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孔然短故事小说集 > 《四兽衔环局》

《四兽衔环局》

    建安十八年冬,许都铜雀台初成,冰棱垂檐如剑戟。曹孟德踞紫檀胡床,抚狮钮铁印朗笑:“诸君可知猎场三昧?狮搏兔须纵其奔,狐假虎当断其尾。”案头竹简忽展,露出血绘的兖州舆图。西席刘玄德垂目捻动青豌豆,陶碗里圆粒碰撞,竟在暖阁蒸出寒雾。

    司隶校尉司马仲达披玄狐氅入席时,带进三尺风雪。后随主簿杨德祖怀抱虎纹锦匣,金锁开合间露出半枚错银兵符。四人影投粉壁,忽成獠牙交错之形,满室烛火应声而摇。

    第一章狮瞳照影

    曹公掷出青铜酒觞,觞中残酒泼作地上黄河:“今岁田猎,当以兖州为围场!”玄德指间豌豆滚落案底,仲达玄狐氅倏展,俯拾时低语:“使君勿忧,猎犬皆系金铃。”德祖忽将锦匣顿在舆图上,虎钮与图中虎牢关重合:“丞相新铸兵符,可调河北弩手三千。”四人指节在竹简交错,那粒豌豆竟沿司马懿袖箭暗槽,滚入刘备怀中。曹操狮目微眯,瞥见玄德拇指在豌豆掐出深痕。

    第二章狐步量天

    月余后黄河封冻,仲达持白牦狐尾拂尘巡营,尘柄暗藏许都坊图。德祖捧檀木虎头杖点兵,杖底空洞贮着密奏。忽闻丞相咳血诏医,许昌门禁骤严。玄德方展衣带诏,仲达拂尘忽罩诏书:“使君兔窟有三,可需狐狸指路?”尘丝拂过,诏书“诛曹”二字竟成“诛董”。德祖却擎虎杖拦住去路:“丞相欲观狡兔三窟之戏。”杖头虎口吐出半卷帛书,正是刘备月前遗失的讨贼檄文。

    第三章虎符裂土

    夜雪压折枯柳,玄德白马银鞍出北门。仲达狐氅凝霜立于谯楼,德祖虎符结冰守在水门。忽见曹公策黑马自冰河跃出,掷出竹简系着豌豆藤蔓:“狮倦矣,且放兔爪搔江东!”三人抚掌大笑时,德祖喉间突现银光——原是仲达狐尾迸出七寸钢针。曹公叹道:“狐悲兔死,何如虎符化酒?”遂劈虎头杖,鸩酒倾入杖中空腔。司马懿饮前袖翻如狐跃,半盏毒酒泻入雪地。

    第四章环噬天机

    十年后五丈原秋风漫卷,已成蜀汉皇帝的刘备托起青豌豆:“昔年许都一粒种,今成三军十日粮。”洛阳宫中的司马仲达摩挲狐尾尘柄,尘丝已缠满魏宫梁柱。唯有杨修墓前虎纹碑忽裂,露出半卷衣带诏真迹,其上血字斑驳如狐目。

    第五章残局余韵

    铜雀台地砖夹层间,那粒干瘪豌豆逢雨夜必发新芽。建安二十五年春,曹操薨逝前夜,曾见案头凭空生出一株豆苗,叶脉如地图蜿蜒。而司马懿督军淮南时,总见雪地狐迹绕营三周,每道足迹皆指向洛阳方向。至于成都武担山下,刘备常对空碗喃喃:“若当年多掐一指痕,可能多种三斗粮?”三人各怀鬼胎,却不知杨修墓前虎纹碑的裂缝里,年年清明都会开出血色豌豆花。

    终章衔环之谛

    正始十年,高平陵变前夜,已成太傅的司马懿忽见烛影化作四兽相搏。方欲执剑,却见狮目兔耳虎纹狐尾皆散作尘埃,唯剩一粒豌豆在案头旋转不休。老人以枯指轻触,豆壳应声而裂,内中竟藏着建安十八年那场雪夜的冰晶。至此方悟:四兽衔环,环中套环,终究环不住滔滔天意。

    史官补遗:今人掘得铜雀台遗址,于地宫发现陶碗,碗底刻“环”字如四兽盘踞。更有趣者,碗中积土竟自发滋生豆苗,虽历千年犹带酒香。或曰此乃当年虎头杖中鸩酒浸土所致,然真相早随四兽入土,唯余风雪夜话本,说尽英雄肝胆、权谋机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