到这话,但刚想发怒,突然想了想。

    别说这小王八蛋,说的好像还挺有道理,只能是怒气强压下去。

    随后众人全部起身,同时将一旁舆图拿了过来,而后对照着在沙盘上摆弄。

    很快三条路线,在沙盘上跃然出现。

    西路,岷江峡谷之中官道,其路途险峻,周遭全是悬崖峭壁,极易被伏击。

    东路,路途最远,需翻越群山,火龙吼如果带过去可是个大问题,而且因为路途远,时间也是个问题。

    中路,直接从山中穿插过去,其危险系数也是最高的,几乎一定会被伏击,但因路短,靠人马硬扛也可将火龙吼弄过去。

    李世民的旗下三支红旗,分别插在三条路上。

    而后转头看向李承乾,声音平静,不见息怒。

    “李承乾,朕问你,这三条路,哪条最有可能成功?”

    李承乾愣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老登这是要考自己。

    这要答不上来,丢人不说,威望肯定也会受影响,说白了,整不好就毁人设。

    作为穿越者,真行军布阵,肯定是不如一代这些当世人杰。

    但论理论,千年累计,那绝对是翘楚。

    “呵呵。”自信一笑,声音清朗。

    “太上皇这问题非常好,朕的意思的,我们不应该想着走哪条路’,而想着应该‘打哪座城’。”

    “因此我们要做的,绝不能是被动地去解松洲之围,而是要把这个难题,原封不动地抛还给敌人!”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露出好奇之色、

    李靖和李世民更是眼中爆出精光,眼中既有震惊之色,又有带着一丝不可思议的佩服。

    “因此我们不一定非要去松洲?”

    “可在这三条路,摆出佯攻态势,实则主力皆在。”

    “同时,既大张旗鼓,又悄无声息的穿越雪山,做出要直插吐蕃腹地!断他们后勤之姿态。”

    “此用兵之法,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从而达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方针。”

    李承乾这一套话,其实本质上,是说了等于没说,因为对当前局势其实并无大用。

    毕竟他们需要时间,因此这种虚虚实实的作战方略是行不通的。

    不过顶级兵家和顶级兵家之间,虽跨越历史长河,但也会产生共鸣。

    因此李世民和李靖全部陷入沉思之中。

    明显是受到了,极大启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