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都市传奇之神医祝十三 > 第12章 人型扫描仪

第12章 人型扫描仪

    六月的风带着初夏的灼热,裹挟着山野草木蓬勃生长的清新气息,吹散了中学时代最后的喧嚣。六月一号,儿童节的热闹与高三学子无关,在学校简短的考前动员、老师们最后的叮咛与祝福后,校园正式放假,学生们背着行囊各自回家,进行高考前最后一周的自我调整。

    祝十三背着不算沉重的行囊,登上了返乡的中巴车。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山路,窗外的风景从城镇的钢筋水泥楼房,逐渐过渡到连绵起伏的青山、层层叠叠的梯田和熟悉的田野。车内混杂着泥土的湿润味、乘客身上的汗水味和汽油味,显得有些浑浊,但他心境平和,闭目凝神,任由真气在经脉中缓缓流转,滋养着身体。

    中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前行,发动机的轰鸣声与车轮碾过石子路的 “咯噔” 声交织在一起。约莫过了半个多小时,车子行至一段较为平直的路面时,前排忽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惊恐的哭喊声,瞬间打破了车厢内的宁静。

    “小宝!小宝你怎么了?!你别吓妈妈啊!” 一位年轻母亲的声音带着崩溃的哭腔,尖锐而绝望。“哎呀!孩子抽过去了!脸色都紫了!” 旁边一位大妈惊呼出声,语气里满是焦急。“快!司机停车!快送医院!” 有人对着驾驶座大喊。

    车厢内瞬间乱成一团,乘客们纷纷起身张望,议论声、安慰声、惊呼声混杂在一起。祝十三骤然睁开双眼,目光如电般穿透人群,瞬间锁定了声音来源 —— 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母亲紧紧抱着一个约莫三四岁的小男孩,孩子双眼上翻,瞳孔涣散,四肢强直痉挛,身体剧烈抽搐,口唇发绀,呈现出可怕的青紫色,喉咙里发出 “嗬嗬” 的窒息声,显然是急性惊厥发作,且伴有呼吸道堵塞的风险,情况危急!

    “让一下!我是医生!” 一个戴着眼镜、穿着衬衫的中年男子急忙从后排挤过来,看样子是随行送考的家长之一,胸前还别着钢笔,透着一股斯文气。他快速检查了一下孩子的状况,脸色瞬间变得凝重:“是惊厥!快把他放平,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有没有硬的东西垫一下?得防止他咬伤舌头!”

    年轻母亲早已吓得六神无主,双手颤抖着,想要把孩子放平却又怕弄伤他,手忙脚乱,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那中年医生试图用手指撬开孩子的嘴,想要找东西垫在他齿间,但孩子牙关紧咬,痉挛得愈发剧烈,根本无法撬动。眼看孩子缺氧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胸膛起伏越来越微弱,脸色紫得吓人,周围的乘客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让我试试。”

    一个平静沉稳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镇定,如同甘霖般浇灭了车厢内的慌乱。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形挺拔、面容还带着些许青涩的少年从后排走了过来,正是祝十三。他穿着简单的 T 恤牛仔裤,眼神清澈却格外坚定,周身散发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气场。

    那中年医生一愣,上下打量着祝十三,眼中满是疑惑:“同学,你…… 你还未成年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家祖传中医,懂点急救手法,现在情况紧急,再耽误就来不及了。” 祝十三言简意赅,不等对方回应,已然快步蹲下身。他甚至不需要搭脉,在 “望气” 感知中,孩子体内一股炽热紊乱的 “赤红色病气” 直冲顶门,搅乱了心神,闭塞了窍穴,更有粘稠的痰涎壅堵于喉间,正是惊厥发作的根源。

    情况危急,容不得半分犹豫!

    他左手并指如剑,暗中运转《祝由十三科》中 “安神定惊咒” 的法门,一股清凉平和的淡青色真气顺着指尖,隔空渡入孩子眉心的印堂穴与胸口的膻中穴。真气如同温润的流水,缓缓安抚着那暴走的 “赤红病气”,强行稳住孩子濒临崩溃的心神,缓解四肢的痉挛。

    与此同时,他右手快如鬼魅,从随身携带的帆布背包侧袋里取出古朴的针套,指尖一捻,一根细长的银针便出现在手中 —— 为了应对考场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也为了自身真气消耗后能快速恢复,他始终将针具带在身上。

    车厢内的灯光昏暗,却依旧能看到银针上闪烁的寒芒!

    在周围乘客惊骇的目光中,祝十三出手精准无比,没有丝毫犹豫,一针刺向孩子鼻下唇上的 “人中穴”。这一针浅刺疾出,手法利落,用以开窍醒神、解除肌肉强直;紧接着,第二针毫不犹豫地刺向孩子颈后第七颈椎棘突下的 “大椎穴”,针尖微微捻转,用以泄热止痉、疏通经络!

    两针落下,蕴含着一丝精纯的 “青木真气” 如同甘霖洒入干涸的土地,顺着穴位快速渗入孩子体内。那肆虐的 “赤红病气” 仿佛被无形的手掌抚平、疏导,渐渐褪去锋芒。

    “呃……”

    孩子剧烈痉挛的身体猛地一松,四肢不再强直,喉咙里的 “嗬嗬” 声停止了。紧接着,“哇” 的一声,一口粘稠的黄白色痰涎从口中吐了出来,随即发出了微弱却清晰的哭声,青紫色的面庞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恢复了红润,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

    “好了!好了!孩子哭出声了!”“天啊,太神了!这小伙子真是救了孩子一命!”“年纪轻轻医术这么厉害,真是祖传的本事!”

    车厢内顿时响起一片惊呼和赞叹声,紧绷的气氛瞬间缓和下来。那年轻母亲喜极而泣,紧紧抱住失而复得的孩子,泪水混着汗水滑落,不停地对祝十三道谢:“谢谢!谢谢你小同学!谢谢你救了我家小宝!你就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 她一边说,一边想要起身给祝十三鞠躬,被祝十三连忙拦住。

    那位中年医生推了推眼镜,看着祝十三收针的动作,眼中充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他行医多年,见过不少惊厥发作的病例,却从未见过如此迅速有效的急救手法,尤其是那两针,看似简单,却精准地抓住了病机要害,效果立竿见影,这绝非普通中医学生能做到的。

    “同学,你…… 你这针法,是家传的绝学吧?” 中年医生忍不住开口,语气中带着敬佩。

    祝十三将银针仔细擦拭干净,收好针套,面色依旧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点家传的土法子,应急而已。孩子暂时没事了,但惊厥可能有多种原因,最好还是尽快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查明根源,避免后续复发。” 他语气淡然,再次将一切归功于 “家传”,不愿过多解释。

    车子重新启动,车厢内的气氛却完全不同了。先前那种备考的紧张焦灼,被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祝十三的敬佩所取代。不少同车的考生和家长都偷偷打量着这个沉静得有些过分的少年,窃窃私语,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敬畏。

    祝十三回到自己的座位,重新闭上眼睛,看似在休息,实则在默默运转《本源炼气诀》,恢复刚才施救时消耗的真气。只有他自己知道,刚才那看似轻松的两针,对他的真气和精神力消耗并不小 —— 尤其是在颠簸的车厢内,需要精准控制真气输出,稍有偏差就可能伤了孩子。但他心中并无波澜,救死扶伤,是医者本能,亦是祝由传承赋予他的责任,他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这个小插曲,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他波澜不惊的心境上荡开一圈微澜,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甚至没有留意到,同车的人群中,有一个穿着普通、看似送考家长模样的中年男子,趁着大家不注意,悄悄用手机记录下了刚才施救的部分过程,眼神深邃,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他的体质早已今非昔比。真气在经脉中无声流淌,不仅滋养着肉身,更让他的五感、记忆力和思维速度提升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可以说,他如今的身体与精神,已然超越了普通人的范畴,正向着他所理解的 “超凡” 迈进。这点旅途的疲惫,对他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回到那座熟悉的山村老屋,父母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他平安归来,母亲李桂兰连忙上前接过他的背包,嘘寒问暖,父亲祝建国也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拍了拍他的肩膀。两人关切地问候了几句考试准备的情况,便默契地不再过多打扰,只是将那份深沉的期望,藏在每日精心准备的饭菜和无声的凝望里。

    放下行李,祝十三甚至没有多做休息,径直走进了自己那间简陋却整洁的房间。他从床底拖出几个略显陈旧的纸箱,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他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所有的课本、笔记和习题集。书页微微泛黄,上面还留着他昔日认真书写的笔迹,有的地方还画着重点标记,此刻看来,竟有种恍如隔世的陌生感。

    若是以前,要在短短一周内重新梳理、吃透这六年的海量知识,无异于天方夜谭。但现在,对他而言,却并非难事。

    祝十三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淡金色的微光。他随手拿起一本高一数学课本,并非像往常那样一页页仔细翻阅,而是如同扫描仪一般,目光快速而精准地掠过每一行文字、每一个公式、每一幅图表。他将 “望气” 之能巧妙作用于自身神识,使得大脑仿佛一台高效运行的超级计算机,又像是拥有了庞大的数据库与瞬时调取能力,能快速处理海量信息。

    文字、图像、逻辑关系…… 所有信息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并被迅速理解、分解、归纳,烙印在记忆深处,形成清晰无比的知识网络结构。以往需要反复琢磨、刷题才能理解的难点,此刻如同阳光下的薄冰,瞬间消融透彻;那些曾经混淆的知识点,如今也变得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一目十行?不,对现在的他而言,近乎是一目一页!

    房间里只剩下书页快速翻动的 “哗啦” 声,以及少年沉静如渊的呼吸声。从初中最基础的代数几何、文言诗词,到高中复杂的函数导数、电磁感应、有机化学方程式、生物遗传图谱…… 所有的知识,都在以一种恐怖的速度被他重新 “扫描”、吸收、整合。

    他忘却了时间,全身心沉浸在这种高效汲取知识的奇妙状态中。偶尔遇到极其复杂、需要深度推演的数理逻辑,他的思维速度更是快得惊人,脑海中仿佛有无数透明的算式自行推演组合,瞬间便能得出最优解。真气在经脉中缓缓流转,不断滋养着他的大脑,让他始终保持着高度专注,没有丝毫疲惫感。

    整整一天一夜,除了必要的吃饭、喝水和短暂的调息恢复精神力,他没有丝毫停歇。当第二天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房间,照亮他手中最后一本高三下学期的物理课本时,他缓缓合上书本,眼中虽有一丝淡淡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掌控一切的自信光芒。

    初中、高中六年所有的知识体系,已然如同掌观纹路般清晰地呈现在他的脑海之中。他有绝对的信心,除了语文科的作文 —— 那毕竟是没有唯一标准答案、受限于阅卷人主观评判的部分 —— 其余所有科目,他都能轻松拿下满分!

    这不是狂妄,而是基于对自身认知能力的绝对了解,以及对试题本质的透彻把握。

    他走到窗边,看着远处暮色中起伏的山峦轮廓,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曾几何时,高考对他来说,是一座需要拼尽全力、甚至带着几分侥幸才能翻越的大山。而如今,这座山在他面前,已然变成了一条清晰可见、可以稳步迈过的坦途。

    他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只有自身足够强大,主动权才能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对于他这样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普通山乡少年而言,高考,依然是这个时代赋予平民子弟最公平、最直接的一条崛起之路。它或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绝对是改变命运、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关键跳板。

    祝十三握紧了拳头,指尖仿佛有微弱的气流萦绕。高考,是他必须完美拿下的一场常规战役。而在此之后,那条隐藏于现实表象之下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修行之路,以及肩负的祝由传承重任,才是他真正需要攀登的险峰。

    一周时间,对他而言,已不再是紧张的冲刺,而是从容的调整与蓄力。他期待着考场的到来,也期待着,考场所代表的那个阶段性终点之后,真正属于他的、波澜壮阔的未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