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晨光裹着雪气,刚漫过苟活宗的院墙,狗蛋就攥着魏所给的小红包,蹦蹦跳跳地凑到床边:“魏大叔,快起床拜年啦!张大妈说,初一拜年要趁早,能沾一年的好福气!”
魏所揉着惺忪的睡眼坐起来,窗外的红灯笼还挂在檐下,雪地上踩满了昨夜守岁时的脚印,连大黑都叼着个空花生壳,在院子里追着小白狐跑 —— 小家伙不知从哪扒来片红纸屑,沾在尾巴上,跑起来像拖着团小火苗。
“急啥,张大妈家就在隔壁,走两步就到。” 魏所笑着掀开被子,从柜子里翻出件新棉袄给狗蛋穿上,“把帽子戴好,雪天路滑,别摔着。”
刚收拾好,院门外就传来了王道长的声音,带着刻意压低却藏不住的兴奋:“魏前辈!晚辈等已备妥‘拜年悟道礼’,随时可随您同行!”
魏所扶着额头叹了口气 —— 不用看都知道,这群修仙者又把 “拜年” 当成新的大道课题了。果不其然,推门就看见王道长穿着身簇新的棉袍(特意仿了凡俗样式,却在领口绣了暗纹灵纹),身后跟着天启、洛千雪等人,每人手里都捧着个精致的锦盒,连黑风寨的大当家都背着个沉甸甸的布包,满脸郑重地站在雪地里。
“前辈,此乃万剑山特制的‘悟道茶’,采自千年灵茶树,经晨露滋养、月华淬炼,蕴含‘辞旧迎新’的大道气息,赠给凡俗友人,正合‘以道结善缘’之理。” 王道长捧着锦盒,语气肃穆得像在递交宗门重宝。
天启跟着上前,打开锦盒露出一块莹白的玉佩:“晚辈寻得‘平安佩’,内刻‘守心符’,能护凡人岁岁无灾,这是‘以宝护缘,契合拜年祝福’的真谛。”
洛千雪的锦盒里则是个小巧的暖手炉,炉身上跳动着微光:“天机城特制‘恒温炉’,能持续释放温和灵气,既暖身又养气,对应‘拜年送温暖’的凡俗之道,精准贴合前辈的苟活宗旨。”
黑风寨大当家也连忙递上布包,声音洪亮:“魏神仙!小的备了半扇熏肉、十斤干果,都是寨子里最好的东西,虽比不上仙师们的宝物,却也是‘诚心换福气’的心意!”
魏所看着眼前堆成小山的 “拜年礼”,嘴角抽了抽:“咱们就是去给邻居拜个年,送碗饺子、道句新年快乐就行,你们这些东西太贵重,张大妈会吓坏的。”
“前辈此言差矣!” 王道长立刻道,“拜年非小事,是‘以诚心结善缘,以凡俗证大道’的关键环节 —— 送饺子是‘分享生机’,赠薄礼是‘传递善意’,道祝福是‘凝聚正气’,每一步都藏着至理,怎能敷衍?”
魏所懒得跟他们掰扯,拎起厨房里刚煮好的一碗饺子(特意多放了两个,给张大妈加量):“要去就去,别说话,别瞎折腾,跟着我就行。”
“谨遵前辈教诲!” 一群人立刻应道,排着整齐的队伍跟在魏所身后,脚步放得极轻,像一群小心翼翼的学徒,惹得路过的几只麻雀都停在枝头,歪着头看这奇怪的队伍。
张大妈家的院门没关,虚掩着,院子里扫出了条干净的小路,屋檐下也挂着红灯笼,透着浓浓的年味儿。魏所抬手轻轻敲门:“张大妈,在家吗?给您拜年来啦!”
“来啦来啦!” 屋里传来张大妈的笑声,很快就看见她系着围裙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块面团,“小魏啊,狗蛋也来啦!快进屋,外面冷!”
刚说完,就看见魏所身后跟着的一群人 —— 一个个穿着体面,手里捧着精致的盒子,神色郑重,比镇上的乡绅拜年还讲究,吓得张大妈手里的面团都差点掉地上:“小魏,这些是……”
“都是我的朋友,听说您人好,特意来给您拜个年。” 魏所赶紧打圆场,把手里的饺子递过去,“刚煮的饺子,您趁热吃。”
张大妈这才缓过神,笑着接过饺子:“快进屋坐,我去烧点热水。”
一群人跟着走进屋里,客厅不大,摆着张八仙桌和几把椅子,墙上贴着张泛黄的 “福” 字,透着朴实的烟火气。修仙大佬们却瞬间进入 “悟道模式”——
王道长盯着墙上的福字,眼神发亮:“前辈果然高瞻远瞩!张大妈家的福字贴在客厅正中,正合‘以正气镇宅,凝聚家运’的大道,与苟活宗的‘守宅护缘’之道异曲同工!”
天启掏出玉简,飞快地记录:“凡人居所虽简,却处处藏着‘安身立命’的至理 —— 八仙桌方正,是‘四平八稳’;椅子对称摆放,是‘阴阳平衡’,这便是前辈所说的‘凡俗中的大道根基’!”
洛千雪用检测仪对着屋里扫了扫,低声惊呼:“检测到‘烟火气’与‘人情味’交织,形成了独特的‘生机场’,这是‘凡俗幸福’的极致体现,比任何聚灵阵都纯粹!”
张大妈端着热水进来,看见他们围着八仙桌转圈,还对着墙壁嘀咕,忍不住好奇地问魏所:“小魏,你这些朋友是做啥的?看着咋这么…… 认真呢?”
“都是搞学问的,来体验生活,感受下咱们乡下的年味儿。” 魏所赶紧接过水杯,递给张大妈一杯,“大妈,您快尝尝饺子,凉了就不好吃了。”
张大妈点点头,拿起筷子夹了个饺子,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好吃!比我包的还香!狗蛋,快坐,大妈给你拿糖。”
狗蛋笑着坐下,小白狐从他怀里探出头,对着张大妈摇了摇尾巴,惹得张大妈直笑:“这小狐狸真乖,跟着你俩享福了。”
就在这时,王道长突然站起身,捧着锦盒走到张大妈面前,躬身行礼:“张道友,晚辈王道长,谨以‘悟道茶’为礼,祝您新岁安康、道心…… 哦不,身心康泰!”
张大妈被他这郑重的样子吓了一跳,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你这孩子太客气了,一杯茶而已,不用这么讲究。”
天启也跟着上前,递上平安佩:“张道友,此佩能护您平安,是晚辈的一点心意,还望收下。”
洛千雪和黑风寨大当家也跟着递上礼物,一时间,张大妈面前堆满了锦盒和布包,吓得她手足无措,拉着魏所的胳膊:“小魏,这可使不得!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大妈您收下吧,都是他们的心意。” 魏所笑着劝道,心里却在琢磨:回头得跟这群人说,下次拜年别送这么贵重的东西,再吓着老人家。
可在修仙大佬们眼里,这是 “以道结善缘” 的关键一步 ——
王道长看着张大妈收下礼物,激动地对弟子道:“看见了吗?前辈以凡俗身份牵线,让我等与‘蕴含有道之缘’的张道友结善,这便是‘借凡俗之桥,悟人情之道’的极致体现!”
天启点头:“张道友不收厚礼,是‘知足不贪’的道心体现;最终收下,是‘不拂人好意’的人情练达,这其中的分寸,正是‘中庸之道’的核心!”
洛千雪补充:“检测到张道友收下礼物后,‘生机场’波动更柔和,这说明‘善意传递’能增强凡俗生机,此数据对天机城参悟‘人情法阵’至关重要!”
正说着,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是村里的李大爷,提着个布包来给张大妈拜年:“老张,新年好啊!给你带了点自家种的花生……”
刚进门,就看见一群穿着体面的人围着张大妈,还摆着一堆精致的盒子,吓得他手里的布包都差点掉地上:“老张,这、这是啥情况?”
“是小魏的朋友,来拜年的。” 张大妈笑着解释,“快进来坐。”
李大爷将信将疑地走进来,目光在修仙大佬们身上扫过,突然眼睛一亮,凑到魏所身边,压低声音:“小魏,这些是不是城里来的大官?看着比镇长还气派!”
魏所刚想解释,就听见王道长接口:“道友误会了,我等并非凡俗官员,而是追随魏前辈,感悟‘凡俗大道’的修行者。”
“修行者?” 李大爷愣了愣,随即眼睛瞪得更大,拉着魏所的胳膊,激动地说,“小魏,你可真厉害!居然认识神仙!”
这话一出,屋里瞬间安静了 —— 张大妈也反应过来,看着王道长等人的眼神,从好奇变成了敬畏:“你们…… 是神仙?”
王道长正想解释 “是修行者,并非神仙”,却被魏所抢先开口:“大妈,大爷,他们就是喜欢研究传统文化,不是什么神仙,别听他们瞎说。”
可李大爷已经信了,指着墙上的福字:“我说呢!难怪我觉得你家今年的福字比往年亮堂,原来是有神仙坐镇!”
张大妈也跟着点头,小心翼翼地看着桌上的锦盒:“那这些…… 都是神仙送的礼物?”
“都是心意,您放心用。” 魏所笑着安抚,心里却在叹气 —— 这下好了,又被当成神仙了。
一群修仙大佬看着这一幕,心里却炸开了锅 ——
王道长:“前辈果然深不可测!以凡俗身份掩盖神仙之实,让凡俗友人在无敬畏之心下,自然流露真情,这便是‘和光同尘’的最高境界!”
天启:“张道友、李道友对前辈的信任,是‘凡俗道心’的体现 —— 不以外在身份取人,只以真心待人,这正是前辈要传授的‘人情大道’!”
洛千雪:“检测到‘神仙’二字出现后,屋内‘生机场’波动更强烈,这说明凡俗对‘未知的敬畏’能激发潜在生机,此发现需立刻记录!”
魏所没理会他们的脑补,陪着张大妈和李大爷聊了会儿家常,问了问村里的近况,又叮嘱他们天冷注意保暖,才带着一群人往回走。
出门时,张大妈和李大爷一直送到院门外,对着他们连连道谢,眼神里满是敬畏和感激 —— 在他们眼里,这群 “神仙” 能来拜年,是全村的福气。
走在雪地里,狗蛋拉着魏所的手,好奇地问:“魏大叔,张大妈和李大爷为什么说他们是神仙呀?”
“因为他们穿得好,送的东西贵重,看着不像普通人。” 魏所笑着揉了揉他的头,“但咱们知道,他们就是一群喜欢瞎琢磨的人,不是什么神仙。”
身后的王道长却把这句话记在玉简上,郑重地对弟子道:“前辈教诲的是!‘外在皆虚妄,本心方为真’,修行者不应执着于身份表象,当以凡俗之心待人,这便是‘拜年大道’的核心真谛!”
回到苟活宗,院子里已经来了不少人 —— 都是各大宗门派来 “拜年悟道” 的弟子,手里捧着各种礼物,整齐地站在雪地里,等着魏所回来。
魏所看着眼前的阵仗,彻底没辙了 —— 看来,这个年,是没法安安静静待着了。
但看着身边蹦蹦跳跳的狗蛋,怀里缩着的小白狐,还有虽然 “不正常” 却总能带来欢乐的修仙大佬们,心里又觉得暖暖的 —— 过年不就是这样吗?热热闹闹,有身边的人陪着,有邻里的温情,有说不完的家常,这比任何大道都让人踏实。
而他不知道,“拜年大道” 已经传遍了整个村子 —— 村民们都知道,魏所家来了群 “神仙”,还去给张大妈拜了年;李大爷逢人就说,他亲眼见过神仙,还和神仙说了话;甚至有村民偷偷来到苟活宗院外,对着大门拜了拜,希望能沾点 “神仙的福气”。
雪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魏所站在院子里,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琢磨着:等过了年,就带着狗蛋去镇上买些新的菜种,开春了把菜地种得更热闹些;再给小白狐做个暖和的窝,给大黑多买些骨头……
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着,守着身边的人,种着自己的地,吃着热乎的饭,这就是最好的 “苟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