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中捉鳖。
    “抓贼!”
    “来人啊,有刺客!”
    齐文昊在里面喊,柳乘风在外面喊。两人的喊声同时响起,打破了贡院的寂静。
    黑衣死士心里一惊,他没想到自己暴露了,更没想到对方反应这么快。他使劲拉门栓,可门被里面和外面两股力量顶着,根本拉不动。
    “什么人!”
    “快,在那边!”
    巡夜的兵丁被惊动,十几支火把很快围了过来。
    带头的校尉看见房门关着,里面却有撞击声,立刻下令:“撞开!”
    几个兵丁合力一脚,不怎么结实的房门被踹开了。
    火光照进屋里,把一切都照得清清楚楚。
    黑衣死士被堵在门后,手里正捏着两份卷子。
    一份,是齐文昊那份字迹有力的《黄河策》。另一份,则是他用来偷换的假卷子。
    人赃并获。
    看到明晃晃的刀枪,黑衣死士知道自己跑不掉了。他眼神一横,为了不连累自己的主子,猛的一咬牙。
    藏在牙里的毒囊破了。
    “呃……”
    黑衣死士喉咙里闷哼一声,嘴角流出黑血,身体一软,倒了下去,当场就没了气。
    线索断了。
    但这偷换考卷的大罪,证据确凿。
    消息很快传到了灯火通明的阅卷室。
    王御史正端着茶,不安的等着死士的消息。一个下人慌慌张张的跑进来,在他耳边说了几句。
    当听到“人被当场抓住,已经服毒自尽”时,王御史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碎了。
    他的脸一下子就白了,好像纸一样。
    完了。
    另一边,李侍郎早就从幕僚张承那里得到了提醒,此刻听到汇报,脸上没什么意外,只有一片冰冷的杀气。
    很快,负责现场的校尉,把那两份从死士手里缴获的考卷,恭敬的呈了上来。
    李侍郎没有看那份他早就熟悉的《黄河策》,而是拿起了那份字迹差、内容空的假卷子。
    他站起身,一步一步,慢慢走到身体发抖的王御史面前。
    整个阅卷室,一点声音都没有。
    李侍郎把那份假卷子,轻轻放在王御史的面前,眼神冰冷,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王大人,你还有什么话说?”
    王御史的身体控制不住的颤抖。
    他的眼睛死死盯着桌上那份字迹拙劣的伪作,再看向李侍郎那张毫无表情的脸,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
    人证,是那个宁死不肯招供的死士。
    物证,就是眼前这份偷梁换柱的卷子。
    虽然死无对证,但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是谁有动机,也有能力,在戒备森严的贡院里做出这种事。
    “王大人,”李侍郎的声音很平淡,“我只知道,科举是国之大典,舞弊等同谋逆。这件事,我会原原本本,奏明圣上。”
    奏明圣上。
    这四个字让王御史的大脑一片空白。
    他知道,李侍郎不是在开玩笑。以这位清流领袖的脾气,他一定做得出来。
    这件事要是捅到皇帝面前,不管最后能不能查到他头上,一个失察的罪名是跑不掉的。他经营了一辈子的官场声誉,还有他背后的地方势力,都会受到沉重打击。
    王御史的额头上,冷汗一颗颗的往下掉。
    王御史看了看那份大胆的《黄河策》,又看了看李侍郎那双不带任何感情的眼睛,他知道,自己败了。
    败得很彻底。
    过了很久,王御史整个人都垮了下去,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李大人,此事…是本官识人不明。”
    这就是认输了。
    李侍郎的眼中闪过一丝冷笑。扳倒一个地方大员不容易,但借这个机会,为那个寒门学子讨回一个公道,却不难。
    “既然这样,那齐文昊的卷子,就按原作来评。”李侍郎平淡的说。
    王御史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知道自己没有反对的余地,但他不能让齐文昊当第一。这是他仅剩的颜面,也是给背后的人一个交代。
    “这小子的策论想法是新奇,但行文太过狂放,不够稳重。把他列为解元,恐怕难以服众。”他沙哑的争辩。
    李侍郎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最终,李侍郎点了点头。
    “解元,柳乘风。亚元,齐文昊。”
    这算是一个妥协。
    乡试放榜的日子终于到了。
    贡院门外挤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上万名读书人伸长了脖子,等着看结果。
    “快看!放榜了!”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人群一下子骚动起来。
    一张巨大的黄榜,被几个官兵合力,高高挂在了墙上。
    无数双眼睛都死死的盯着那张榜。
    所有人都从后往前,紧张的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突然,人群最前面响起了一阵巨大的喧哗声。
    “解元,柳乘风!”
    “亚元,齐文昊!”
    两个名字高高的挂在榜首,非常显眼。
    “是他们,真的是他们!”
    “风骨双杰,竟然都考上了!”
    “我的天,一个解元,一个亚元。咱们省城乡试,从来没出过这种事!”
    人群一下子就炸开了。齐文昊和柳乘风的名字,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省城。
    人群里,齐文昊和柳乘风并肩站着。
    柳乘风看着榜上自己的解元之名,又看了看紧跟在后面的亚元齐文昊,他脸上没什么得意的神色,反而转过头,有些歉意的看向齐文昊。
    他知道,单凭那篇策论,这个解元就该是齐文昊的。
    齐文昊却只是微微一笑,对着柳乘风用力的点了点头。
    两人心里都明白。
    就在这时,一个青衣小帽的仆从穿过人群,恭敬的来到齐文昊面前。
    “齐公子,我家侍郎大人有句话让我带给您。”
    仆从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的复述。
    “你的文章很好,名次委屈你了,不是你的问题。”
    “京城会试,我等你。”
    齐文昊呼吸一顿,他朝着贡院深处巡抚大堂的方向,深深的鞠了一躬。
    他知道,自己这次赌对了。
    “捷报——”
    “望江县齐文昊,高中本届乡试亚元——”
    好几名报喜的官差快马加鞭,敲锣打鼓,从省城出发,奔赴各地。
    当响亮的喜报声冲进望江县城门时,整个县城都沸腾了。
    “什么?齐案首考中了?”
    “是亚元!全省第二名!”
    “老天爷!咱们望江县要出大官了!”
    整个望江县一片欢腾。
    这时,县城另一头的赵府,却是一片死寂。
    喜报的声音也传到了这里。
    躺在病床上,早就中风瘫痪的赵员外,在听到“齐文昊”、“亚元”这几个字时,本就浑浊的眼睛猛的瞪得滚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