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
    这个国家其实并不是默默无闻。
    当然了,从开始到现在,西夏从来没有成为过超级大国。
    但周边诸国,却一直在关注着这里。
    无他,因为西夏所处的地域。
    大宋河西走廊。
    地接东西,勾连南北。
    只要稍微懂点军事,就能看出此处的重要性。
    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
    西夏的北面是辽国,西南面接着吐蕃,东面大宋,西面北莽。
    可以说此地就是一个诸国之间的夹缝地带。
    只在地图上大略一观,就能看出在此地驻足,生存下来的困难。
    而西夏,之所以能在这里站稳脚跟。
    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便是当初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出色能力。
    连战连捷,打的宋军丢盔弃甲。
    又在河曲之战中,大败辽军。
    先后击败了宋辽两国,在此处站稳脚跟。
    当然了,若只是如此,还不足以保住西夏。
    毕竟无论是宋,还是辽,都是不愿意坐视西夏成长壮大的。
    对大宋,他们不愿意看到,周边再出现一个由弱变强,威胁到他们的异族国家。
    而辽国,本来是可以从北到西,两路包围大宋。
    而且可以向南,和吐蕃诸部勾连。
    但西夏的异军突起,不仅截断了这种联系,而且还直接威胁到了辽国本土。
    据说,当年辽宋两国,已经是暗中开始联合,准备合力灭掉西夏。
    而西夏李元昊虽然能打,但西夏初创,论资源,论战争潜力,绝对是比不上两个大国的。
    但很明显,随着局势的变化,运气还是站在了西夏这边。
    金国女真部异军突起,打的辽国一退千里。
    原本全据大宋北部的领土,也是不断缩水,退到了西北一隅。
    大宋这边,同样,被打掉了半壁,连徽钦二帝都被俘虏。
    可以说,金国的突然崛起,给了西夏喘息之机。
    当然了,金国自己也没有能够得意几年。
    未等他们吞辽灭宋的战略完成,就迎来了一个洪水猛兽,蒙元。
    而且比起金国,庞大的蒙元,无疑要凶狠的太多太多。
    可以说,在九洲东部,一个个和蒙元接壤的国家,没有一个是不受到影响的。
    反而是西夏,因为蒙元,获得了难得的安稳机会。
    宋金辽,三国忙着面对北方的威胁,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他。
    西面的北莽,一直盯着离阳,另外也同样要顾忌蒙元的威胁,所以对西夏一直以怀柔为主。
    这也是这么多年,西夏一直过得相当安稳的原因。
    不过虽然对西夏来说,时局平稳,但他们也没有获得太大的发展。
    夹缝地带,本就不好扩张,其他大国不会把主要目光放在他身上,但肯定也不会坐视他发展。
    一旦盲目扩张,引来的绝对是诸国联攻。
    第二点,在李元昊之后,西夏虽也出过几个名将,但论锋芒,论气魄,并无一人,能比得上这位开国之君。
    所以,比起当初,西夏的领土不仅没扩大,反而缩小了很多。
    当然了,也没有人敢小看这个国家。
    不管如何,西夏举国还是能够凑出十数二十万精兵的,还有李元昊亲手打造军魂部队,铁鹞子。
    真拼起命来,绝对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所以,对周边几个国家来说,西夏就是一个全身带刺,不好下手的刺猬。
    对河西这块肥美的土地,当然不止一个觊觎。
    可西夏的实力本就不弱,拿下他们需要损耗太大的力量。
    毕竟若是在西夏身上牺牲太多,很有可能顾此失彼,被周边的敌人乘虚而入。
    但现在,这个存在多年,让周边国家头疼的刺猬,遇到了天大的麻烦。
    烽烟滚滚,血雨挥洒。
    从西到东,一路绵延,入眼之内,几乎是一片废墟。
    浓郁的血腥之气,几乎笼罩了整个大地。
    抬头望去,一面遮天蔽日的大旗,就像压在所有人的头顶一样。
    旗上没有任何图案,只有如刀似剑的一个高字。
    随着血气升腾,那旗面之上的字体,就像是被染上了一层血色红光一样。
    随着狂风的吹拂。
    大旗之上,泛起层层波澜,不断递进。
    看上去,就好像一片泛着血色的天穹,压在整个西夏的头顶。
    “轰,轰,轰!”
    如雷霆般的马蹄声,在大地之上震响。
    东西两侧,黑白两道洪流,朝着前方呼啸而去。
    从上往下看去,就好像两条阴阳大鱼,在无边的大地上来回游曳。
    不过,此时的阴阳双鱼之上,散发的不是道家太极图上的那种祥和平静之气,而是冲天的杀伐。
    大纛之下,一道人影跨坐在马背之上。
    双眼如刀,淡漠的注视着前方。
    而在前方的大地之上,滚滚扬起的烟尘,已经近乎将眼前的一切彻底掩盖。
    很明显,这是一场惊天的大战。
    如雷霆般不断炸响的喊杀声,足以刺穿所有人的耳膜。
    高长生身边,李副将一直恪守着职责,守候在一旁,并未冲上战场。
    不过此时的大战明显也用不上他。
    在普通人眼中,前方是一场可怕的事情军团大战。
    但在他们这种经历过战场厮杀的将军看来。
    眼前的场景,与其说大战,或许用屠杀来形容,更为恰当。
    李世民,杨玄感,一左一右两支骑兵,已经完全包围了敌军。
    李靖还有伤愈恢复的来护儿,从中间切入。
    已经彻底将敌军分割。
    那不断狂吼,勉力抗争的西夏军队,在李副将看来,只不过垂死挣扎而已。
    “杀,杀,杀。”
    太阳在天空中缓缓挪动,阳光穿透层层阻挡,洒落在大地之上。
    在狂风的吹拂下,卷起的烟尘也在慢慢消散。
    原本激烈的喊杀声,终于是慢慢衰落。
    “架,架,架。”
    激烈的马蹄声迅速靠近。
    “大帅,敌军已经被全歼,这是赫连铁树的人头,被我亲手斩下。”
    杨玄感笑着开口,说话的时候,还轻轻的瞟了李世民一眼。
    其意思自然不言而喻。
    之前在辽州防御王遂时,两人就在较劲。
    现在他杨玄感亲手斩了西夏的敌军统帅,毫无疑问是胜了一场。
    对高长生,他已经没有了比较之心,但很明显绝不愿意再弱李世民一筹。
    “很好,继续前进吧。”
    高长生挥了挥手。
    “大帅,战场上这么多尸骨?”李副将犹豫道。
    “会有人来收拾的。”高长生连眼皮都没抬,只轻哼了一句。
    “大帅,我军连战连捷,连破西夏十几城,如今又全歼了西夏援军,现在距离那兴庆府也就一步之遥了,不如挥师,破了此城,一举灭了西夏。”杨玄感兴奋道。
    “不,我倒觉得,与其攻击兴庆府,不如围而不打,那是他们的都城,一旦被我军包围,其他地方的军队必然拼命回援。”
    “我军先围点,灭了这支援军,到时候只剩兴庆一座孤城,我军可以慢慢收拾。”
    李世民说出了另外一个策略。
    不过言语之中,也带着一些兴奋。
    毕竟再进一步,可就是灭国了。
    西夏并不好对付,原本在几人的预料中,这必然会是一场苦战。
    但没想到,一路行来,虽也有不少抵抗,但却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
    十几城被破,这已经差不多是西夏一半地域了。
    最重要的是,距离西夏国都兴庆府,已经是近在咫尺了。
    面对这种情况,几人当然兴奋。
    不过在兴奋之余,几人心头也涌现出了一个疑惑。
    西夏那支著名的铁鹞子,为何从始至终没有出现。
    难道被放在皇城之中。
    其余部队连连被灭,那西夏皇帝为什么不派出最强部队,若所有军队都被歼灭,只剩下一直铁鹞子,就算拥有军魂,又能翻起什么浪花呢?
    李世民等人的眸光中,无一例外的都闪烁着疑惑之光。
    军魂部队确实强大,就像是一个武者从大宗师突破进入陆地神仙。
    那和普通部队完全是两个维度的东西,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战场上,一支军魂部队可以决定战争的走向,这早就是公认的事情。
    但是,沙场战争和武者之斗,毕竟截然不同。
    战争是指挥的艺术,也是团队的艺术。
    军魂部队确实强大,但如果单单只有一支军魂部队,其强大的威力也会受到限制。
    对指挥者来说,军魂部队是战争中极其重要的砝码,但绝对不能只有这一块砝码。
    若失去所有羽翼,就算是军魂部队,也同样会孤掌难鸣。
    就像之前的襄阳之战,郭靖哪怕有着背嵬军,还是免不了处处落入下风。
    那还是发生在有着襄阳守军和襄阳大阵的配合下。
    所以此时西夏的情况,是极其不合理的。
    若是先前的大战,西夏军中有铁鹞子的配合,哪怕不用其他战略,只以铁鹞子为箭头,他们也没那么容易获胜。
    但从始至终,这支西夏最强的部队,都没有现身。
    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一个无法理解的败笔。
    不过李世民等人并不知道,就在他们攻入西夏,接连打败夏军时。
    另一处地方,也有两支军队正在对峙。
    西夏西南边境地域。
    前方是一望无际的高原雪域。
    一支人马具甲,杀气腾腾的重甲骑兵,正呈现着即将冲锋的姿态。
    正是李世民等人一直戒备的西夏铁鹞子。
    而在铁鹞子前方数千米外的地域,同样有一支部队。
    不过第一眼看去,这支部队会给人一种极其怪异之感。
    众所周知,军队代表着杀伐。
    任何一支部队,无论战力强弱,身上总会多多少少的带着一些杀气。
    但此时摆在铁鹞子前方的这支骑兵,却没有一点类似的气息。
    铠甲之上不断的闪过一丝丝不起眼的流光,面容祥和。
    看上不不像是士兵,反而像是佛寺中走出的信徒僧侣。
    “无端带兵,犯我边境,你们吐蕃到底想做什么,莫非想开战不成?”
    铁鹞子前方,一个身着重铠,身材魁梧的男子猛声喝道。
    西夏吐蕃两国相邻,一直以来也都互相戒备。
    不过这么多年来,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冲突。
    两国当然都有野心,但都有着各自的问题。
    吐蕃一国,曾经也曾极其强盛。
    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么多年一直在走下坡路。
    甚至原本统一的国家,都有了分裂成各个部落的趋势,根本无力大规模用兵。
    而西夏的情况,也摆在那,尤其吐蕃的地势居高临下,他们更没有那个能力,对此国用兵。
    因此两国之间,倒也一直相安无事。
    但前段时间,西夏突然收到消息。
    吐蕃突然派兵直扑西夏边境,大有一举攻入西夏的趋势。
    若是其他兵马,西夏还不至于紧张。
    毕竟如今的吐蕃和西夏也就半斤八两,而且区区几千或是万骑,不可能对西夏造成太大伤害。
    但很显然,吐蕃派出的并不是普通部队。
    “阿弥陀佛,嵬名将军何出此言,我军可并未进入西夏领土,此来只不过是巡视边境,并无开战的意思。”一道平和的声音响起。
    “哼。”
    “不愧是吐蕃国师,还真有舌灿莲花之能。”
    西夏将军冷喝开口。
    嵬名是西夏皇族姓氏,还能统帅铁鹞子这支西夏最强部队,此人自然不可能是无能之辈。
    “好一个巡视边境。”
    “佛光铸甲,高僧赐福,简简单单一个巡视,竟然动用了吐蕃的佛甲骑,莫非当本将是傻子不成。”
    “鸠摩智,你吐蕃到底想做什么,若想开战,直说便是,我西夏一定奉陪。”西夏将军怒喝开口,所有铁鹞子甚至已经抽出了随身兵器。
    “阿弥陀佛。”
    又一声佛号响起。
    佛甲骑前方,骑着一头白马的,赫然就是扎着丸子头的鸠摩智。
    而在他身后,还跟着一个身着铠甲的将领。
    不过此时将领正一脸古怪的看着鸠摩智。
    “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贫僧已经说了,并无冒犯之心。”
    “嵬名将军如果不信,我军可后撤一里。”
    说完,鸠摩智转头冲着身后的将领行了一礼:“麻烦将军了。”
    将领张了张嘴,随后才缓缓挥了挥手。
    而相比于吐蕃将领的欲言又止,西夏那位嵬名将军明显已经是彻底黑脸了。
    他也是在沙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将领。
    沙场之上,后撤十里,二十里,三十数十百里的他都听说过。
    但从没见过那支后撤一里的部队。
    一里之地,对于拥有军魂的骑兵而言,那就是一个冲锋就能解决的事。
    可以说这种做法,就是脱裤子放屁。
    从西夏将领那不断起伏的胸膛就可以看出,他此时有多么愤怒。
    在他看来,对方的这种行为,和戏弄也没有区别。
    但此时此刻,他却没有什么办法。
    对方毕竟没有犯境,他也不敢随意进攻。
    两支军魂部队的开战,可不是开玩笑的,那基本上就相当于两国彻底开战,至少他还没有那么大的权利。
    但是对面的佛甲骑,就在他面前晃荡,铁鹞子显然也不能随意撤退。
    “国师,你……”
    吐蕃将领看着鸠摩智道。
    鸠摩智虽是国师,但还没有那么高的地位,也没有那个能力统率佛甲骑,眼前的将领才是佛甲骑的真正统帅。
    “将军放心,贫僧不会和西夏交战的,只不过顺道而已。”
    听到此话,将领也是不由自主的翻了一个白眼。
    鸠摩智在吐蕃虽有不弱的地位,但显然还调动不了佛甲骑。
    而这次鸠摩智之所以说动吐蕃国主,是因为他扯了一个大旗。
    宁玛祖庙,噶陀寺。
    吐蕃崇佛,而这里最强的宗门便是密宗的宁玛派。
    也是鸠摩智真正的宗门,事实上,鸠摩智之所以能成为国师,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这也可以看出噶陀寺在吐蕃的地位。
    据说吐蕃的军魂部队佛甲骑,就是当初噶陀寺的一位高僧,融合兵道打造而出的。
    所以鸠摩智入宫,说出噶陀寺遇到麻烦时,吐蕃国主毫不犹豫的就派出了佛家骑。
    但万万没想到,鸠摩智带着他和佛甲骑,一出王都,便是直接来到了边境,和西夏铁鹞子展开了对峙。
    有佛甲骑在身边,他倒是并不畏惧铁鹞子,而且目前双方也明显没有大战的念头。
    他只是惊讶于这位国师的行为。
    蒙骗国主,调动佛甲骑,甚至还拿出噶陀寺作为借口。
    而且对方做这一切,竟然只是为了带着佛甲骑,来这里溜一圈。
    能够统领佛甲骑,他的身份自然不低,而带兵多年的他,也自认为不是胆小之人。
    但此时还是不由的惊骇于鸠摩智的胆大包天。
    “国师,你就不担心……”
    将领倒也没有和鸠摩智翻脸,毕竟他是受了国主之命,而且部队也没有受到损失,再说了鸠摩智可是实实在在的噶陀寺嫡传。
    “阿弥陀佛,将军不用担心。”
    鸠摩智面带微笑,不过也没有和对方详细解释,只是心中轻哼道:
    “小僧可没有蒙骗,等到高将军把东西交给贫僧,别说师父,就连祖师都会为我站台。”
    “阿弥陀佛。”
    想到这里,鸠摩智的双眼都已经开始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