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贵省实验基地继续研发固态电池的赵明、丛新宇、邹华,他们三个人不可否认的,都是一个时代的天才缩影,但是也仅仅就是一个缩影。
并没有办法去开创性的涉及一个创新的实验,这种人的智商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而他们在王重的团队中,也只能担当一个操作者的工作,为王重的一项计算或者实验付出自己的毕生所学。
如果没有王重带领,没有王重给出的固态电池框架,他们或许一辈子都会直接接触到固态电池的第一研发领域,即使他们学的是电芯设计、系统集成和材料……
等两个人吃完饭,王重完全接受了寇沃拉教授的好心,没有回学校,而是直接回到了家,这几天,苏峰、李晓晴、齐鹤云等人都邀请过王重见面,但是都被王重拒绝了,芯片框架还没有搞定,甚至连十分之一都没有做完,这事不能一直拖下去。
只要有了一个固定的框架,自己在华芯国际招揽过来的各种人才才可以真正的工作,不然他们现在在钱塘就是养鱼,除了以部分跟菊花集团沟通手机系统兼容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是无所事事。
……
甘思雨大部分时间都是很无聊的,前段时间风靡全球的二氧化碳转化淀粉的技术成功,让甘思雨又羡慕又激动又自豪。
自豪是因为这个项目基本上就是王重一个人完成的,无论是胡文全还是他的团队,除了只给出一个想法之外,其他的所有过程,包括结果,都是王重在电话里面给出来的。
而甘思雨,在王重打电话的时候就在王重的身边。
看着王重在草纸上写写算算,随随便便的就把实验应该使用的步骤和流程整理出来,闭着眼睛从六千个公式里面选出来一个最优解,这一切,都在甘思雨的身边发生。
直到这个时候,甘思雨才知道王重有多么伟大,才知道这个世界是存在真正的神人的。
这种人,或者完全可以说和真正的人类不是一个物种,是人类的终极进化体……
想着想着,甘思雨就下意识的揉着自己的小肚子,嘟起小嘴,有点丧气。
至于羡慕,是因为以她为名的实验小组的论文,也已经发给了《NatUre》,只不过,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回信。
在投稿时两个研究生还特意的问过甘思雨,要不要加上王重教授的名字……
看着研究生小心翼翼的样子,甘思雨知道,他们是想加上王重的名字的,因为现在的学术界,有王重名字的论文和没有王重名字的论文,完全是两个待遇。
只要论文上带着王重的名字,别的期刊不好说,至少《NatUre》,不会再有编辑审核这一关,而是直接会推送到相应学术领域的大佬手中。
甘思雨点头点的很快,毕竟这个实验是王重的想法,只不过是自己的研究生操作,甘思雨就好像一个花瓶一样,什么都没有做 ,却领了功劳。
甘思雨虽然非常的不好意思 ,但是她的学生却看得很开,这就像以前土木专业特别火的时候,想接一个 工程,必须要有中间人介绍。
而甘思雨,就是她们两个的中间人。
没有甘思雨就没有王重的这个课题,没有王重 的这个课题,他们还在硕士论文的深坑里无法自拔。
仅仅是傍上了甘思雨为导师,就能得到一篇王重教授亲自指导的论文,血赚!
就在甘思雨发愣的时候,一个电话打入甘思雨的手机……
虽然没有像王重一样,把手机设置白名单 ,但是甘思雨现在有两个手机号,能打进这个号里面的人,不多,只有王重、甘思露、齐鹤云等几个有限的人。
一看号码,外国……
一瞬间,甘思雨的心脏便像被踩了一脚油门一样,开始砰砰加速。
“你好!”
王重在书房工作,甘思雨的很快的就接起了手机,小声的问候。
果然,不出甘思雨所料,对方说的是英文,而且还是那个自称是王重专用编辑的汤米老兄!
“你好,是甘女士吗?我是《NatUre》的汤米,是王重教授的老朋友!”
汤米本来是不知道甘思雨的,但是来过一次华夏,没见到王重的汤米,回国之后开始疯狂的搜集起王重的信息,用了两个月世间,把所有王重公开的半公开的信息全部统计成一个表格之后,汤米还特意为王重做了一个侧写:
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才中的天才,性格友善,喜欢开玩笑,爱恶作剧!
在汤米看来,王重让他改稿,那些都是玩笑话,只不过他因为自己的职业道德,才义无反顾的去帮王重。
在这过程中,王重也没有提自己的诺奖得主身份,汤米也没有说自己的《NatUre》主编职位。
除了王重,没有任何人可以让汤米主编去主动的帮投稿者排版!
“我是,汤米主编你好,请问有什么事情吗?”
甘思雨有点 明知故问了,这次是甘思雨第一次主动用自己的邮箱投稿,身为中介,她觉得自己对实验没有任何功绩而在通讯作者一栏写自己的名字感到羞耻,但是经不住王重萝卜加大棒的威胁,才将邮件发出。
共同通讯作者王重不想要,但是不要还不行,没有王重,这个实验的效果和意义很有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都不会在《NatUre》过稿!
尤其是国际上的那些个学术大佬们,把自己的领域护的死死的,后辈想出头,那得等他们死之后再说。
就好像王重前几天看的诺奖发过来的候选人名单,来自樱花国的生物学家,三十年前,发表论文首次提出 人类体内拥有调节性T细胞的概念。
但是这篇很有可能对类风湿和红斑狼疮,甚至癌症带来希望的论文,却被学术界选择性忽视了,因为这篇论文只是一篇论文,并没有造成形象全球的绝对性影响,甚至很多生物医学界的人都不知道有这篇论文,或者当这篇论文是假设性的论文,没有任何实用意义。
直到八年之后,有一个大佬去世,才有好奇的人对这个论文进行了研究,在患有免疫病的小白鼠身上发现 了FOXp3的突变基因,而这个基因,也正是调节性T细胞的总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