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莲灯的混沌清光,化作无边无际的莲海,每一片花瓣都流淌着开天辟地之初的造化气息。
清光所至,云霞驻足,风雷偃息,仿佛将这片空间从三界中暂时剥离了出去。
而与之抗衡的,是杨戬那足以撕裂苍穹的绝世锋芒!
三尖两刃枪化作亿万道银色电蛇,每一击都蕴含着裁决万法的天规律令之力,疯狂地冲击着清光壁垒,发出令星辰都为之震颤的铿锵之鸣!
大禹开山斧的虚影更是沉重如山岳,引动九地玄黄之气,每一次劈斩都仿佛要重新划定江河,将那混沌莲海强行劈开。
光华疯狂碰撞,道则碎片如雨般飞溅。
若非宝莲灯光华笼罩,并且决战华山之上云海之上,否则是两人交战逸散的余波,便足以将长安城夷为平地。
若是如此,这可是天大因果了。
杨婵立于清光核心,秀发飞扬,面色微微发白,虽仗着至宝之威能与兄长抗衡,但杨戬含怒出手,法力滔天,杨婵是在勉力支撑。
当看到了李风安然步入贡院的景象。
杨戬震惊看向杨婵,带着不可思议。
“三妹!你……你竟让他去参加科举?!”
杨婵趁此机会微微调息,淡淡说道:“李风去科举,凭自身才学求取功名,堂堂正正,有何不可?二哥,你为何偏偏要揪着他不放?”
“有何不可?”
杨戬要被气笑了:“你被他引动道心,深陷情劫而不自知!如今更是动用宝莲灯,为了他与兄长兵戎相见!你还问我有何不可?”
“情劫?”
杨婵此刻心中有阵阵的悸动,难道,我真的李风动情了?
杨婵也不知道,不过自己是清白的,立刻反驳。
其实,这段时间杨戬一直折磨自己,而杨婵还停留在第一次争吵的状态,而李风压根不知道这件事。
也就是说这一年,对于这件事,杨戬的进展到了三级深水区,杨戬还停留一级刚刚争吵阶段。
“二哥,你为何如此执迷不悟,认定他便是我的劫?我与他论道修行,追寻本心,何劫之有?”
“执迷不悟的是你!”
杨戬立刻何止:“此人来历蹊跷,卷入天庭重案!他入白虎岭,取得披香殿失窃的《纯阳天仙诀》,更化解了那玉女尸骨成精的煞气!此案关乎天庭律法尊严,追查到底乃我司法天神职责所在!”
“莫说他只是去考科举,就算他今日金榜题名,受天子册封,只要案情未清,我杨戬,一样可以追查到底!三妹,你护得了他一时,护得了他一世吗?快些让开!”
“二哥…你就这么执意认为,他…是我的劫?”
杨戬没有丝毫动摇:“非是我执意,而是你命里必有此劫,如今因果纠缠!你与他相遇,便是劫起之时!你如今种种悖逆之行,正是深陷劫中,心智蒙尘的征兆!”
杨戬自然是清楚杨婵有情劫未渡。
故而觉得可以让刘彦昌练练手,但是此刻杨戬认为杨婵已经是劫气甚大了。
听闻此言,杨婵手中的宝莲灯清光流转。
“既然是命中注定,二哥认定他是我的劫…”
杨婵抬起眼,目光穿透清光,直直迎上杨戬锐利的视线,一字一顿道。
“那便让我就先认命,先历此劫吧。”
“什么!”
杨戬瞳孔骤然收缩,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杨婵的语气平静得可怕,仿佛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
“若他真是我的劫,避,是避不开的。二哥你神通广大,能拦住他,可能拦住我的心?今日你将他擒回天庭,了结此案,那这道劫便算过去了吗?还是说,会化作更大的心魔,永远横亘于我的道途之上?”
“是劫,便直面它。是缘是劫,不由你定,也不由天定,当由我亲自走过,方能知晓。二哥,你若真为我好,便不要做那个阻道之人。”
杨戬听后,顿时愣住了,也不在动手,杨婵的理论没有问题。
既然命中注定有劫,那么拦住还有用吗?
“你说的对,这个劫必须要渡,可是,二妹,你情劫凶猛,为兄不忍你走到那一步!”
太极殿内,金砖铺地,蟠龙柱巍峨。
唐皇李世民身着常服,负手立于巨大的山河屏风前,目光如炬,凝视着西方辽阔的疆域。
袁天罡与李淳风静立在下首,周身道韵与这煌煌殿宇的帝王之气相互交融,却又泾渭分明。
“袁师,李师。”
李世民缓缓转身,声音沉稳有力:“那位愿为我大唐西行的李风,可已安然进入贡院?”
袁天罡上前一步,执礼回道:“陛下圣鉴,李风道友已按时入场,此刻当在号舍之中,静心应试。”
“甚好。”
李世民微微颔首,脸上却无多少喜色,反而掠过一丝深沉的凝重。
“两位仙长乃世外高人,当知朕之心意。丝绸之路,商贸往来尚在其次,朕要的,是这条连接万邦的血脉,彻底畅通!是要将我大唐的律法、威仪、文明,普照那些化外之地!”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代雄主的勃勃野心,眼中仿佛有烈焰在燃烧。
“然而……西域之路,早已非人间坦途,朕之前,曾有无数人欲要打通西域,历几百年而无功,凡是西去之人,皆被阻,听闻,那阻路的妖魔,喜好将所食之过路人的头颅,风干成链,一串串挂在脖颈之上,以彰其凶威!那妖魔据传身高数丈,形如夜叉,以人为食,盘踞要道,已成我大唐西进之心腹大患,亦是我天朝上国颜面之殇!”
袁天罡适时上前,稽首道:“陛下,此前西行遇阻者,多为僧侣。我道家之法,上应星辰,下制妖魔,自有不同。陛下今遣使西行,乃承天应人之举,自有天道庇佑,或能荡涤妖氛,廓清寰宇。”
李世民闻言,脸色稍霁,似是想起了什么,问道:“二位仙长举荐的这位李风年纪轻轻就已至先天,朕观其名,亦姓李?莫非与我陇西李氏有渊源?”
李淳风上前一步,从容应道:“陛下圣明,据贫道与袁师考究,一笔难出二李,西域诸国之李姓并无任何其他出处,与陛下一般,乃与老君当年化胡为佛,西出函谷之时,遗泽西域或与陛下同源。其姓为李,正合道祖之姓,此乃冥冥之中,自有道缘。”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抚掌笑道:“妙哉!圣祖化胡西行而留西域李姓,朕之祖上,亦曾为西凉武昭王,经营西域。后来西凉国破,其中一只血脉西迁西牛贺洲,如此说来,这李风,或许追根溯源,与朕之李姓,亦算是同源之族亲了?”
李淳风听后连忙说道:“陛下,待其科举提名之时,可取宗族世谱检看,是否为武昭王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