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 第780章 提前开发浦东

第780章 提前开发浦东

    “林先生,一路辛苦了,我们为您安排在外滩的和平饭店,这是我们沪市外滩历史建筑风景线上标志性的高层建筑,条件还算过得去,希望您能满意。”副市长在旁边热情地介绍。

    和平饭店,林浩然还是知道的。

    在这个年代,和平饭店绝对是占据着沪市顶尖奢华酒店的地位。

    它是外滩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国际政要、艺术家和名流下榻。

    “领导们费心了,客随主便,我对住宿没有特别要求。”

    林浩然微笑回应,心中却已开始盘算:和平饭店,这是沪市早期重要的涉外酒店之一,安排在这里,也显示了沪市方面的重视。

    他看似随意地问道:“刚才在机场外面,看到一大片棚户区,似乎离市区不远?”

    副市长眼睛一亮,立刻接话:“哦,林先生好眼力!那边属于虹桥开发区的一部分,未来规划是以商务商贸为主。

    我们沪市啊,地方不大,但要做的事情很多,特别是老城区的改造和新区的开发,都需要像林先生这样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家参与进来啊!”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向了投资与合作。

    林浩然心中了然,沪市抛出的橄榄枝,此刻几乎已经递到了他手中。

    他望向车窗外,这座即将迎来巨变的城市,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充满野心的微笑。

    80年代初期的沪市,如同一幅褪了色的繁华旧卷,正等待着新时代的笔墨为其重新上色。

    轿车行驶在街道上,两旁掠过的是斑驳的西式建筑与密集的旧式里弄,行人们衣着朴素,色调灰暗,但那一张张面孔上,已隐约可见对未来的急切渴望。

    或许是这边经济更活跃的原因,哪怕是在这80年代初期,沪市与京城都有很大的不一样。

    京城的庄重与秩序感无处不在,而沪市的空气里,则弥漫着一种更为细腻、更为敏锐的商业触觉,一种对财富和美好生活本能般的追逐与渴望。

    这种潜藏在城市肌理中的活力,让林浩然感到格外亲切。

    相比京城,他确实更喜欢沪市,可能这里让他更自在,没有京城的那种束缚感。

    轿车穿过繁华的南京路,最终驶入了和平饭店门廊。

    身着笔挺制服的门童迅速上前,动作娴熟地拉开车门,姿态恭敬而不失体面。

    领导亲自陪同林浩然步入大堂,那标志性的八角厅、复古的吊灯与光滑如镜的拼花地砖,瞬间将人带入一个交织着往昔奢华与当代诉求的独特场域。

    “林先生,您先休息,晚宴七点钟在八楼的龙凤厅,我们届时再详谈。”对方将林浩然送至电梯口,再次热情握手后,才告辞离开。

    在服务员的引导下,林浩然入住了沪市为他准备好的套房。

    房间宽敞,保留了旧时的典雅装饰,又配备了当下最先进的设施。

    推开窗,略带湿意的江风拂面而来,窗外是流淌的黄浦江,对岸的浦东在阴天中显得沉寂而辽阔。

    他看到的是一片片低矮的棚户区,房屋错落无序,屋顶大多是陈旧的瓦片,偶尔有几处简易的平房夹杂其间。

    这些建筑在一朵庞大乌云的笼罩下,显得更加灰暗与破败,仿佛是时间遗忘的角落。

    没有高楼大厦的林立,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那边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甚至有些寂寥。

    这一江之隔,竟是两个世界。

    远处的田野上,稻谷随风轻轻摇曳,一片片金黄色的波浪在微风中起伏,那是浦东为数不多的自然风光。

    然而,在这片看似宁静的土地下,却隐藏着无限的潜力与可能。

    这就是未来那片将熠熠生辉、震惊世界的热土啊!

    20年后的浦东,不再是眼前这副破败寂寥的模样。

    在时代的浪潮推动下,这里将崛起一座座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它们高耸入云,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勾勒出崭新的城市天际线。

    宽阔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车流如织;

    绿树成荫的公园与现代化的写字楼相映成趣,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在这里穿梭,谈论着足以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项目。

    他仿佛看到了东方明珠塔巍然耸立,以及未来的“沪市三件套”勾勒出的壮丽天际线。

    不过,现在的浦东,确实只是一片荒凉的农田与破败的棚户区,与一江之隔的外滩繁华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在这时候,林浩然被一道声音惊醒,却是他的临时贴身秘书刘晓丽。

    与在钓鱼台国宾馆入住的一厅一房套房不一样,林浩然在和平饭店被安排到的是一套总统套房,这便是和平饭店著名的沙逊总统套房。

    沙逊总统套房位于酒店顶层,面积达268平方米,是和平饭店的顶级房型。

    该套房以酒店创始人维克多·沙逊命名,内部装潢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主卧配备双洗手台和多个淋浴喷头,客厅宽敞且装饰典雅,可远眺黄浦江两岸。

    套房中,除了主卧以外,还有一间客房、书房、以及超大的客厅。

    也正因为如此,除了林浩然之外,刘晓丽这位贴身秘书也可以住进来。

    此刻,两百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只有林浩然与刘晓丽两人。

    在钓鱼台国宾馆那种庄重肃穆的环境里,两人都没有做过任何出格的事情。

    可来到了这和平饭店,倒是没有这种不自在的约束感了。

    “怎么了?”林浩然回过神来,转头看向刘晓丽。

    此刻的刘晓丽,换上了一套剪裁合体的米白色套裙,却遮掩不了她的曼妙身姿。

    这套衣服显然是刚换不久的,因为住进来之前,刘晓丽穿着的并不是这套衣服。

    她端着一杯刚沏好的龙井茶走来,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摇曳,与在京城时那身刻板的制服判若两人。

    “林先生,您站在窗边发呆快半小时了。“她将茶杯轻放在窗台,声音比平时柔软许多,望向林浩然的眼神,甚至带有一丝媚意。

    这十天时间里,她跟着林浩然,见识了太多她以前接触不到的事物。

    林浩然闻言,点了点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

    没想到这么快就过去半个小时了,他刚刚望着黄浦江对岸的浦东,只觉内心中有着无数的感慨,没想到时间过去那么快。

    和平饭店沙逊总统套房的厚绒窗帘被刘晓丽轻轻拉开,傍晚的霞光给黄浦江西岸的万国建筑群镀上了一层流动的金辉,而对岸的浦东则渐渐沉入暮色的苍茫与沉寂。

    林浩然站在窗边,将茶杯放回窗台,龙井的清香在空气中若有似无。

    他眼中的景象并非如今的破败,而是脑海中那幅由未来记忆绘就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霓虹璀璨如星河垂落的繁华画卷。

    浦东,这块尚未雕琢的璞玉,其价值远超此时所有人认知的总和。

    “林先生,时间差不多了,沪市的领导们已经在宴会厅等候了。”刘晓丽的声音轻柔而恭敬。

    此刻的她,褪去了京城时的刻板,多了几分沪上特有的精致干练。

    林浩然回过神,将杯中剩余的茶水饮尽,那股醇厚的回甘仿佛印证着他此刻笃定的决心。

    “好,走吧。”他平静地笑道。

    和平饭店的宴会厅,是旧日十里洋场奢华气派的缩影。

    水晶吊灯倾泻下柔和而璀璨的光芒,映照着光洁如镜的大理石地面和深色雕花的护墙板。

    长条形餐桌上铺着雪白提花的桌布,银质餐具和水晶酒杯摆放得一丝不苟。

    “林先生,旅途劳顿,还要您即刻赴宴,实在是沪市求贤若渴,怠慢之处还请海涵啊!”领导热情地握住林浩然的手,力道适中,透着真诚。

    “领导言重了,沪市的热情与效率,令人印象深刻。”林浩然微笑回应,目光扫过在座的几位领导,眼神交汇间,彼此都带着试探。

    寒暄落座,精致的本帮菜与绍兴黄酒被服务员轻巧地送上。

    酒过三巡,气氛逐渐热络起来。

    那名副市长作为主陪,适时地将话题引向正轨:“林先生,您在京城的大手笔,我们可是如雷贯耳啊!

    王府井改造,恒声经济学院,还有那份独一份的外资酒店经营权授权,真真是魄力非凡,眼光独到!

    我们沪市,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内地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对林先生这样的爱国港商、商业巨擘,那是求之若渴。”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分享核心机密的郑重感:“不瞒您说,就在您下榻的虹桥机场周边,市里正在规划一个大型的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目标是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商务贸易中心。

    我们觉得,这个项目,与林先生您的产业布局和宏图远略,有着绝佳的契合度!不知林先生是否有兴趣了解一二,甚至是参与其中?”

    这番话,带着沪市特有的精明与务实,也透露出他们此刻最大的筹码和期待——虹桥。

    在座的几位领导都停下了筷子,目光聚焦在林浩然脸上,等待着这位“财神爷”的回应。

    事实上,在整个八十年代,虹桥经济开发区确实是上海的重点发展区域,甚至已经在1979年便已经开始规划,旨在打造一个集商务、商贸、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

    不过,正式启动建设,要等到1983年才开始了。

    也正因为如此,林浩然从虹桥机场坐车到外滩的路上,看到的虹桥地区面貌,其实比浦东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虹桥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有机场。

    也正因为如此,它很容易便能够发展成为一个聚焦于涉外商贸的经济区。

    至于开发浦东,目前甚至都还没有被提起过。

    首次提出开发浦东设想,还要等到1984年《沪市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才有出现,到1986年,《沪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进一步明确浦东为金融、贸易中心延伸区。

    至于真正开发浦东,还要等到九十年代了,离现在的1981年还远着呢!

    所以,目前的沪市对外开发窗口,引入外资的主要地区,还是以即将动工的虹桥开发区为主。

    刘晓丽在一旁安静地坐着,心也不由自主地提了起来。

    林浩然闻言,没有立刻回答关于虹桥的问题,反而像是陷入了片刻的沉思。

    整个宴会厅的气氛,因为这短暂的沉默而显得有些微妙。

    过了会,林浩然笑着说道:“领导所言极是,虹桥之地,占尽天时地利,毗邻机场,宛如扼守沪市与世界交流的咽喉要道,发展商务贸易,实乃明智之举。

    我向来对有潜力、有前景的项目满怀热忱,如此良机,自然不愿错过。”

    他肯定了沪市的想法,这让副市长等人脸上刚泛起一丝喜色。

    几位领导闻言,眼中顿时闪过一抹惊喜与欣慰,原本紧绷的神经也随之放松下来。

    坐在主位上的领导更是笑容满面,连忙起身,亲自为林浩然斟满一杯酒,举杯道:“林先生爽快!有您这样有实力、有眼光的商业巨擘加入,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定能如虎添翼,早日成为沪市乃至全国的商务贸易新地标!

    这杯酒,敬我们的合作,敬虹桥的未来!”

    林浩然也起身,与副市长碰杯,一饮而尽,朗声道:“合作愉快!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虹桥必将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顿时,现场气氛热烈到了顶点。

    觥筹交错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期待。

    众位领导红光满面,仿佛已经看到了虹桥开发区在林浩然的投资下飞速崛起的景象。

    然而,就在这宾主尽欢的时刻,林浩然却轻轻放下了酒杯,话锋陡然一转:“不过……”

    这一个词,让宴会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目光都重新聚焦在他身上。

    “在我看来,虹桥固然重要,但沪市未来的真正腾飞,恐怕还需要另一个引擎。”

    林浩然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一个足以承载国家级战略、面向世界的超级引擎。”

    几位领导交换着惊疑不定的眼神。

    副市长试探着问:“林先生的意思是?”

    林浩然抬起手指向窗外,指向那片在夜色中沉寂、只有零星灯火的浦东!

    “我指,浦东!”

    “浦东?”李副市长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语气充满了惊愕。

    其他几位领导也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困惑。

    浦东?

    那个遍地农田、棚户区,被称作“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乡下地方?

    林浩然竟然看好浦东?

    甚至将其置于虹桥开发区之上?

    “林先生,”一位主管城建、戴着眼镜的领导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谨慎的探究,“浦东,目前的开发条件,与虹桥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无论是基础设施、人气聚集,还是产业基础,都几乎是一片空白,您说它潜力更大,这恕我直言,依据何在?”

    “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好画出最壮丽的图画。”林浩然转过身,目光灼灼,“诸位可知道,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银座,这些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在百年前是什么模样?”

    他走回餐桌,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沪市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就不能只盯着浦西这一亩三分地。

    黄浦江不该是终点,而应该是新的起点。”

    那位一直沉默的主要领导终于开口,语气凝重:“林先生,开发浦东的设想,我们内部确实有过讨论,但这需要天文数字的投资,而且回报周期太长……”

    “所以我建议采取'双轮驱动'的战略。”林浩然从容接话,“以虹桥的开发积累经验和资金,同时启动浦东的总体规划。

    我可以承诺,只要沪市下定决心开发浦东,我愿意投入启动资金,并且引进国际顶尖的规划设计团队。”

    他环视在场的每一位领导,声音铿锵有力:“十年之内,我可以让对岸的农田上,竖起众多高楼,二十年之内,让那里成为比外滩更璀璨的东方明珠。”

    这番话太过震撼,以至于宴会厅里久久无人说话。

    林浩然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如同巨锤敲击在每一位沪市领导的心坎上。

    他们从未从这个高度、如此宏大的视角去审视过那片被视为“包袱”的土地。

    再造一个新沪市?

    这个念头本身就足以让人心跳加速,热血沸腾!

    副市长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震撼,但声音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林先生,您的宏图伟略,令人叹为观止!

    可是,开发浦东,这需要的资金、政策、规划等等,您这个设想太超前了。”

    “改革不就是要敢为人先吗?”林浩然微笑反问。

    随后,他继续说道:“所以,需要先行先试,需要树立标杆,我建议,沪市可以立刻着手进行浦东开发的战略规划和前期研究。

    至于启动资金和示范效应,”他微微一笑,抛出了更具震撼力的具体方案,“我代表个人及关联资本,愿意作为浦东开发的启动引擎!”

    他站起身来,释放出强烈的决心:“我承诺,第一期可在浦东核心区域,投资不少于五亿美元!”

    对林浩然而言,他如今资金充足,最重要的还是拿来投资,否则这些资金躺在自家银行也不过是一堆数字罢了。

    “五亿……美元?”纵然是见惯了大场面的沪市领导们,此刻也忍不住发出低低的惊呼。

    这个数字远超他们的预期,足以在浦东砸出第一个惊天动地的声响!

    “这笔资金,”林浩然继续道,“将用于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路网建设和世界级金融、商业核心地标的启动。

    比如,规划金融贸易区,我旗下的恒声集团将打造一座高度不低于两百米、象征沪市新高度的‘恒声金融中心’,作为恒声在内地的总部之一,并吸引全球顶尖金融机构入驻。

    同时,配套建设现代化的高端住宅、商业综合体,形成示范效应,吸引全球资本目光聚焦浦东!”

    这个画面太具冲击力!

    荒芜的浦东滩涂上,拔地而起一座摩天大楼?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在林浩然笃定的语气和那“五亿美元”的实打实承诺下,没有人觉得这是空谈。

    众位领导眼中已然燃起了熊熊火焰,那是看到城市未来辉煌图景的巨大兴奋!

    “林先生!这……这真是……”副市长激动地有些语无伦次,“再造新沪市!您的格局和魄力,令人敬佩!

    我代表沪市,对您的前瞻眼光和巨大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尽快将浦东开发的宏伟构想,向中央汇报,争取最有力的支持政策!”

    坐在主位上的那位领导开口说道:“林先生的远见,确实让我们深受启发,这样,虹桥的开发我们按计划推进,同时我们可以成立一个浦东开发研究小组,请林先生担任特别顾问,不知道林先生意下如何?“

    特别顾问?

    林浩然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这个提议正中他的下怀,特别顾问的身份既能深入参与规划,又不必过早承担过重的责任,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位置。

    而且,前世他也去过沪市,去过浦东新区,对21世纪20年代已经发展成熟的陆家嘴金融区了如指掌。

    那些地标建筑的位置、规划布局、甚至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他都一清二楚。

    这个特别顾问的身份,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承蒙领导看重,这个特别顾问,我当了。“林浩然举杯示意,“不过既然是顾问,我希望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主要领导开怀大笑,“有林先生这样的专家把关,浦东开发一定能少走弯路。“

    宴会气氛再度热烈起来,但这次的觥筹交错间,明显多了几分实质性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