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今天毁灭世界了吗? > 第88章 谛听

第88章 谛听

    张黎明在两小时后准时乘专机离开,而在他离开两小时之后,一个让白墨完全没有预想到的人,空降到了内华达州的限制器阵列基地。

    当那人从飞机上走下时,正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担忧等待着自己的新搭档的白墨瞬间皱起了眉头。

    她完全没有想到,协调小组会把他派过来。

    ——

    或许就连那人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获得这样的权限。

    当他向白墨伸出手时,他的脸上还带着些惭愧的神色。

    这跟他以往永远充满自信、甚至都有些“不可一世”的表现大相径庭。

    在这一瞬间,白墨也在怀疑,对方是不是已经彻底被那个强大的文化圈彻底融化了。

    不过,在他开口之后,这样的印象也同时被打破。

    “抱歉。”

    来人握住了白墨的手。

    “我叫乔安妮,我想你应该知道我,但我们之前并没有真正见过。”

    “我这次过来是要接替张黎明的位置,继续推进限制器阵列的建造工作。”

    “这个机会对我来说.很难得。”

    “毕竟,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灾难,能让我以一个美国人的身份来”

    “没关系,不用愧疚。”

    白墨松开了乔安妮的手,随后说道:

    “不是你们,也会是别人。”

    “我们早就已经接受了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了,这些扰动本来也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她的话音落下,乔安妮先是愣了一愣,随后又释然说道:

    “你果然跟我在资料里看到的一样,一个纯粹的理性主义者。”

    “大概也只有你这样的人,才能制造出那样精密、有序的白皮书。”

    “既然这样,我想我们也不需要太多客套话了。”

    “直入主题吧——现在,限制器阵列的建造进度是多少?给我一个百分比,和一个预期完成时间。”

    “20%,6个月。”

    白墨回答道:

    “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部完成,下一步我们要进行的是设备安装工作。”

    “工厂和研究所已经进入全部满负荷运转状态,但产量仍然不足。”

    “下一步,我们准备把一些基础部件向外分包,用最短的时间形成规模。”

    “不过这需要.”

    “饱和式生产。”

    乔安妮接过了白墨的话头。

    两人一同上车,白墨略有些惊讶地瞥了乔安妮一眼。

    他似乎真的学会了一些真正有用的思维方式,只不过

    还不够。

    “没错,饱和式生产。”

    “我们需要调动整个美国的生产力,但问题在于,绝大部分有能力的工厂和企业,都有他们自己的生产目标。”

    “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跟你们的决策层做了三轮沟通,但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果。”

    “而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听到她的话,乔安妮重重吐出一口气。

    “这就是我被派到这里来的目的。”

    “我会帮你完成这件事情。”

    “你?”

    白墨愕然看向乔安妮。

    她不知道对方怎么能有这个自信。

    毕竟以她对乔安妮的了解,对方也不过是一个相对比较有名望的高能物理学者而已。

    而且,哪怕是这个身份,在高维技术出现之后,影响力也在不断下滑。

    更不要说,他在“投向”华夏之后,在美国政界的风评已经快要烂了。

    他怎么那么笃定,自己能完全这件事情?

    看着白墨的表情,乔安妮的脸上流露出几分神秘莫测的笑意。

    他咳嗽一声,随后说道:

    “或许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差距-——我的意思是,不是我跟你,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学者,和你们的学者之间的差距。”

    “你们更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或者说,更偏向于技术型研究。”

    “而我们嘛总是不得不参与政治。”

    “而政治,其实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一些。”

    “总之,这个问题不需要过多讨论,交给我吧。”

    “另外,我还给你带来了新的东西。”

    “新的东西?”

    白墨收起了对乔安妮的怀疑,好奇问道:

    “跟灾难监控有关?”

    话音落下,乔安妮原本得意的表情顿时僵了一僵。

    “跟你们这样的人沟通,有时候真的没什么乐趣。”

    “不过.好吧,确实跟灾难监控有关。”

    乔安妮指向窗外,在那里,一台大型运输机正在降落。

    “那里面装的,是现阶段我们所能制造的最敏锐的探测设备。”

    “探测设备?”

    白墨顺着乔安妮手指的方向看向运输机。

    那是一台经过改装迭代后的运-20,实际载重大约120吨。

    这个重量很大,但相比起一台高精度探测设备的重量来说.实在是有点不够看。

    而从乔安妮的描述来看,那台设备是被完整地塞进了机舱里的。

    这是怎么做到的?

    “别误会。”

    乔安妮解释道:

    “我们制造的并不是一套类似于天琴系统的引力监测系统。”

    “实际上,那种落后的技术,已经被淘汰了。”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一种更聪明的方法。”

    “量子探针。”

    “量子探针?”

    “针对概率场的量子探针。”

    乔安妮继续说道:

    “我们制造了两个纠缠粒子团-——它们的规模之大,甚至达到了近似于宏观呈现的程度。”

    “这两个粒子团被封存在几乎处于绝对零度的包裹体中,以保证它们处于稳定的迭加态。”

    “我们会将它们分别埋藏在距离200公里的两处深井中,并通过量子传感器来监测他们之间的量子纠缠态。”

    “通过读取它们之间的退相干速率和纠缠断裂模式,我们可以直接监听到概率场本身的噪声。”

    “而这些噪声理论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唯一出现的可能性就是.”

    “概率云的变化。”

    白墨终于跟上了乔安妮的思路——到这一步,她已经不需要太多量子物理方面的深奥知识了。

    把一个复杂的量子物理学问题转化为一个符合直觉的逻辑学问题,这一步困难到了极点。

    但他们做到了。

    也难怪乔安妮会说,他们使用的是一种“聪明的技术”。

    “是你提出的?”

    白墨的眼神赞赏中带着几分钦佩,乔安妮自矜地点点头,回答道:

    “我在华夏,也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的。”

    “虽然仅仅是这样的成果还不足以抵消我的同胞作的那些孽,但至少也算是一些弥补,对吧?”

    “没错。”

    白墨点点头,紧接着问道:

    “什么时候开始部署?”

    “现在。”

    乔安妮回答道:

    “两个小时后,这套设备会完成部署。”

    “放心吧,这次负责部署的是你们的人。”

    “他们的效率”

    “总是让人安心的。”

    与此同时,限制器阵列附属项目,“谛听”项目深井外围。

    何勇轻轻推动操纵杆,早就已经完成了协同编程的自动化桁架逐步开始撤离,而在他的身边,从运输车操作手升级为无人机操作手的吴忧则是控制一台大型旋翼无人机逐渐向井口降落,并在井口放下绳索,将最后一节钻头吊起。

    相比起钻头的重量,无人机的载重是完全冗余的。

    过程中没有任何意外,当钻头被轻轻放置在转运区后,这个工期紧张到了极点的项目,也正式宣告提前完成。

    擦了一把脸上的汗,何勇感叹着说道:

    “2100米.我们是不是已经破纪录了?”

    “这是人类建造的最深的深井吗?”

    “不是吧。”

    吴忧摇头回答道:

    “最深的应该是俄罗斯那个,那个有接近两万米吧?”

    “不知道,没听说过。”

    何勇摇摇头,毫不在意地说道:

    “但它那个应该没我们的大——直径3米、2100米深的深井,这种东西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以前我们做路桥的时候,打个40米的桩基都要了老命了。”

    “现在这深度是50倍,而且工期只有6天.想想都觉得.害,他妈的,老子真牛逼。”

    “不过.更牛逼的是那些搞科研的。”

    “拉斯维加斯的事情才出没多久吧?哪怕是从这个什么高维溢流出现到现在,也就一个月的时间。”

    “那么快就把方案拿出来了这效率,真的是这个。”

    何勇伸出手比了个大拇指,吴忧赞同点头,随后又如释重负一般叹气说道:

    “这东西埋下去以后,咱们应该就不会像上次一样.倒霉了吧?”

    很显然,他对上次遭遇异常低温的事情仍旧心有余悸。

    虽然在那场意外里,两人受的最重的伤也不过就是跑得太快摔破了点皮,甚至连没能及时进入所谓的“方舟避难仓”的其他民众,也不过就是受到了些并不严重的冻伤而已。

    白天清醒的时候,他并不会被这样的恐惧控制。

    但,那种被不可捉摸的力量完全掌控,无力抵挡也无法逃脱的感觉,却还是化作了最恐怖的意象,时常出现在他的梦里。

    这让他每天都在犹豫要不要放弃,可在这里,那种肉眼可见的进步和上升的感觉,却又让他有些上头。

    之所以留在这里,早就已经不再是为了单纯的“利益”了。

    他反倒是真的有一种所谓的“与人类命运绑定”的感觉。

    最开始,这样的想法产生时,他的心里不免同时泛起了一种羞耻感。

    毕竟在他此前的人生里,他总是反复被那些现实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告知,像自己这样的小人物,是不配、也不应该去参与这样的宏大叙事的。

    但慢慢的,他的想法变了。

    尤其是看着何勇总是一次又一次、无所顾忌地在其他人面前吹嘘着他做的事情有多了不起、有多么意义重大时,自己也慢慢觉得,这样的宏大叙事,其实离自己也并不远。

    废话。

    这些项目难道不是自己参与的吗?

    无人机是自己亲手飞的,庞大的运输车队是自己亲手调教的。

    虽然背后的技术原理自己确实搞不懂,可在实操方面,这个基地里,自己已经算是相当熟练、且经验丰富的操作员了。

    所以,他真的舍不得离开。

    这种“责任重大”的认同感,是他贫瘠的人生里,罕有体验过的。

    不过即便如此,对安全的担忧,却也仍然无法放下。

    毕竟,自己还有个女儿

    吴忧下意识地捏了捏有些发胀的眉心,而此时,他的耳机里,也恰好传来了现场指挥员的声音。

    “这里是调度中心。”

    “结束操作的人员可以后撤了,设备准备下井,周围会有强电离辐射。”

    “该回去休息的酒回去休息,想看下井的可以到防护区看。”

    一声令下,周围所有工人全部行动起来。

    吴忧两人一个健步跨上接驳车,跟其他人一起撤向防护区。

    他们没有回宿舍,而是在防护区下车。

    ——

    跟大多数人一样,他们都不愿意错过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也就在防护区护板升起的瞬间,远处的井口上方,一台刚刚到场的多足步进式吊机已经将所谓的“探针”吊起。

    看着那个巨大的、泛着金属光泽的球体,何勇略有些疑惑地说道:

    “我还以为探针真的是根针呢.合着是个球啊。”

    “这玩意儿到底啥原理啊?”

    “你问我我问谁?”

    吴忧随口回答。

    防护区的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设备联网状态,上面的大部分内容他都看不懂,但随着球体逐渐降下,一幅巨大的地图也在屏幕上展开。

    这部分就不难懂了。

    地图上中心位置代表的是“谛听”装置所在的位置,而周边那些偶尔出现的“红点”,则代表着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

    这些红点的数量不多,密度也不算高。

    从地图上看,最近的一个红点,距离自己所在的位置起码有200公里,而且规模并不大。

    吴忧终于放下心来。

    有了这玩意儿,在灾害面前,自己这些同胞,终于不用那么被动了。

    他向后靠坐在防护区设置的长桌边缘,神态轻松了许多。

    “下降500米。”

    “1000米。”

    耳机里,现场指挥员的声音不断响起,而随着深度数据继续放大,探针侦测到的地图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最开始,它的覆盖范围只有方圆数百公里。

    到1000米后,范围已经扩展到了整个内华达州。

    “1500米。”

    吴忧的心脏稍稍加速。

    不是紧张,而是激动。

    他很想知道,等到深度到达2100米时,自己到底能从这个地图上看到多少东西。

    “2000米。”

    地图的范围已经刷新到了“全球”。

    “2100米。”

    “落地,基座锁定。”

    话音落下,代表侦测范围的地图稍稍闪烁了一瞬。

    吴忧眨了眨眼。

    下一秒,他全身的肌肉瞬间绷紧。

    “操!”

    身边的何勇已经叫了起来。

    吴忧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向屏幕。

    而在那上面.

    数不清的红点,几乎已经将整张地图

    完全覆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