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大的尸体是赵思进他妈第一个发现的,因为他死在了赵思进家的鱼塘里。
赵思进他妈起夜小解,完事顺便去鱼塘边溜了一圈,前半夜刚下雨,她怕水漫进塘里把鱼冲出来。老远拿电筒晃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趴在鱼塘边,老太太以为是谁家的狗来捡死鱼吃,抓起石头丢过去,想把它吓走。狗这东西记性好,贪得一回便宜以后天天会来。
丢了好几块,那东西一动不动,似乎又是截木头桩子。老太太心里一急,木头都漂到塘里来了,鱼怕是也跑了不少,连忙上前查看。到得近前,才发现哪里是木头桩子,分明是个人趴在塘边,上半身浸在水里,看背影像是赵老大。
老太太平日对赵老大印象不错,怕他是喝醉酒了摔倒在这里,连忙拉他起来,扳过脸来一看,这人两眼上翻只见眼白,五官被水泡得青乌,一条舌头吐在外面,早已死去多时了。
老太太吓得嗷的一声,跌坐在地,半晌才想起来去叫人,爬起来跑了几步,又回头把赵老大的尸体从塘里拖了出来,她怕别人嫌死人晦气,再不买她家的鱼。拖了十来米,把赵老大的尸体摆在大路边,顺手扯来一片塑料薄膜把尸体盖了,这又才去叫人。
老太太先告诉自己儿子赵思进,一听死了人,赵思进马上打电话给其他人,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了半小时就聚了几十人在赵思进家,由老太太领着去看尸体,吆吆喝喝到了停放尸体的地方,胆大的揭开塑料膜凑上前去看,确认死人身份:
这是赵老大。
村长胡波求也在现场,一听是赵老大,感觉有点不对头,掏出电话打给了派出所的汪所长,大概说了一下发现死人的事,连赵老二的意外死亡也擦边说了几句。胡村长本想早上再打电话的,乡下治安环境好,三个乡才有一个派出所,离本村几十里,晚上出案不是很方便,但转念一想,到了早上说不定已经有人捅到派出所了,自己落得被动,不如早说。
汪所长意识到事情严重性,连夜赶到现场,初步验尸,确定赵老大死于他杀:凶手用棍状物敲晕死者后,再用绳索勒紧死者颈部,导致死者窒息死亡。作案动机不详。
然后就是全乡排查,风言风语满天飞,既然把凶手锁定在本地常住人口,捉拿归案就指日可待了。
韩金桐意想不到的是,他满以为赵老大的死会让赵老二湮灭在众人记忆里,但事实恰恰相反。赵家于数日之内连死两兄弟,要人们专注于其中一个显然是不科学的,坊间渐有赵老二也是死于谋杀的言论。韩金桐听见二姨和高慧闲谈,她二人居然也认同坊间流言,于是又做起噩梦来,不是被追捕,就是在法庭上被审判,醒来一身虚汗。
韩金桐庆幸自己没有说梦话的习惯,要不然真的要学电视里拿胶布粘嘴了。
岐水村派出所,警员黄玉珠和龚大伟正在讨论案情。
黄玉珠说:根据赵老大死状来看,基本可以排除韩金桐的作案嫌疑了。
龚大伟作出一个洗耳恭听的姿势。
黄玉珠见状满意地发言:虽然有多人指出赵韩两家不和,并证实前不久韩兴文还被赵老大的弟弟赵老二打伤,但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韩金桐自小为人软弱、克制力强,不像是会冲动杀人的人。而且我觉得,假如韩金桐是杀人者,要杀赵家人泄愤,为什么不杀相对文弱的赵老三,而要杀个子最高,体格最壮的赵老大呢?
因为赵老三在外地度蜜月。龚大伟反驳道:他对象是赵家村的小美人。懦弱者冲动伤人并不鲜见,可能只是因为韩金桐找不到他——目前为止,赵老三还没露面。
好。黄玉珠早知论点会被推翻,不以为意:由死者指甲缝里的残留物可知,在被勒至死的过程中,赵老大是有过剧烈挣扎的,你认为,身高不足一米七、体重不过一百三的韩金桐,能控制得住濒死反抗、常年从事体力劳动、身高一米七八的死者,并将其勒死?
对。龚大伟一拍巴掌,露出赞赏的神色,这样看来是可以排除韩金桐杀人凶手的嫌疑了——先抑后扬,哄得美人开心且不漏痕迹。
黄玉珠眉头紧皱,并不为同事的认可而开怀:赵老大胃中残留大量酒精,且饮食时间与死亡时间几乎重合,这说明他死前曾大量饮酒,然后几乎即刻就死了,这能说明什么情况?
龚大伟眉头一挑:可以大胆猜想,赵老大死亡前在和凶手一起吃饭,而且和凶手较熟,不然不会喝酒。凶手早有预谋,趁酒酣耳热之际下手,额。。。龚大伟故意顿了顿。
怎么了?发现什么了?黄玉珠幽怨地看了龚大伟一眼,催他快说。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龚大伟暗爽:凶手可能是两人或者多人。
看到黄玉珠惊疑的模样,龚大伟更加来劲:赵老大醉酒后被杀死并抛尸在本村赵思进家的鱼塘里,周围并无车辙,说明第一杀人现场离鱼塘并不太远,而赵家村几乎没有流动人口,假设死者与凶手相熟,综合以上,凶手一定是本村人,且体能胜过赵老大或者与之相当,那么,我们走访赵家村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人?
没有。黄玉珠肯定地说: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了。这么说来,凶手可能是多人作案。不过,既然都锁定了范围,我们弄清赵老大死前曾在谁家喝酒,这案子不就结了?
难就难在这里。龚大伟说:最后一个见过死者的人说,他在镇上碰见过死者,还说了几句话,但不知道他之后会
去哪里,去干什么。死者指甲缝残留物化验两个星期后才会出来,这段时间应该会有新线索,明天接着排查吧。
黄玉珠脑里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