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暮雨晚来 > 渡口飞舟

渡口飞舟

    “船家,撑好船等我们!”沈砚朝着那艘乌篷船大喊一声,随即猛地调转马头,马车朝着码头侧面的石阶冲去——那里离乌篷船最近,却是一段陡峭的下坡。

    瘦脸汉子见状,厉声喝道:“别让他们上船!”黑衣汉子们加快脚步围堵,可马车已然冲下石阶,车轮碾过碎石发出“咕噜噜”的巨响,惊得周围登船的行人四散躲避,场面顿时混乱起来。

    “跳!”待马车冲到岸边时,沈砚一把推开阿石,自己也紧随其后跃向乌篷船。张石与张木紧随其后,借着车身的惯性纵身一跃,稳稳落在了船板上。船家早有准备,见四人都已上船,当即挥起竹篙狠狠撑向岸边,乌篷船借着推力,缓缓离岸。

    “快!撑船追!”瘦脸汉子气得咬牙,转身跳上岸边一艘闲置的快船,几个黑衣汉子也纷纷涌上船,抄起船桨奋力划动,快船朝着乌篷船追来。

    “船家,再快些!他们追上来了!”阿石扶着船舷,看着越来越近的快船,急声喊道。

    船家哼了一声,手臂青筋暴起,竹篙在水中不停点动,乌篷船如同离弦的箭一般往前冲。可那快船本就比乌篷船轻便,又有五六人同时划桨,距离还是在一点点缩小。

    “这样下去迟早被追上!”张木抄起船上的鱼叉,朝着快船挥了挥,“不如我掷鱼叉打乱他们的节奏!”

    “不可,太危险!”沈砚拦住他,目光扫过船尾堆放的渔网与陶罐——里面装着船家准备售卖的腌鱼,罐口封着厚实的麻布。他眼睛一亮,对阿石道:“把陶罐都搬过来,倒上些水!”

    阿石虽不解其意,却还是立刻照做。沈砚解开陶罐封口,将随身携带的伤药粉倒了大半进去,又掺了些船家备用的辣椒粉,搅匀后重新封上麻布,只留一个小口。

    此时快船已追到离乌篷船不足两丈远,瘦脸汉子手持短刀,厉声喊道:“沈砚,再不把东西交出来,我就砍断你们的船桨!”

    “给你们送些‘好东西’!”沈砚大喝一声,抱起陶罐朝着快船掷去。阿石与张石也纷纷效仿,三四只陶罐接连飞向快船。

    黑衣汉子们以为是石块,纷纷挥刀格挡,陶罐被劈碎的瞬间,混着药粉与辣椒粉的腌鱼汤汁四溅,洒得他们满脸满身。药粉本就带着刺激性,混着辣椒粉更是呛得人睁不开眼,连连咳嗽,手中的船桨也乱了章法。

    “咳咳……什么鬼东西!”瘦脸汉子抹着脸,视线模糊,竟一时看不清前方的路。快船失去节奏,猛地撞到一处暗礁,船身剧烈摇晃,几个站不稳的黑衣汉子直接掉进了水里。

    趁着这个间隙,船家再度发力,竹篙狠狠一点,乌篷船瞬间拉开距离,朝着河中央驶去。岸边的瘦脸汉子气得暴跳如雷,却只能看着乌篷船越来越远,最终变成河面上的一个小黑点。

    直到彻底摆脱追兵,众人才松了口气,纷纷瘫坐在船板上。张石擦了擦汗,对沈砚赞道:“沈公子这主意太妙了!不然咱们今天肯定逃不掉!”

    沈砚笑了笑,看向船家拱手道:“多谢船家鼎力相助,大恩不言谢。”

    “举手之劳罢了。”船家摆了摆手,“柳婆婆当年救过我家小子的命,帮你们也是应该的。再过一个时辰,就能到对岸的清溪镇,从那儿转官道去临江镇,就安全多了。”

    阿石靠在船舷上,望着滔滔河水,忽然想起柳婆婆,语气低落:“不知道婆婆现在怎么样了……”

    沈砚沉默片刻,握紧怀中的玉牌与铜符,沉声道:“等我们到了临江镇找到苏珩先生,集齐力量,一定回来雾隐山,查明婆婆的下落。”

    张木也点头附和:“没错!到时候咱们联合落霞村的猎户,定能把影阁的杂碎赶出去!”

    船行至河中央,风渐渐大了起来,吹动着船帆鼓鼓作响。沈砚站在船头,望着远处朦胧的河岸,心中愈发坚定——他不仅要找到全本《百草秘经》,还要护得身边之人,更要为青枫药谷与柳婆婆讨回公道。

    一个时辰后,乌篷船缓缓靠岸。清溪镇的码头虽小,却也热闹,往来的商贩络绎不绝。张石与张木要返回落霞村报信,二人与沈砚、阿石拱手作别,约定日后若有消息便互通有无。

    沈砚与阿石谢过船家,背着行囊踏上清溪镇的石板路。按照船家的指引,他们要先在镇上寻一辆前往临江镇的马车,尽快与苏珩汇合。

    刚走到镇口的马车行,却听到旁边的茶摊上传来两个茶客的议论声,隐约提到了“临江镇”“药铺”“影阁”几个字眼。沈砚心中一动,拉着阿石悄悄走了过去,装作喝茶的样子,仔细听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