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正月十五,很是热闹。
    队伍控制区内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点起了花灯。
    队伍还给放了烟花,那烟花,可是漂亮着呢。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漂亮的烟花。
    过去的这一年,虽然算不上是风调雨顺。
    但是收成却比前年好了许多。
    这些新来到陕北的队伍,在开春的时候,派出来了不少的大铁牛。
    只要是它们能够上去的地方,就帮着老百姓翻地耙地。
    它自己爬不上去的地方,队伍的人就把它给抬到了土塬上去翻地。
    那个大铁牛力大无比。
    那地翻得的可是深极了,那是牛拉的犁头,累死也翻不出来的深度。
    而那个大铁牛拖着的,连在一起的大耙子,能把那些翻出来的大土块打的稀碎。
    上手一抓,都能从指头缝中漏出来那种。
    这样的地,都不用牛,就是用人起垄都不费劲。
    在这漫漫的黄土高原上,从来都是缺水的。
    庄稼汉们只能靠天吃饭。
    老天爷高兴了,就给你下点雨,要是什么时候不高兴了。
    那要么就是不下雨,要么就是下起来没完,非要冲了你不可。
    可是自从有一伙人,用马车拖拉着一些大铁家伙,开始给乡亲们到处打水井的时候。
    乡亲们吃的和浇地的水就再也不缺了。
    那些大铁家伙,只要吃进去了煤,就能发出呜呜的声音。
    然后带起来一个大木头架上的铁管子,就把那地给钻了个窟窿。
    那地下的水,就咕咚咕咚的冒了出来。
    他们走的时候,还给留下了一个小的,吃煤的小铁家伙。
    它一动起来。就能让一个叫什么水泵的东西,把那水井里的水,给送到木头槽子或是陶土槽子里。
    那木头或是陶土槽子,就把那水井里的水给送到了地里。
    陕北的乡亲们,祖祖辈辈过了几千年,就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东西。
    几千年来,打水井从来都是一个要命的活计。
    为什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因为弄不好那挖井人,就会被埋在那水井里。
    而现在这些队伍里来的人,就这么三下五除二的,就把水井给打好了。
    这可是让所有的乡亲们都开了大眼界了。
    可是那些队伍里的人还说,他们的那个叫什么陈厂长的,说这个打井的大铁管子不好用。
    说什么这铆接的管子就是没有无缝钢管好用。
    打不了硬地方,只能欺负一下软土层。
    等以后有了无缝钢管,就连石头底下的水都能给它打出来。
    现在村里有了浇地的水井,也有了能让全村人喝上水的手压井。
    这乡亲们的日子可算是越过越好了。
    虽然用了这队伍给打的水井浇地。
    年底秋收的时候,得多给点粮食,算是打井的花费了。
    不过这不也是应该的吗?
    这种地方,你就是想请打井的过来,那些打井的师傅都不愿意来呢。
    更别说有的村子运气好,还能打出来甜水井呢。
    那水井里出来的水可好喝了,根本就喝不出来什么苦涩味。
    那有了甜水井的村子,就是说亲,那姑娘们都更愿意嫁过去。
    不过也有一点不好。
    就是村里面,对那个吃煤的,叫蒸汽机的小家伙看的严。
    也不让它天天都把水给提上来。
    说是什么队伍里说了,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
    这地下面的水也是有数的,要给儿孙们留点,要省着用。
    浇地的水够用了就行,人也得上手去浇地,不能那么随便漫灌。
    乡亲们虽然也想偷点懒,让那水就那么流到地里去。
    可是听了村长传达了队伍里的话后。
    知道这水是给子孙后代留的,也就不再想着偷懒了。
    人活这一辈子,不就是给儿孙们活的吗!
    结果这一年下来,几千年来都没有真正被翻透过的土地,被翻透了,透气了。
    那水也给的足了。
    还有那硝池里的粪肥沤的也好。
    这一年来,虽然老天爷给的雨水不多。
    但粮食收成还算是不错的。
    除了全家吃饱饭,还能剩余上不少呢。
    这是多少人,一辈子都难见过一回的好年景啊。
    乡亲们过了一个好年。
    陈常在也和陈团长、刘政委、何政委还有许副厂长他们,也过了一个热闹的正月十五。
    这天晚上,陈常在很难得的多喝了几口酒。
    然后他就醉眼朦胧的,开始给大伙畅想着,未来的国家会是多么强大。
    “那时候,咱们的天空上,一定会有着咱们自己生产的,在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
    是那种任何国家也打不过的飞机。
    那时候,咱们地面上跑的,也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全世界最先进的坦克。
    我们的大海里,守卫我们海疆的,也一定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全世界最先进的军舰。
    到那个时候,看谁还敢来欺负咱们。
    谁敢来,就干死他们。”
    “对,干死他们。”
    几个被酒精刺激的血脉喷张的汉子们,齐声喊道。
    这一夜,陈常在睡得很沉。
    他好像又回到了那个9.3大阅兵的日子。
    可是他不再是从电视里看了。
    他好像站在了很高很高的地方。
    看着那天空中飞过的战鹰,看着那地面滚滚的铁流。
    看着那威武的战士和欢歌的人们。
    渐渐的,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淡去了。
    陈常在慢慢的睁开了眼睛。
    自己又回到了窑洞中。
    “老师,现在天气晴朗,微风,是否可以放飞气球。”
    陈常在看了看天。
    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还没有什么风,是个试验的好时候。
    “放飞吧,记得记录数据。”陈常在说道。
    “是,老师。”负责放飞气球的学生,接到命令后,就向着气球放飞地点跑去。
    他们现在要放飞的是一个直径有五米的,橘黄色氢气球。
    氢气球是用细麻丝编的,内外都涂了一层薄橡胶层。
    氢气球下面有一根编织进了几根细钢丝的细麻绳。
    麻绳每隔一百米会有一个计数签。
    整根绳子有两千五百米长。
    这是它的最大放高。
    但是今天的放高是两千米。
    随着气球的固定锁扣被打开。
    氢气球开始快速上升
    等氢气球上升到两千米左右的时候,速度已经开始变慢。
    那是因为绳子的重量和浮力不足,再加上高空风和空气稀薄。
    所以气球升的慢了。
    “老师升高已经在两千米了。”一个学生跑过来报告道。
    “好,固定高度。”
    “是,固定高度。”
    望远镜中,那个橘黄色氢气球,在空中不断的左右飘荡。
    “高射机枪准备射击。”
    “是,高射机枪准备射击。”高射机枪射手大声回道。
    此时那个直径五米的氢气球,因为采用了橘黄色这种高分辨色。
    所以在肉眼看来,就是天空中的一个小亮点。
    “射击。”陈常在发布了射击的命令。
    “是,射击。”高射机枪射手回令之后,就开始对着那个被套进环形瞄具的亮点开火。
    “哒哒哒”三发点射。
    高射机枪三脚架上,那挺几乎和德什卡高平两用机枪一样的,12.7㎜机枪枪口上的大号制退器,瞬间就喷吐出来了接近一米长的枪口焰。
    三颗12.7×108㎜的子弹,在枪膛的约束下,巨大的爆炸压力,把重达五十克的弹头,眨眼间就送上了高空。
    没有命中。
    虽然氢气球被绳索牵引着,在高空中被风吹动也没有跑太远,但它毕竟不是固定不动的。
    它是动的,而且还是无规律的在动。
    机枪射手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只是通过环形瞄具跟踪者那个亮点,寻找着它的可能运动规律。
    “哒哒哒”
    又没中。
    “是不是太高了?”
    陈常在身边的陈团长问道。
    这个时候,在试射场上。
    除了陈团长他们几个之外。
    就连总部领导都来了好几个。
    他们没有一个人说话。
    只是在用望远镜看着天上的那个氢气球。
    “要是低于这个距离,那么这把枪的有效射高,就很难超过一千六百米。
    现在是空中目标动作太大。
    多打几枪,慢慢来,不着急。”
    陈常在望远镜都没拿下来,就在那回答着陈团长的问话。
    “继续射击,再有三次点射之后,来一次长点射。”
    回完了陈团长的话后,陈常在大声命令道。
    “是”
    机枪射手大声回道。
    但是他的眼睛还是在死死的瞄着目标。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哒哒~
    最后一次长点射之后,在所有人的望远镜中。
    那个在高空中不断飘荡的氢气球突然被炸开了。
    剧烈的爆炸,把氢气球中大量的红色染料给吹的到处都是。
    就好像是染红了天空的云霞一般。
    而那绳索也在直线下落。
    在那个区域下面已经没有人了。
    “中了,打中了,我们打中了。”
    试枪场上顿时欢声雷动。
    “这红云真美啊。”陈常在并没有欢呼。
    他只是在静静的欣赏着那片,由红色染料组成的红云。
    和那被染红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