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福心一下子热乎起来,他想到了某种可能,现在来看,跨院房子倒塌没发住人,一副破败的景象。
但如果他花钱把地契拿过来,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盖套房子呢?
别忘了,厂里把东跨院分给他,按照后面的政策,只要等到房改落地,个人在出少量资金,住的房子就完全属于他。
但这并非是李有福想要的。
他更想拿到地契,也就是所谓的永久产权。
还别说,这个完全可以操作一下。
现在跨院房子完全倒塌,就给了李有福可以操作的空间。
李有福试探性的问,“王姨,要是我出钱,重新把房子建起来的话,那房产能不能归私产?”
“而且我也看了,整个东跨院加起来少说有200平,这不得花上好几百块。”
“这!”
“老六,你可要想清楚,这下来的钱可不少。”
王主任原本要劝说的话硬生生给憋了回去,她不敢置信的看向李有福,因为这年头的人都想着占公家便宜,宁愿租房住,也不会花哪怕一分钱去盖房。
就更别提一下子还花大几百块,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李有福丝毫没担心钱的问题,“王姨,花大几百我认了,关键我房子盖好了,在被你们收回去,可咋整。”
“那不能够。”
“口说无凭。”
“你让我想想,以前还真没遇到这种事。”
李有福也不急,他才是那个掌握主动的人。
这或许放在几年,十几年后,随着人口增多,众人对房子的需求增多,要么厂里,要么街道办,肯定会出钱把房子建起来,然后在按照分配的原则,解决工人住宿问题。
但现在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错过了,李有福都会忍不住抽自己一巴掌。
“老六,我想了一下,如果你肯花钱建房也不是不行,反正东跨院厂里已经分给你了,只要在街道办登记过了,就随便你怎么折腾。”
“地契的话,这个得你单独花钱从街道办这里购买,不然我也没办法交待。”
这里要说一下,这会的房产主要分私产和集体制,其中大部分以捐赠的形式上交给国家,厂里只是名义上有支配权,实际上的地契,从捐赠的那刻开始,就一直掌握在街道办的手里。
包括后来平反,以及充公房产归还,也是各地的街道办来执行这事。
王主任想的是,反正东跨院成了废墟,与其放在手里没用,不如卖掉地契换来一笔收入,可以用这笔钱帮助到更多的人。
尤其这两年,大家日子都难,街道办的压力就更不用说。
有工作的还好点,日子难倒不至于饿死,可厂里哪有多少岗位,还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等到扩招的时候,才会释放出工位。
没工作的就更多了,哪个不是想方设法找点事来补贴家用,而街道办就负责这一块,偏心了哪家都不好。
另一个大头就是收容所,吃不起饭,逃难的,孤儿,都快要把收容所给挤爆了。
巧妇难以无米之炊!
说白了,除了66号院的东跨院,像这样成了废墟的房子还有不少,只是街道办没有这个能力和财力。
“老六,要不我看就算了,你回去再跟厂里商量商量,让他们重新给你换个地方。”
“因为地契买下来要不少钱,后面还要建房子。”
“王姨,那东跨院的地契要多少钱?”
“500元。”
“多少?”
王主任苦笑一声,“这个少不了,不然我也不好交代下去。”
“不是不是,我意思只要500就行了。”
李有福不是觉得贵,相反,他是觉得太便宜了,竟然500元就拿到地契,这要放到几十年后,还不得价值个上千万。
要知道这可是地契,永久产权。
王主任没想那么多,朝李有福点了点头,“对,500元就可以了,你交了钱,我就把手续给你办了,然后把地契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