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 傍晚至深夜 第一层墓室
下午的清障工作比预想的更艰难。
王刚带着8名队员,分两批潜入墓道:
第一批操作水下喷火装置,高温火焰在水中形成短暂的热区,尸蟞遇热纷纷逃窜,却仍有几只死缠不放,被火焰直接烧成焦黑;
第二批趁机在墓道两侧岩壁固定膨胀螺栓,铺设高密度金属防护网,将可能藏有尸蟞的缝隙彻底挡住。
整整12小时,队员们轮番下潜,每个人上来时都浑身湿透,脸色苍白。直到深夜10点,王刚才通过通讯器传来消息:
“林队,通道清好了,尸蟞基本清除,防护网牢固,可以全队推进。”
我立刻下令集合,30人的队伍分成三列:
王刚带队在前开路,中间是携带检测、记录设备的队员,李浩和医疗组断后,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穿好潜水防化服踏入水中,水温低得刺骨,探照灯的光柱扫过岩壁,防护网上还挂着几只干瘪的尸蟞,让人不寒而栗。
沿着墓道走了约20分钟,前方突然开阔起来——第一层墓室到了。
队员们陆续浮出水面,纷纷摘下潜水头盔,大口喘着气。
我打开强光手电扫视四周,墓室是标准的矩形,长8米,宽6米,高4米,墓顶有几处渗水点,水珠砸在地面的积水上,发出嗒嗒的声响。
地面残留着约30厘米的积水,是盗墓贼没排净的部分,浑浊的水面下隐约能看到砖石纹路。
“重点勘察四壁浮雕和中央棺椁,注意脚下,别碰未知液体。”
我话音刚落,陈曦已经拿着探测仪走到积水边,取样针插入水中,仪器屏幕立刻显示出数据:
“弱碱性,矿物质浓度极高,还有活跃的微生物群落,密度比墓道水大很多,流动性差。”
刘玥则被四壁的浮雕吸引,她拿着相机仔细拍摄:
“林队,这些浮雕都是水神祭祀的场景,你看这个,是杀牲献祭,这个是往棺里注液体——应该就是永生水。浮雕间隙还有水文注解,我得慢慢整理。”
最引人注目的是墓室中央的4具木质棺椁,整齐排列着。
棺木是深褐色的,看着异常坚硬,阿水凑过去摸了摸,说:
“这是水楠木,我们山里特有的,泡在水里几十年都不会烂,是夜郎贵族才用得起的棺木。”
其中两具棺椁的盖子已经被撬开,棺内空空如也,只剩下一些腐烂的织物碎片,显然是被黑三的团伙洗劫过;
另外两具完好无损,棺身刻着水文与汉式云雷纹交织的图案,纹路清晰,没有被撬动的痕迹。
“要不要开启一具?”
刘玥看向我,眼里满是期待——这很可能是保存完整的夜郎贵族水葬遗存。我沉吟片刻,点头同意:
“小心操作,用液压起棺器,别破坏棺内结构,李浩准备取样,陈曦监测棺内液体成分。”
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将棺椁盖子撬开一条缝,一股奇异的腥甜气味飘了出来。
透过缝隙看去,棺内灌满了淡黄色的液体,一具身着夜郎贵族服饰的男性尸体悬浮在其中,皮肤竟还保持着淡淡的光泽,面部轮廓清晰,连发丝都根根分明,完全没有水浸腐败的迹象。
“这就是特制永生水?”
陈曦立刻用取样管抽取液体,“密度比墓室积水大,难怪能让尸体悬浮。”
李浩则用无菌棉签蘸了点液体,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
“微生物非常活跃,而且在分解尸体表面的老化细胞,这就是尸体不腐的原因——它们在‘保鲜’。”
为了进一步研究,我们用特制担架将尸体缓缓移出棺内液体。
可刚接触空气不到30秒,原本完好的尸体突然开始脱水、收缩,皮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干枯发黑,接着裂开无数细纹,最后竟化为一捧青绿色的飞灰,随风飘散,只留下腰间一枚铜铃,“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那铜铃和黑三佩戴的、阿水祖传的样式一模一样,铃身刻着“镇水”水文。
阿水捡起铜铃,突然指着棺身侧面的一处刻痕说:
“林队,这里有记载!‘此为水神侍者,护主入第二层’,而且浮雕后面有暗门,得用这个铜铃和水文密码才能开!”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在最西侧的浮雕下方,有一块岩壁的颜色比周围略浅,边缘隐约有缝隙。陈曦这时突然喊道:
“林队,不好!
棺内液体和墓室积水混在一起了!
微生物活性在急剧增强!”
我心里一紧,立刻让队员们远离积水区:
“王刚,警戒四周!
李浩,尽快检测混合水的毒性!
阿水,赶紧解读暗门的水文密码,我们必须尽快离开这里,前往第二层!”
深夜的墓室里,灯光摇曳,队员们的影子在岩壁上忽大忽小。
那捧青绿色的飞灰还飘在空气中,提醒着我们永生水的诡异与危险。
暗门后的祭祀冢会有什么?
是更可怕的巫蛊生物,还是更惊人的遗存?
我握紧了口袋里的水神玉碎片,只希望接下来的路,能少一些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