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权力之巅:从中央选调生开始 > 第108章 人家本来就是正确的,你怎么顶?

第108章 人家本来就是正确的,你怎么顶?

    与蒋海山那番谈话,像是一把钥匙,悄无声息地打开了陈捷在安宜镇工作局面的第一道大门。

    从那天起,陈捷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工作,顺畅了许多。

    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从蒋海山那条线上报上来的文件。

    过去,蒋海山虽然也算务实,但为了追求项目尽快落地,他提交的报告里,或多或少总会带着些灵活处理的痕迹,有些关键数据语焉不详,有些风险评估避重就轻,总想在规则边缘反复试探,给未来的“先上车,后补票”留下操作空间。

    陈捷每次审阅,都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拿着放大镜,逐字逐句地去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隐患,然后再用详尽的批示,一条条地打回去,要求补充、修正。

    这个过程,耗时耗力,更是一种无形的、暗中的角力。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这天上午,陈捷办公桌上,再次摆上了那份他已经打回去两次的《关于安宜镇纺织印染工业园项目(二期)规划方案》。

    陈捷心中了然,这是蒋海山对他们那次谈话的正式回应。

    他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茶,缓缓翻开了报告。

    只看了几页,陈捷的眉头便舒展开来,眼神中也透出一丝赞许。

    报告还是那份报告,但里面的内容,却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之前那个位于上风上水、紧邻饮用水源地的选址,被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位于镇区下游、虽然基础设施稍差,但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新地块。

    报告中,还附上了一份由市环保局专家出具的、长达数十页的、详尽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对可能产生的废水、废气、固废,都提出了明确的、高于国家标准的处理方案和预算。

    那五百亩被悄悄“变性”的基本农田,也从规划图中消失了。

    新的方案,通过对现有存量工业用地的优化整合,硬生生地挤出了足够的建设空间,虽然成本增加了不少,但却彻底规避了触碰红线的巨大政治风险。

    更让陈捷感到欣慰的是,报告的后半部分,用整整一个章节,详细规划了与工业园配套的工人生活区。

    从蓝领公寓的户型设计,到子弟学校的班额师资,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设备,到公共交通的线路规划……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周到而又人性化。

    这不再是一份只盯着GDP和投资额的冰冷经济报告,而是一份真正统筹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民生的、高质量的、可持续的城镇发展方案。

    这个蒋海山,能力确实很强,更重要的是听得进去意见,自我调整,转变思想和态度,难怪上一世能做到副部级。

    陈捷拿起红笔,在报告扉页上,写下了自己的批示。

    这一次,他的批示不再是长篇大论的问题清单,而只有短短两行字:

    “方案考虑周全,立意高远,体现了安宜镇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刻理解与坚定决心。同意。请海山同志放手去干,需要任何协调支持,镇政府将全力以赴。”

    写完,他签上自己的名字,将文件递给了等候在一旁的党政办主任李文军:

    “李主任,这份文件,立刻送给蒋镇长。”

    “是,陈镇长!”李文军接过文件,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作为办公室大管家,最能感受到这段时间镇政府内部氛围的微妙变化。

    两位镇长从最初的客气疏离,到如今的默契协作,整个政府的运转,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全新的动力。

    当然,这种顺畅,仅仅局限于蒋海山分管的那一亩三分地。

    安宜镇作为GDP破两百亿的百强镇,毕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器,除了蒋海山这位能力出众的常务副镇长,还有好几位分管着不同领域的副镇长。

    他们不像蒋海山那样有雄心壮志,也不像他那样有强大执行力。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从安宜镇本土一步步提拔上来的老干部,习惯了过去那种按部就班、看关系、讲人情的工作方式。

    对于陈捷这位新来的、凡事都较真的年轻镇长,他们嘴上虽然恭敬,但心里,却充满了不解、抵触,甚至是敷衍。

    于是,在陈捷的办公桌上,便呈现出一种冰火两重天的奇特景象。

    一边,是来自蒋海山那条线的、一份份逻辑清晰、数据详实、让人赏心悦目的高质量报告。

    而另一边,则是来自其他几位副镇长分管部门的、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奇葩文件。

    有的报告,通篇都是“高举旗帜”、“狠抓落实”、“再上新台阶”之类的空洞口号,洋洋洒洒几千字,却连一件具体要干什么事都没说清楚。

    有的申请,打着改善办公条件的旗号,申请几十万资金,要给办公室换一批全新的红木家具和真皮沙发,其奢靡程度,让陈捷看得直皱眉头。

    还有的方案,看似宏大,实则夹带私货,陈捷一看就知道,是为某个关系户老板量身定做的圈钱项目。

    对于这些文件,陈捷的处理方式,简单而又直接——全部打回,并附上毫不留情、一针见血的批示意见。

    “报告内容空洞,缺乏可操作性,请明确具体目标、实施路径及责任分工后,再行上报。”

    “勤俭节约是我党优良传统,当前我镇财政应优先保障民生,改善办公条件之事,暂不议。”

    “该项目涉嫌为特定企业输送利益,存在重大廉政风险,不予批准。”

    他的批示,直接精准剖开那些华丽外衣,直指问题本质。

    一时间,镇政府大院里,怨声四起。

    “这个新来的陈镇长,也太难伺候了吧?油盐不进啊!”

    “可不是嘛,我那个报告,改了三遍了,又给我打回来了,说我数据不实,鸡蛋里挑骨头嘛这不是!”

    “听说连刘副镇长的面子他都不给,刘副镇长牵头的那个文化旅游项目,都给他卡了三次了!”

    当然,这种怨气,只是公事上的怨气,并没有上升到人的身上。

    因为陈捷做人并不让他们反感,很得人心。

    只是公事上确实太严苛了,可这种事,最多只能在私下里埋怨几句,没有人真的敢在公事上跟陈捷对着干。

    人家本来就是正确的,你怎么顶?

    可即便如此,依旧有暗流在平静水面下,再次涌动。

    而这场风暴的中心,是一份名为《关于打造“古韵安宜·乡愁记忆”文化旅游示范项目的请示报告》。

    这份报告,由分管文教卫生的副镇长刘福民牵头。

    刘福民是安宜镇的老资格了,五十出头,土生土长,从村干部一路干到了副镇长,在镇里关系盘根错节,为人最讲究“和气生财”,做事风格也是典型的“多栽花,少栽刺”。

    他这个文化旅游项目,构想倒是很美好,计划投入五百万,将镇西头那个快要荒废的古村落,修缮一番,再建一个民俗展览馆,种一片桃树林,打造成一个集“古村探幽、民俗体验、田园采摘”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