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超强女帝,天下臣服 > 第186章 她聪明机智,英明果断,手段过人...是天生的帝王命。

第186章 她聪明机智,英明果断,手段过人...是天生的帝王命。

    “臣遵命。”

    “至于孙健,先暂时收押,事情未查清楚之前,就在牢中好好待着,本公主不希望有什么畏罪自杀的消息传来,大理寺卿可明白?”

    大理寺卿神情一肃“臣明白。”

    “至于其他人,时辰不早,都散了吧。”

    “是”

    等众人都应下来。

    才发现所有人都被长公主牵着鼻子走。

    但显然

    皇上给了长公主无上的行事特权。

    不然

    长公主岂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杖打安王五十杖?

    众人散去后。

    太后向长公主道谢“今日,多谢长公主救了健儿。”

    长公主挑眉“谁救他了?”

    太后:“......”

    皇上问“孙健被下迷药之事是真的?”

    长公主反问“不然呢?孙健值得儿臣弄虚作假?”

    皇上忽视长公主的阴阳怪气“莫不是孙健以前的仇家?想报复?”

    太后不敢说话。

    长公主道“孙健虽是太后侄子,但父亲没了官身,他以前的仇家,真想报仇,当面奚落他的地位一落千丈,比任何报复都来的有快感,对方害得孙健在太后的寿宴上杀人,表面是冲太后来的,实则,冲父皇你来的。”

    皇上跟太后都是一愣。

    皇上疑问“从何处看出,是冲朕来的?”

    长公主道“若是今日,儿臣没发现孙健被下迷药,孙健便罪证确着,只有死罪,虽然这事,太后不会出面救他,但到底那是她的亲侄子,她这心里定会日复一日的折腾,直到逐渐跟父皇嫌隙,而若是太后执意要救孙健,父皇身为明君,定然也不会同意,两种路,最终都会导致太后跟父皇,母子不和,本公主猜,凶手要的,就是太后跟父皇,母子不和。”

    皇上震惊长公主思虑了这么多。

    便又问“长公主杖打安王?”

    长公主道“事情发生后,安王蹦跶的最欢,本公主有理由怀疑幕后黑手是他,但没有证据,所以便以不敬为由,先杖五十解解气。”

    皇上:“......”

    太后:“......”

    两人都呆呆的看着长公主,跟不认识她一样。

    长公主懒得理会两人,便道“时辰不早了,明日课业甚多,儿臣就先回了。”

    她转身就走。

    太后跟皇上看着她的背影直到远去。

    太后才道“哀家记得你四岁的时候,还在为尿床哭鼻子?”

    皇上顿时黑脸“母后扯那么久远的时候干什么?”

    太后道“之前,哀家一直因为你纵容长公主而觉得好奇,但今日这事后,哀家便明白了,你为何那般纵容她。”

    皇上道“她聪明机智,英明果断,灵敏胆魄,手段过人.....是天生的帝王命。”

    天生的帝王命?

    太后回到宫殿的时候,脑子里都还回响着这句话。

    毕竟

    这是一句极其肯定的话。

    当初先皇名下孩子不少。

    但先皇却迟迟做不了立储的决心。

    因为先皇名下的孩子。

    没有谁能当先皇一句:天生的帝王命。

    当初的先皇,都是太上皇从小带在身边,精心培养后,才做了皇帝。

    可现在的长公主。

    却仅仅只有四岁。

    就当了皇上一句:天生的帝王命?

    “太后,去打探长公主消息的人回来了,要不要传进来?”

    事到如今

    太后觉得没什么可听的了。

    道听途说,始终没有亲眼见证,来的更有说服力。

    但太后还是让人进来了。

    在听了长公主所有的“传奇”之后。

    太后沉默了。

    她就呆呆的坐在那,直到深夜。

    要问她坐在那干什么?

    她在反省。

    年仅四岁的长公主,就知道国家责任。

    她却为了自己的侄子,枉顾律法,竟还从佛寺赶回来,找她算账?

    自我谴责的太后

    次日命人准备了一桌膳食。

    请长公主前来。

    还说长公主繁忙,耽搁些时辰,也无所谓。

    反正这顿饭,太后一定会等到她。

    长公主也给了她这个面。

    忙完过后。

    便去了。

    “坐”太后邀长公主入座。

    桌上摆着的,都是长公主的口味。

    长公主并未动筷,而是道“有什么话直说。”

    太后看向嬷嬷

    嬷嬷立即退下所有宫婢。

    太后开口“请你来用膳,只是想跟你道个歉,之前为了孙健之事,哀家对你不满,找你麻烦,是哀家不对。”

    虽然找麻烦没成功,反倒自己被气了个半死。

    但将自己与长公主一对比。

    太后便顿觉自己不配享太后的尊荣。

    “还有什么?”长公主问。

    太后摇头“没了,哀家请你来,就单纯道个歉,长公主之前训斥的对,哀家是该好好反省了,哀家身为一国太后,眼里最该所及之处,当属百姓才是。”

    长公主最终还是没在太后这里用膳。

    但太后的心意,她懂了。

    太后之前根本不信,她纵容孙健会导致国破家亡。

    但昨夜的圈套,打了她一个耳光。

    若是她任由自己纵容孙健。

    以后的将来。

    保不齐萧国的江山,真的就断在了她的手里。

    “准备准备,出宫去佛寺吧。”太后轻叹。

    嬷嬷问“太后刚回宫不久,就要回佛寺吗?孙公子之事,还没解决呢。”

    太后道“健儿之事,有长公主出手,他若是清白,就会安然无恙出狱,他若不清白,哀家也救不了他,至于哥哥,他要怪,就当哀家对不起他......”

    因为有长公主的命令。

    大理寺卿将已死之人的祖宗十八代都挖了个一清二楚。

    也在三天后

    查了个事无巨细。

    已死之人刘春。

    在宫里当值。

    但他在死的前一天出过宫。

    他出宫见过他犯病的哥哥。

    刘春的哥哥身体很不好。

    常年都要靠药吊着一口气。

    刘春每年的工钱几乎都给他哥哥买了药吃。

    还是不够。

    可在刘春出宫的当天。

    刘春突然收到一笔巨额银票。

    那是一千两。

    与此同时

    还收到一封信。

    信上说:要刘春自杀嫁祸给孙健,若事办成,另有一千两奉上。

    刘春自是不愿意的。

    可他的哥哥常年与药为伍。

    他的娘亲为了照顾哥哥,消瘦如枯骨。

    刘春每个月的月俸都不敢多花一文。

    因为他怕他哥哥差那一文,活不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