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重生的我没有追求 > 025 讲道理的后生家

025 讲道理的后生家

    “阿象,陶家庄那边来人了。陶家几个老太公亲自上门。”

    在“张家食堂”开业之前,张大象除了先把机器设计出来,还忙着绘制一些特殊食材加工机器。

    忙还是挺忙的,所以有啥要紧的事情,就是大伯张正青来传话,一般人要找上门,来张市村最好还是先找张正青。

    其实找老头子张气恢更好,但最近老头子老是躲在女儿女婿家里,找起来很是不便。

    “透口风了?”

    “说是以后可以让你来收菜,整个陶家庄都可以。”

    “老伯你怎么看?”

    “陶家庄以退为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张正青摇摇头,没有给张大象多解释,毕竟张大象一听就懂的。

    明明是张大象跟陶兴发的一点冲突,却扩大到整个陶家庄的蔬菜批发上,那得罪的就不是十几二十户。

    直接把陶家庄不姓陶的也牵扯了进来。

    这种小把戏,糊弄一下没见识的小混混还差不多,捧得人以为自己天下无敌,谁都怕了。

    实际狗屁不是。

    不过张大象却也有打算,陶兴发的赔偿其实早早就有人来说,只不过他没有应承,没给这个面子。

    等到“十字坡”那边生意更加红火之后,出来疏通人情的咖位也就一提再提。

    光一个陶家庄的村长,那不够。

    张大象等的就是老一辈出面,只要开了这个口,那就是乡村人情范围内的事情,跟法律一毛钱不沾。

    “老伯,我是这样想的,陶家庄那边的田,我想专门承包一片下来种菜。至于说陶家庄的菜,就不收了。”

    “自家人的田你不租?”

    “留着当老底,也好以防万一。租外面的田,可以多留点余地来操作。”

    “你决定好就可以,到时候叫上人去陶家庄签合同。”

    张家大二三行的农田传下来是三百亩,但随着新社会建房场面大,所以现在还剩下二百三四十亩。

    拿来给“十字坡”和“张家食堂”做个食材兜底,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本家的田地,尽可能做增值,其余物料供应,能买别家的就买,买不起就先租。

    这光景陶家的几个老太公上门来叙旧,还带着各种礼盒,当然还有陶兴发的三千块赔偿金。

    钱是小事,让陶兴发长长记性才是正经的。

    能让七老八十的人还来蹚浑水,张大象也有点佩服陶兴发这个吝啬鬼,算是彻头彻尾见着蝇头小利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小象佬,陶家几个老太公,你也认识的。现在就是带着陶兴发过来赔礼道歉……”

    张家“之”字辈的老头儿们一般不瞎掺和小辈们的事情,都是每天数着日子的人,何必倚老卖老?

    有人给面子喊一声“太公”那蛮好,不喊他照样晒太阳听收音打盹,一天三顿饭不饿着就算结束。

    “几位太公好。”

    张大象打了声招呼,然后似笑非笑地看着陶兴发还有他几个兄弟、堂兄弟。

    往那儿一站,陶兴发就浑身不自在,他这次其实亏了不少,本来七八月份还要装车大概五千斤专门做菜干的青菜,结果自然是装车烂货然后火速喂鸡喂猪。

    再算上之前跟“蒋巷里农贸批发市场”的供货中止,今年已经基本白做。

    少给张大象五百块钱的违约金,他大概没了一万五。

    之后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叫上人教训教训张大象,结果这时候才晓得张大象已经在“十字坡”教训了不知道多少人。

    这么一耽搁,把整整两亩小香葱也给耽搁了,暨阳市基本不吃大葱,甚至以前连中葱都很少有销路,也就有个“胡葱烧豆腐”,才让个头儿大一点的葱有销路,正常情况都是细小的香葱,拿来吃面或者点缀用的。

    一般情况下耽搁不了小香葱,但这种都是添头,卖菜直接白送的,菜市场有专门的二道贩子拿来分。

    现在陶兴发装不了车,那肯定是选别人的,反正都是烂大街的料头。

    但这里头也是有说法的,拿了别家的货之后,基本上就是一直拿,毕竟换来换去怕麻烦。

    陶兴发现在出手不了自己的小香葱,那就不用出手了,这不是什么非你不可的硬通货。

    这就导致陶兴发还要继续亏两亩小香葱,少赚三四千块钱是小事,重新换种蔬菜是个体力活,能把人腰都累断。

    暨阳市说是说水乡平原,除了种稻机械化还行,蔬菜种植机械化程度极低,远比不上北方,通常还是人力。

    没有哪个农民喜欢种地,哪怕是种菜大户也不喜欢,喜欢的只有农田产出能卖上好价钱。

    张大象都没怎么发力,就让陶兴发多吃几个月苦头,陶家庄过来的几个老太公也是心中有数,知道这后生家算是轻松拿捏住了陶兴发的七寸。

    “张象啊,你跟兴发佬之间的事情,讲句公道话,是他做事不像样。所以这次过来呢,我们也就是做个和事佬,主要还是让他赔礼道歉。毕竟我们两边也是几代人的往来,这点矛盾闹大了,传扬出去,也不好听对不对?”

    陶家庄这次过来的几个老太公,也都是做过官的,虽说不大,但还是有些威望,在乡下,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太公讲这话有理,不过陶兴发当初欺我一个后生家,千把块违约金,最后还只给五百。我好声好气不计较,但说他一句不把我张家门堂放在眼里……不过分吧?”

    “……”

    “……”

    有两个陶家的老头儿都无语了,眼前这个后生家脸上是微微笑,语调也是客客气气,就是这一字一句凑起来,横竖就是要发动“村战”的意思。

    真是让人头秃。

    不过毕竟是衙门里退休的,别人漫天要价,自己就地还钱,合情合理。

    于是有个老头儿也笑呵呵地说道:“陶兴发理亏,不过总归说本乡本土的,冤家宜解不宜结。你说个章程出来,是钞票还是说其它的补偿,陶兴发补不起的,我们陶家人凑一凑还是有的。”

    “太公放心,我既不会狮子大开口,也不会不依不饶,反而要加强一下两边的关系……”

    跟做过官的退休老头儿谈买卖,就是比陶兴发这种货色容易得多。

    张大象于是当场提出要承包陶家庄的一些田,种什么养什么别管,反正我“十字坡”有销路。

    “承包田啊,这个不算啥。你‘十字坡’大概要几亩?”

    “先来个五十亩吧。”

    “多少?!”

    人老了脑子转得有点慢,陶家的一个老太公九十岁了,眼睛瞪圆了却仿佛回到了十九岁。

    五十亩!

    还先来!

    意思是后面还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