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尘寰剑主 > 第46章 春归新绿,星轨长明

第46章 春归新绿,星轨长明

    惊蛰的雷声滚过玄清观的山峦时,苏清月正在灵田移栽新育的“听风草”。湿润的泥土沾在指尖,带着雨后的腥甜,她俯身扶正歪斜的幼苗,发间的玉簪随着动作轻轻晃动——那支阿芷姑娘留下的莲簪,经过岁月浸润,簪头的金纹愈发鲜亮,与腕间的星章交相辉映。

    “慢点,别压着根须。”凌尘提着水桶走来,桶沿的水珠顺着木柄滴落,在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他蹲下身,用瓢舀起温水,小心地浇在幼苗根部,“这是阿萤新培育的品种,说能在三月就开花,正好给观里的药圃添些生气。”

    苏清月直起身,看着他专注的侧脸。晨光透过新抽芽的银杏叶,在他鬓角的银丝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那双曾在无妄海斩过噬星贝的手,此刻正轻柔得像在抚摸初生的婴孩。

    “前几日收到落霞涧的信,”她接过他递来的帕子擦手,“阿竹说那里的‘凝露藤’开花了,邀请我们去看看。”

    “好啊。”凌尘笑了,眼里的褶皱里盛着暖意,“正好顺路去趟青岚谷,看看他们培育的‘融雪草’长势如何。”

    准备行装时,阿萤抱着个布包跑进来,里面是几件新缝的外衣,针脚细密,袖口绣着小小的星灯图案。“师父师娘,这是用去年的新棉做的,轻便还保暖。”她红着脸补充,“阿竹师兄说落霞涧的早晚温差大,让你们一定带上。”

    苏清月摸着衣料上的温度,心里软得像被春水浸过。这些孩子,当年还需要她弯腰系鞋带,如今已能细致到考虑温差,时光果然是最好的培育师,让稚嫩的新苗也长成了能遮风挡雨的模样。

    落霞涧的春景果然不负期待。涧底的溪流两岸,紫色的凝露藤顺着岩壁攀爬,一串串铃铛似的花苞上凝着水珠,风过时摇出细碎的响,竟真有几分“听风”的意趣。

    阿竹正带着几个村民修剪藤蔓,见他们来,连忙放下剪刀迎上来:“师父师娘,你们看这藤,今年的花比去年多了三成,提炼的凝露能抵得上半副清心丹了!”他指着远处的木屋,“我按您教的法子,在屋前挖了灵泉井,村民们说喝了井里的水,连风寒都少了。”

    苏清月走到井边,井口的石栏上刻着双星契的印记,井水清澈,映出她和凌尘并肩的身影。她想起很多年前,在玄清观的枯井里发现的星图,那时的他们或许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走过的路、刻过的印记,会成为别人生活里的寻常风景。

    “这凝露藤的种子,得给青岚谷送些。”凌尘摸着花苞,眼里闪着光,“他们那边的灵脉偏寒,正好用这凝露调和。”

    从落霞涧到青岚谷,一路的春意越来越浓。谷主领着弟子在灵眼旁开垦了新的药田,田里的融雪草抽出翠绿的叶片,叶片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流转,竟泛着淡淡的金芒。

    “按你们的法子,在草下埋了冰火莲的花肥,”谷主笑得合不拢嘴,“你看这长势,比去年茂盛多了!附近的村落都来讨种子,说要种在田埂上,既能改良土壤,又能当药材。”

    苏清月看着田埂上忙碌的村民,看着药田里嬉笑打闹的孩童,突然觉得,所谓守护灵脉,从来不是孤守一方观宇,是让灵草扎根在人间烟火里,让每一寸土地都沾染上生机。

    返程时,他们特意走了山路。沿途的驿站旁,总能看见挂着的星灯,有的灯架已有些陈旧,却被擦拭得锃亮;有的灯上贴着新换的红纸,画着稚嫩的灵草图案。

    “你看。”凌尘指着一盏挂在老槐树上的星灯,灯穗上系着块小小的同心佩,“是阿萤做的那批,不知被哪个弟子送来了这里。”

    苏清月望着那盏灯,在暮色中亮得格外温柔。她仿佛能看见,无数双手接过这盏灯,从玄清观到落霞涧,从青岚谷到更远的地方,像一场无声的接力,把星火传到每一处需要的角落。

    回到玄清观时,已是深夜。藏经阁的灯还亮着,张师兄趴在案上打盹,手边摊着新修订的《灵草培育新录》,上面用朱笔添了许多新的注解,都是各地弟子传来的培育心得。

    苏清月轻轻合上书卷,月光透过窗棂,在封面上投下淡淡的影。她转头看向凌尘,他正望着窗外的星空,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方,辅弼双星的光芒在群星中格外明亮,像两颗永远不会熄灭的眼睛,注视着这片他们守护了半生的土地。

    “该歇息了。”她轻声说,牵起他的手。

    两人并肩走在回廊上,脚下的青石板带着夜露的凉,却也藏着白日阳光的暖。远处的灵田里,新栽的听风草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未完的故事——关于守护,关于传承,关于两颗星如何用一生的时光,照亮了一条绵延不绝的星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