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听后,自然是大为震惊,立刻询问:“还请先生指教一二!”
而此刻李风心中感叹,内心也开始盘算。
“王玄策……这位可是传奇啊!”
这个名字,在李风所知晓的那个属于地球的未来里,代表的绝非仅仅是一个科举高中的士子,而是一人灭一国,以大唐使节之名,扬威异域的绝世狠人!
是真正能将大唐意志贯彻到极致的传奇使者。
虽然四大部洲并非地球的大唐,那么任何在地球史册留下名字的人,让自己在南瞻部洲的大唐遇到,就绝不简单。
加上此人的生辰,磅礴的气象,也已经说明绝非是简单之人。
“我谋求那大唐使者身份,更多是为西行求一护身符,借的是南瞻部洲人族气运的势。而眼前这位……本身就是势的化身,是真正能代表大唐意志的真唐使!”
李风的思维飞速运转,一个更加合理的想法迅速成型。
“他明年科举,以他命格气运,高中是必然。我与他同期参考,若能同榜登科,便是天然的同年之谊,此乃官场最牢固的纽带之一。”
“再者正式的国使出使,绝非一人可成。需有正使、副使,方显郑重,方能代表完整的国家意志。我若为正使,他……便是那最完美、最无可替代的副使!”
这个想法的出现,让李风感到一阵豁然开朗。
他之前的计划,更多是借势,是独行。
但若能得王玄策为副手,那这西行之路,将不再是单纯的求法之旅,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名正言顺的大唐意志延伸!
在袁天罡的安排下,自己为正使,而一个拥有雷霆手段与不世胆魄的副使。
这样的组合,才能在那妖魔遍地、仙佛博弈的西牛贺洲,真正地打开局面,而不只是被动地寻求庇护。
李风知晓,使节之仪,关乎国体。
一人为使,纵有通天之能,在旁人眼中,亦可能被视为独夫游说,其言可代表个人,亦可代表权宜之计。
这如何能体现煌煌大唐,天朝上国的森严法度与万钧意志?
所以真要是派遣西行,那么正副二使,缺一不可!
纵然是杨婵跟随,也不过是私人,跟大唐无关,大唐需要真正科举遴选出来的进士为使者。
一般而言,正使持节,掌决策应变之权,如国之头脑,副使协理,负监督执行之责,如国之臂膀。
二者同在,方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微缩的大唐意志。
因为此制,是为了杜绝一言堂。
使节在外,天高皇帝远,若无副使制衡监督,其心若偏,其行若谬,则国家蒙羞,使命尽毁。
有副使在旁,大事需共商,文书需共署,才能拥有真正的执掌气运。
想到这里,李风对接下来的道路豁然开朗。
至于说刚刚进士的人能不能为副使,这个是不会有人争抢的,因为西行妖魔遍地,世家子弟是不会抢这个差事,曾经张骞的经历,可是九死一生。
而且,已经出现了九个前去取经的僧人,全都横死在半路了......
虽然说后来班固也西行了,这是建立在张骞已经打通了丝绸之路的前提下,张骞之前西域可是完全未有人前去,而班固去的时候已经是丝绸之路开通了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这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路,班固西行就是容易的多。
而如今的西行,唐皇欲行汉武之路,如今是乱世初定时期,如果有小地图的话,西域早就是漆黑一片的未知地带了,哪怕他是一个刚刚上榜的进士,也不会有人跟他抢的。
至于说王玄策会不会去,李风相信他会去的,因为他有野心,有魄力,还有是他命中注定功成名就之地!
想到此处,李风看向王玄策消失方向的眼神,已从最初的欣赏,变为了一种结交。
“必须结交此人。”
这是此刻李风坚定的一个想法。
“今日卦象,风火家人,风助火势,火助风威,或许应验再此啊!前面是风火,莫非是应验在王玄策身上,而后面的家人,李风看向旁边的杨婵,可不是如同家人一般,同行悟道!”
看着眼前王玄策的求知之心,李风做出解释。
“阁下之命,壬子为阁下之身,属于浩瀚之长河,戊申为雪山融水,丙戌为太阳照耀,乙巳则为草木生长,阁下之五行皆为有情有义,明年为戊辰年,辰为龙,又为海,阁下这壬子长河,浩浩荡荡绕行群山而入海,如此格局,气运自成,何须前来问卜,徒增疑虑?”
王玄策不甚了解,但是此刻却不明觉厉了。
袁守城抚须而笑,眼中满是激赏与了然,并未直接回答王玄策那震惊的目光,而是先对李风颔首致意。
“道友这番论断,妙极!不以枯骨断命,而以气象观人。直指本源,豁达通透,已得相术三昧,更在术数之上。”
袁守城这才将目光转向犹自处于震撼中的王玄策,为李风的论断落下最后的注脚!
“李道友指你为浩瀚长河,老夫便再送你一言,长河入海,其势必不可挡。然入海之前,必经峡谷,遇暗礁,此非劫难,乃是砥砺你水势,助你积蓄雷霆万钧之力。你且安心而去,明年辰月,静待风云化龙便是。老夫可为你断言,必然前十!”
王玄策听后只觉得一股前所未有的信心与暖流涌遍全身,数月来的焦虑不安顷刻间烟消云散。
“承先生吉言!若他日果真如愿,王玄策必来重谢,不知何需要准备什么?”
袁守城淡然说道:“无需担忧,随心而动即可!”
李风见此,稍微思量说道:“王兄弟命数不凡,在下李风,先助王兄弟高中!高中之后,会有一件大机缘之事,应在西行大事,若有胆量,可流芳百世,到时需看阁下取舍!”
“多谢李兄吉言...........胆量?若是西行开疆,王玄策何惧之有!”
天庭,司命殿。
此处并非金碧辉煌的宫阙,而是一片无尽的虚空,唯有无数条流淌着星辉与命运符文的光带在缓缓流转,静谧而威严。
这里是三界众生命籍的存放之所,每一道光带,都代表着一条生命的轨迹。
杨戬的身影出现在这片虚空之中,银甲黑袍,额间天眼微开,流转着勘破虚妄的金芒。
值守此地的仙官见到他,立刻躬身行礼,不敢有丝毫怠慢:“参见二郎真君。”
杨戬微微颔首,声音冷峻,不带丝毫感情:“查一人,名曰李风,近期活跃于南瞻部洲大唐境内。”
“谨遵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