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他们的提议怎么样?”
朱慈琅看着奏折和呈上来的是不一样的,下面有一些文学释读,专门把奏折里的一些文字给总结一下,尽量缩减成一段话,让朱慈琅可以快速的看完。
这样做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要是从头读到尾的话,前面100多个字儿几乎都是没用的,请安中间才开始说起他们那里的事情,到后面又是一大堆没用的,朱慈琅如果要是光看这个,平时干脆什么事也别干了。
“微臣认为此方法可行。榆林市边境重镇,咱们这一次吃了亏,整个草原上的各部落都看着呢,之前虽然咱们因为内部不安稳的事情,准备明年开春再动手,但是付杰说的也不错,那时候要动兵的地方太多,还不如现在榆林就动手,跟他们打个时间差。”
诸葛元之所以支持这个事儿,就是因为到时候各处的战场太多,如果要是都一块儿寻求支援的话,那我们这边还真是腾不出手来。不得不说这个时间差打的是真好。
“一直以来我都想着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人将来也会是我大明的子民,伤亡尽量要少一点,我们还有很多仗要打,通过这次引敌南下的策略,若是能让周边的蒙古部落都屈服了,那也算这小子大功一件。”
在历次的斗争当中,朱慈琅也算是看出来了,汉人骑兵的本事就那么点儿,要不是我们的武器先进的话,根本就取得不了胜利,这马上作战的本事还得看草原那些人,但现在这些人还不能够为我所用,这并不代表着将来咱们不能用。
双方的仇恨尽量不要那么深,一旦要是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想再剔除出去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所以用小范围的伤亡换取大规模的归顺,以后大明军队里的骑兵主力还得靠他们。
殿下高瞻远瞩,我等真是差得远呀,我们只想着手中兵力调配的问题,还没有想那么远,不过关于这些草原狼,微臣还是觉得要慎重,咱们跟他们打了几千年的仗了,和睦相处的日子可仅占一个零头,真要把他们喂饱了的话,这会翻过身来咬我们的。”
朱慈琅想要招降蒙古诸部的事情,在朝廷内部并不算是什么秘密,但是诸葛元却并不觉得这是个好事儿,那些家伙出尔反尔的事情多了去了,咱们又拿捏不住他们,所以这策略还是要从长计议比较好,别搞到最后给我们弄上一身的累赘。
“本宫会有办法的,这些草原狼以后都得变成忠实的鹰犬才行,叫他们去哪儿他们就得去哪儿,这样才能够融入我大明。”
朱慈琅对于草原狼的战斗力也是承认的,但是在这之前必须得给他们套上个绳子,将来要是敢随意咬人的话,老子这边一拉绳子,你连喘气儿都是困难的,还能如何咬人?
几分钟之后600里加急背在一名士兵的身上,同时两只信鸽也飞走了,一只飞往榆林前线,一只飞往西安城的西北方面军将军府。
目前大明朝的信件传递还是采用两条线,一条线是人骑着马600里加急,这是最为紧急的公务,另一条就是靠着这些信鸽了。
但是信鸽传递速度快,保险性却不怎么样,所以必须得两条线同时进行。
“郑森那边怎么样了?最近一段时间很少看到那边的奏折。”
诸葛元正要出去的时候,朱慈琅看了看桌子上的奏折,因为各地区的颜色不同,所以朱慈琅扫了一遍就知道。这桌子上的奏折没有关于高丽半岛的,难道那边什么事儿也没有吗?
“倒是有一封奏折在微臣那里,想着明天早上的时候拿过来,郑森那边还是和原来一样,每天往国内发送武船的各类东西,现在已经到两草了,当地的土地也已经是丈量出来,在国内找了大约15,000名老百姓,以后他们就是当地的监工了。”
对于高丽国的改革,朱慈琅画了个大框,剩下的事情都是郑森在做,没想到这么快就已经初见成效了。
按照朱慈琅的想法,这些高丽棒子不值得可怜,全国上下都为奴隶,把土地划分好之后,就得派咱们的监工看着他们,让他们好好的去干活,给咱们种植粮食。
“前一阵子不说没人愿意去吗?怎么这会儿就这么多人了?”
朱慈琅有些奇怪的说道,张献忠还没有解决的时候,郑森就已经是在各地招募监工了,这跟招募士兵不一样,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只要身体健康,没什么大的毛病,基本上都能被选上,而且这薪水还不低。
“刚开始的招募的确是陷入了困境,但郑森在后边又加入了一条,两年表现优秀者可在官府的安排之下,娶一名高丽女子为妻……”
一听诸葛元这么说,朱慈琅立刻就笑起来了,无论哪朝哪代老光棍的问题都很难解决,这也是各地治安的一个难点,这些人全家就自己吃饱了不饿,要是有个什么闹事的话,他们肯定会跑在最前面。
国内经过了各路战乱,男女比例依旧没有办法平衡,各村子里还是有一批老光棍。现在这帮人刚刚吃上饭,不会给朝廷找事儿,但再过一段时间就不好说了。
郑森这也算给朝廷解决了个难题,以后可以专门找这些村里的老光棍,反正你在当地无牵无挂的,别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你离开自己的家乡,可以娶媳妇,成家立业。这对任何老光棍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
难怪第1批15,000人这么快就招募完了,干两年的时间就有房子有媳妇了,再过两年连孩子都有了。要是留在原籍的话,再过20年还是那个熊样。
“这小子脑子好用,把这一条推广出去。”
朱慈琅笑着点了点头,这样的事以后要延续下去,虽然咱们现在占领的别国土地还不多,但将来咱可是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