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 > 第124章 线索有限,召开案情分析会

第124章 线索有限,召开案情分析会

    身为刑侦大队的副大队长,章恒在初步勘察后,暂时退出了那片被血腥与死亡笼罩的空间。

    他深知不能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现场勘查工作这些事情完全可以交给技术队的同事们去完成。

    他站在警戒线外,深深吸了一口室外清冷的空气,试图驱散肺腑间那股萦绕不散的血腥与死亡混合的气息。

    尽管只是初步查看,但那现场呈现出的几个关键特征,已经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脑海里,让他对案件的性质和难度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

    邓飞亮和周康两人因为职责所在,一直在外围紧张地维持着秩序,尽力将好奇而惶恐的村民们隔离在警戒线之外。

    看到章恒面色凝重地走出来,两人立刻快步迎了上去,眼神中充满了探询与急切。

    “章队,里面情况怎么样?”邓飞亮压低声音,率先问道。

    章恒缓缓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丝无奈的苦笑,他的目光扫过周围仍未被完全驱散的村民,语气沉重:“现场破坏得非常严重,早期进入的村民几乎把可能的痕迹都踩乱了。而且……”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职业性的敏锐判断,“我发现凶手在离开前,刻意打扫、清理过现场,一些本该留有痕迹的地方,显得过于‘干净’了。”

    听到这话,邓飞亮和周康的脸色瞬间变得更加难看,眼神中流露出前所未有的凝重。

    情况比他们预想的还要糟糕!

    凶手不仅残忍,还具备相当强的反侦察意识,懂得破坏和清理现场。

    再加上前期不可逆的破坏,这个案子的侦破难度,无疑被提升到了地狱级别。

    两人一时都沉默了,胸口仿佛被一块无形巨石压住,连呼吸都觉得有些困难。

    而凶器的搜寻工作,也印证了他们的担忧。

    尽管刑警们几乎将商店内外、连同周边水沟、草丛、垃圾堆等所有可能丢弃凶器的地方像梳头一样梳理了数遍,那件(或那些)夺走两条人命的凶器,却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不见丝毫踪影。

    居然没有找到凶器!

    这个结果让章恒的眉头锁得更紧。

    他再次转身,义无反顾地重新踏入那片令人不适的区域。

    这一次,他的观察更加专注,更加细致,仿佛要将每一寸地面、每一件物品都纳入脑海进行分析。

    他甚至在几个关键位置停下来,闭上双眼,排除一切视觉干扰,仅凭在现场感受到的“气息”和逻辑推理去感知、去回溯。

    片刻后,他睁开眼,基本能断定:凶手极有可能将作案凶器随身带离了现场,并未在附近丢弃。

    连至关重要的作案工具都无法确定,案件的迷雾似乎又浓郁了几分。

    一旁的胡志华副局长同样一脸凝重,眉宇间笼罩着化不开的阴云,身为主管刑侦的领导,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晰地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压力。

    他走到章恒身边,声音有些沙哑,缓缓道:“章恒同志,这个案子……估计很难,将会非常棘手。”

    章恒完全认同这一点,他微微颔首,目光依旧锐利地扫视着现场:“我也有同感,难度确实不小,到目前为止,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指向性明确的有效线索。”

    胡志华叹了口气,道出了最核心的困境:“没有有效线索,就意味着我们很难锁定凶手的身份。不知道凶手是谁,想要在茫茫人海中将他揪出来,基本上难如登天。”

    但这又是影响极其恶劣的命案,两条人命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命案必破”不仅是上级的要求,更是他对受害者家属,对社会公众的承诺。

    这是他履新副局长以来接手的第一起大案,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暗中注视着,若不能及时侦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他内心无比渴望能快速破案,可现实摆在眼前,线索寥寥,难度超乎想象。

    忙碌持续到临近中午,初步的现场勘查工作暂告一段落。

    胡志华、章恒等人决定先撤回分局进行初步汇总,只留下技侦的人员继续在现场进行更为精细的勘验和证据固定。

    坐在返回分局的警车上,车内气氛压抑。

    胡志华靠在座椅上,双目微闭,面色始终凝重,一言不发,那无形的压力仿佛有形之物,弥漫在车厢的每一个角落。

    章恒虽然面色相对平静,但大脑却在飞速运转,一刻不停地思考着这起案件。

    凶手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临时起意还是蓄谋已久?

    是熟悉本地情况的内部人员,还是毫无瓜葛的外来流窜犯?

    如果是本地人作案,调查范围相对固定,排查起来尚有迹可循;但如果是外地人流窜至此,随机选择目标作案,得手后便迅速逃离青阳区,甚至已经离开了白云市,那么想要将其缉拿归案,无疑是大海捞针,难度系数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下午时分,市局副局长黄建喜一行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青阳区分局。

    辖区内在短时间内接连发生恶性命案,他本应第一时间亲临现场,但今天上午在省厅有一个关于近期社会治安形势的重要会议,让他无法脱身。

    而那个省厅会议的主题,恰恰就是重点讨论最近几个月以来,江南省范围内命案频发的严峻态势。

    据通报,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省已接连发生四起恶性命案,而仅仅白云市一个地市,就独占了两起!

    不到一个月前,宁水县一家三口被杀的灭门惨案尚未告破,血迹未干,今天,青阳区椿树村再次发生两人被杀的惨案。

    这一连串的恶性事件,让与会各级领导脸色都异常难看。

    黄建喜作为市局主要领导,更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此刻,他虽然人已坐在青阳分局的会议室里,但脸上那严肃的表情和不怒自威的气势,隔着老远都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

    很快,青阳区分局关于“椿树村双尸命案”的案情分析会议,在分局最大的会议室里紧急召开。

    偌大的会议室此刻座无虚席,气氛沉闷得几乎让人喘不过气。

    除了黄建喜带来的几位市局领导外,青阳分局的主要领导、刑侦、技侦、图侦等各业务大队的负责人以及骨干侦查员,足足数十号人齐聚于此。

    空气中弥漫着烟草、汗液以及一种名为“压力”的无形混合物。

    没有人交头接耳,只有偶尔响起的咳嗽声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愈发衬托出会场异样的寂静与凝重。

    新任刑侦大队长李鹏威站在投影幕布前,手持激光笔,对着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向与会领导汇报几个小时内掌握的案件基本情况。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会议室里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各位领导,根据我们技术队对案发现场的初步勘察,目前在中心现场及周边区域,一共提取到了32枚可供比对的指纹,以及17个相对比较清晰的鞋印……”

    听到这个数字,台下不少人,包括主位上的黄建喜,都不由自主地微微皱起了眉头。

    发现如此庞杂的指纹和鞋印,绝非什么好消息,这恰恰印证了现场保护不力,遭到了严重的人员闯入和破坏。

    要从这数十枚指纹和十多个鞋印中筛选、甄别出可能属于嫌疑人的那一个,无异于大海捞针,工作量巨大且希望渺茫。

    更大的可能性是,这些痕迹绝大部分都属于案发后进入现场的附近村民,与凶手毫无关系。

    黄建喜沉声打断,问出了关键问题:“除了这些,更直接的生物检材呢?毛发、皮屑、唾液、或者不属于死者的血迹,有没有发现?”

    李鹏威的目光微微低垂,避开了黄建喜锐利的视线,汇报道:“黄局,我们在现场确实发现并提取了数根毛发,但经过法医和技术人员的初步判断,无论是长度、形态还是附着物,都高度疑似属于两名死者本人。”

    这也在情理之中,受害者长期在店内生活经营,掉落自身毛发实属正常。

    “那么,凶器呢?”黄建喜的声音更沉了几分,“还是没有任何发现吗?”

    李鹏威无奈地摇了摇头,回答道:“我们已经组织了三次拉网式搜查,范围扩大到了现场周边数百米,动用了金属探测仪等设备,但……确实没有发现符合描述的作案凶器。”

    黄建喜没有再继续追问,只是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脸色比刚才更加严肃,眼神深处甚至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整个会议室内的气氛,也随之降到了冰点,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良久,黄建喜才轻轻叹了一口气,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目光扫过全场:“情况大家都基本了解了。现在,大家都说一说吧,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推断,不管成熟不成熟,都可以大胆地讲出来。集思广益,才能找到突破口。”

    会场内出现了一阵短暂的冷场。

    在领导明确表态后,李鹏威作为刑侦大队长,率先打破沉默,开始阐述他的一些看法和推断:“黄局,各位领导,根据我们目前的侦查情况来看,小卖部的门窗完好,没有被暴力破坏的痕迹,这说明凶手很可能是和平进入室内的。”

    “结合现场有大量翻动痕迹,以及存放现金的抽屉被撬开,里面现金被洗劫一空这些情况,我个人认为,入室盗窃转化抢劫杀人的可能性比较大。 ”

    “而且,凶手能诱使受害者深夜开门,是熟人或至少是能让受害者放松警惕的本地人的可能性很大。”

    他的推断逻辑清晰,符合不少常规案件的发案模式,会议室内有几人跟着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但很快,不同的声音响了起来。

    一位资深的的老侦查员提出了异议:“我觉得,仇杀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甚至更大。”

    “如果仅仅是为了求财,是入室盗窃,那么凶手在制服受害者之后,目的已经达到,完全没有必要采用如此极端残忍的手段将两人杀害,尤其是男死者头部的钝器伤,显示出巨大的打击力量和强烈的发泄情绪,这更像是带有个人恩怨的报复行为。”

    随后,与会人员开始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是被害人可能掌握了凶手的某个秘密而遭灭口,也有人分析是否存在情杀或其他恩怨纠葛。

    但争论的焦点,大多围绕着“财杀”与“仇杀”这两大方向,并且多数人都倾向于“熟人作案”这一基础判断。

    黄建喜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讨论,目光却不时地飘向一直沉默不语,只是专注倾听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的章恒。

    他抬手向下压了压,示意争辩的双方暂时安静下来。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随着黄建喜的视线,聚焦到了那位年轻得过分、却已屡破奇案的副大队长身上。

    “小章。”黄建喜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明显的期待,“你一直没说话。大家都发表了看法,你的意见呢?说说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