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上千人乱作一团的景象吗?
    见过上千人互相拉扯、争相向前,你推我搡间鞋帽散落,大人的呼喊与孩童的啼哭交织,到处都是嘈杂吼叫的场面吗?
    **祐十年五月十九这天的下午,朱睿亲眼见到了。
    此事的脉络原是这般:经一番星夜筹备,五月十九日正午时分,朱睿率领长汀县一众文武僚属出城,依原定谋划,于南门外校场之上设坛誓师。他先是当众揭露大宋叛臣管如德已率福建路八军州屈膝降元的逆事,继而诵读县学官连夜草就的檄文,昭告天下起兵复国,重扶大宋江山。
    这场誓师之礼简陋到了极致,观礼的长汀百姓不过千人之数。掌管市集的市令张先平费尽心机,才勉强说动城中半数百姓出城,周边乡野闻讯而来者更是寥寥四五百人,且多为老弱妇孺。那些合乎征兵标准的青壮劳力,多半仍在田间劳作,既无兴致亦无闲暇前来观礼。
    主管教化的县学官更让朱睿颜面无光,其所作檄文既无文采风骨,亦无鼓噪人心之力。朱睿于土台之上诵读完檄文,仅有长汀文武官员与部分士卒鼓掌称好,立誓追随他共图复国大业,校场上围观的百姓却尽皆默然,既无喝彩之声,更无人争抢着涌向募兵点投军,那副麻木模样直教朱睿心头沉如铅块。
    更有甚者,几名泼皮无赖竟当众吹起口哨,冷嘲热讽朱睿与文武官员自不量力——竟敢以长汀这等偏僻小县的微薄之力,对抗整个福建路八军州,进而与占据天下大半疆域的元朝为敌。
    见此光景,本就心存忐忑的朱睿难免底气不足。好在他随身空间中藏有“制胜法宝”——椒盐苏打饼干。在高声勉励百姓投军之后,他又当众宣告,为答谢长汀百姓对县衙与自己的支持,到场军民每人可领一份苏打饼干。
    即便如此,校场上依旧反应寥寥。百姓们交头接耳,纷纷打探“苏打饼干”究竟是何物件,全无半分欢呼雀跃之态,民心士气依旧低迷得骇人。
    混乱的引线,始于在场厢军士卒率先领取苏打饼干。当士卒们撕开包装,将酥脆的饼干送入口中,那独特的椒盐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不仅围观的百姓开始骚动,就连尚未领到饼干的士卒也军心浮动,争相脱离队列哄抢,负责维持秩序的罗文森只得紧急下令,以鞭棍强令士卒归队,按序领取。
    彻底的混乱则爆发于百姓排队领饼干之时。眼见士卒们如饿虎扑食般狼吞虎咽,连碎屑都不肯浪费,又嗅到那诱人香气,当主持集会的张先平宣布百姓排队领饼干时,早已按捺不住的人群瞬间沸腾。
    “他爹,看好娃儿,快过去领饼干!”
    “大爹,快些!去晚了可就没了!”
    “狗儿,慢些跑!当心摔着,等等娘!”
    “先给我!快给我!”
    沸腾的人群如潮水般瞬间涌至发领点,推搡摔倒之声不绝于耳,大人的怒吼、孩童的啼哭、老者的惊呼交织在一起。先前吹口哨起哄的泼皮无赖更是如猛虎下山,带头冲撞,竟撞翻了一口架在火上烧开水的大釜,烫伤了数名百姓与县衙差役,期间更有抢夺饼干与包装的行径,场面瞬间失控。
    万幸的是,县衙早有防备,在现场布置了大批差役与一个都的厢军。差役与士卒合力,以鞭棍逼迫百姓排队,痛殴抢夺饼干的泼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总算让百姓排好队列,按序领取饼干。
    直到此刻,朱睿才亲眼见识到这等儿童零食对这个时代普通百姓的巨大吸引力。捧着包装纸,大口啃食着精细面粉制成的苏打饼干,世世代代以粗粮菜粥果腹的长汀百姓,个个吃得满脸碎屑,却无不欢呼雀跃,甚至有不少人当场热泪盈眶,一边抹着鼻涕眼泪,一边将饼干大口塞进嘴里。
    “好吃!真是太好吃了!世上竟有这般美味!”这是许多百姓的共同呼喊。
    “竟有这么多盐分!我这辈子,就数这一顿吃的盐最多!”这是许多百姓的共同感慨。
    无需清洗餐具,每个人都把包装纸舔得干干净净,后来者也毫不嫌弃,接过同伴递来的剩余饼干,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全然不顾及吃相是否雅观。
    吃完一份后,许多百姓又跑到差役面前躬身哀求,希望能再领一份,厢军士卒们也纷纷请求追加赏赐。朱睿见状适时登台,宣布为嘉奖厢军支持复国之举,每名士卒赏赐五包苏打饼干,且日后每日至少供应两包。此言一出,当即引来将士们的齐声欢呼,士气大振。
    紧接着,朱睿又宣布,自即日起,凡加入长汀宋军的新兵,每人先发五包苏打饼干作为安家费,且每日保证至少供应两包。话未说完,无数百姓便涌向征兵处,高声呼喊着要求入伍。
    主动投军的不仅有十六至五十岁的适龄男子,许多白发苍苍的老者、身高不足五尺的幼童,甚至不少妇女也主动请缨,想要加入军队。
    若非亲身经历过缺衣少食的日子,实难理解这种廉价零食的诱惑力——即便只是最简单的椒盐口味,在常年忍饥挨饿的穷人眼中,也算得上是无上美味。
    见此情景,一直担忧兵员不足的朱睿悄悄松了口气,但随即又心生顾虑,赶紧下令各征兵点严格把关,绝不可滥竽充数,招募那些不符合年龄要求的老弱妇孺。
    直到此时,朱睿才面带笑容与身旁的文武官员商议起来,谋划着尽快建立军队编制、训练士卒以及武装新兵之事。期间,颇有见识的县丞提议,拿出部分苏打饼干向民间换取武器与生铁,并招募工匠锻造兵器,朱睿当即点头应允。
    正当众人商议采购价格之时,已被封为亲兵队长的朱欣仁突然领着一名差役来到朱睿面前,禀报道:“公子,昨日派去涉谷张家寨联络张大当家的人回来了。”
    “情况如何?”朱睿急忙问道,“张大当家看过书信后态度如何?可有说何时来县城与我会面?”
    “回禀知县相公,张大当家并未言明具体时间。”差役答道,“他看过书信后,只说近日事务繁忙,无暇前来拜会。还说您若有要紧事,可亲自前往张家寨相见,他定会设宴款待。”
    “知县相公,万万不可前往!”身旁的彭皓急忙劝阻,“如今县城诸事繁杂,皆需您亲自主持,绝不可轻易离城!”
    已然正式起兵,朱睿若不是愚不可及,断然不会去他人掌控的山寨涉险,当即点头认同。一旁的户曹刘渝提议道:“知县相公,我等刚举义旗,急需地方大族支持。不如派张市令亲自去涉谷一趟,向他兄长详细说明情况,探明其真实态度?张市令与张大当家乃是血亲,沟通起来想必更为顺畅。”
    朱睿下意识地看向身旁的张先平。张先平犹豫片刻,拱手道:“知县相公若认为有必要,属下愿前往涉谷,当面替您问清兄长的态度。”
    说罢,他又补充道:“只是涉谷一路尽是山路,交通不便,属下无法携带家眷。离城期间,还请您与各位同僚代为照看我的妻儿。”
    “这家伙倒是精明,主动提出留下家眷作为质信。看来即便他是张氏家族安插进县衙的眼线,态度也相对中立,可适当信任。”朱睿心中暗忖,但仔细盘算后,还是摇了摇头:“此事暂且搁置。当前首要之务乃是征兵扩军,唯有手握重兵,腰杆方能硬朗。等我们将六个都的兵力招募满员,再商议争取张大当家支持之事不迟。”
    张先平点头应允,却又犹豫着开口:“知县相公,从县城前往涉谷必经云游,那里以沈氏族人居多,县衙中亦有几位沈氏官员。属下提议,您不妨挑选一两人,派他们去云游劝说同族踊跃投军,顺便打探周边动静。”
    “顺便打探周边动静?”朱睿闻言挑眉,瞬间领会了张先平的言外之意,当即点头,转向身旁的朱旭道:“朱叔,此事就拜托你了。尽快在县衙中挑选一位沈氏官员,带他来见我,我亲自安排云游招兵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