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秀和苏瑾的谈话内容很快就传到老夫人那里。
老夫人冷笑一声,“这个云秀,到底是不如三丫头沉得住气。”
她对周妈妈道:“云秀说的没错,那沈家小姐不是泛泛之辈,咱们苏家云舒跟她比都要逊色很多,云瑾虽然展现了一些才华,也的确还弱了些。哪怕学完了大家闺秀礼仪规矩,也不一定能稳操胜券。”
她思索了半晌然后吩咐:“拿着我的帖子,去重金聘请云华阁的老供奉孙大家,她在织造衙门干了一辈子,对宫廷织造的规矩花样门儿清,请她来给瑾丫头点拨点拨。”
“再去找老三,让她把家里库房中那些收藏的各地上贡的织物样本都找出来,给瑾丫头送去,让她知己知彼开阔眼界。”
“另外,跟严嬷嬷说,规矩礼仪差不多了就行,不必追求完美,免得磨掉了灵气。剩下的时间,多教教瑾丫头皇宫的形式分寸,人际关系,哪些人能动,,哪些人不能惹,这些才是保命立身的根本。”
老夫人一番安排之后,苏家所有的资源都像苏瑾倾斜。
严嬷嬷得了老夫人的话,对苏瑾的训练做出了调整。不再抓着一些细节不放,转而开始教授宫廷机构设置,各位主管女官的性情背景和一些潜规则,并经常出考题让苏瑾回答。
经过这么一调整,苏瑾学习起来轻松了很多。
团队人员也没有那么紧张了,给目前的工作起名在线长心眼。
“若是在廊下遇到一位面带愠色的尚工,你当如何表现?”
严嬷嬷问了一个关于社交的问题。
技术部小李不解:“看见领导生气躲开就是,这种基础问题也是学习内容?”
公关部小陈对这种情况最专业。
【这个问题是考察反应能力的,还考察对宫廷人际关系的理解】
【这是考题,回答建议:避其锋芒,展现谦卑姿态,侧身避让,垂首敛目道一声‘大人安好’待其先行。】
老王点评:【小陈答案标准,但是缺乏亮点。最好能结合商户女身份背景,增加差异化优势。】
苏瑾回了项目组一个安静的表情。
“别唠叨,这种小事情我能应对。”
她还是参照了小陈的方案:“回嬷嬷,当侧身避让,垂首道大人安好。待其先行。”
若是在宫里真的遇到这种情况,这标准答案也未必正确。
苏瑾低眉垂眸,虽然不抬头,也能察觉严嬷嬷的表情。
只听严嬷嬷道:“心思活络是好的,但是宫廷之中,最忌讳心思过于活络。分寸要把握好!”
“谢嬷嬷指点。”
严嬷嬷又道:“三小姐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快。听闻你此前经营染坊,做得风生水起。想必对于织造之道,也颇有心得吧?”
苏瑾不知严嬷嬷这话是什么意思,拉家常还是考题。
“嬷嬷过奖,瑾儿只是略懂皮毛,不敢妄称心得。”
严嬷嬷盯着她,继续问:“那依你看,如今江南织造,最缺的是什么?”
这果然是一个考题。
老王发出警告:【苏总,这道送命题,注意立场。】
小陈给出建议:【从宫廷需求角度切入,展现格局!】
小李直接传输资料:【已调取织造府近年奏折摘要!】
苏瑾略微沉吟,从容答道:
“回嬷嬷,瑾儿浅见,江南织造,技艺已臻化境。所缺者,或许并非技艺,而是应时而变的巧思和用心。譬如,将山水意境融入寻常缎匹或根据四季更迭设计不同主题的纹样,让织物不仅能遮衣蔽体,更能传达情谊,彰显天家气度。”
严嬷嬷又问:“听闻苏家以商立家,三小姐想必于术数一道颇为精通?”
公关部小陈评价:【这是陷阱题,承认显得商贾气过重,否认又显得自己无能。】
苏瑾这边已经不卑不亢回答:“家中长辈确是以此要求的,不敢说精通,只是略知皮毛。”
严嬷嬷目光没有波澜,继续进入下一题。
苏瑾大致摸清楚了,没有反应就是回答正确。
“你这身衣服的颜色很好看,是你们家染坊出的吗?”
苏瑾温婉一笑,手轻轻拂过衣袖:
“不过是家中寻常织物,当不得谬赞,江南织造巧匠辈出,精美之物数不胜数,我家染坊也只不过是恪守本分。”
公关部小陈继续评价:【苏总厉害,加了一串长尾词,点了自家还捧了江南,格局瞬间打开。】
财务部张姐表示看不懂。
“为什么要这么绕,‘谢谢,是我们家染坊出品的’难道不是标准答案?”
老嬷嬷太严肃,只是单纯听苏瑾回答并没有给出标准模版。
她见一连串测试下来,苏瑾始终应对得体,言辞有度,还不忘维护自身和家族体面。
最终评价道:“三小姐,老身能教的,都已经倾囊相授,你天资聪颖,心性坚韧。只要不行差踏错,必会有所作为。”
“老身在内廷多年,见过太多沉浮。有时候并非你做的不好,而是你做的太好,碍了别人的眼。锋芒太过,易折。而藏锋过深,则永无出头之日。”
“多谢嬷嬷教诲。”
严嬷嬷看着苏瑾,虽然她看不透这个女孩子是怎么想的,但是念在谦恭有礼毫无差错份上又提点了两句。
“织造府遴选,要的不仅是懂规矩的人,更是会做事,会看势的聪明人。你于经营之道既有天赋,这便是你最大的依仗,但是切记,再内廷,做事第二,做人第一。”
严嬷嬷这番话说完,项目部老王首先赞了四个字:【这位老嬷嬷真是金玉良言!】
财务部也张姐发了一条:【此条信息价值千金,已经标记为重要无形资产!】
严嬷嬷并不知道,她只教了一个人,还有一个团队在跟她学,称赞她呢。
苏瑾结合团队的资料库补充,心中已经勾勒出一幅宫廷匠人生存守则和人际关系地图。
老夫人请来的孙大家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苏瑾在她的指点下,对于这个时代的织物特性工艺难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中飞速流逝,初选临近,苏府的气氛也有些微妙的凝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