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红楼梦中梦之晴雯 > 第64章 珙四奶奶荣府贺春

第64章 珙四奶奶荣府贺春

    听到琏二奶奶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饶了他一条命,晴雯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声。

    她实实没想到,自己在琏二奶奶那里竟还有几分薄面,许是因着前些日子帮着琏二奶奶修整那些绣品落下的人情。

    用在他的身上,真是可惜了。

    当年赖嬷嬷打算着笼络她,自己年纪小,总盼着有个亲人在身边,是以赖嬷嬷只稍一问,她也就把吴贵这人说了。

    要是没有这个表哥的话,有朝一日她若被撵出去,说不定可以去茜雪家里容身。

    不过既他愿意作死,总不至于只闹出这一回事,自己且冷眼瞧着罢了,反正现下出不了府,也不急在这一时。

    晴雯咬了咬牙,又想起那个身影,心头倏然揪在一处疼了一下。

    罢了,以后的事谁说得准,现在想得再多,又有什么用。

    忙忙乱乱又是好些日子,贾政择日题本上奏,获准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

    一时间贾府里头益发忙乱起来,转眼便又到了除夕,各家近枝亲族俱都聚在荣庆堂处与贾母奉承说话,期间便有贾荇的母亲珙四奶奶杨氏。

    因她旧年只孤儿寡母带着贾荇关起门来过日子,除了祭祖等一应必要出席的场合,旁的热闹皆都不肯去凑的。

    这回知道贾荇痴恋上了荣国府的一个丫鬟,心里头实在放心不下,又兼着贾荇今年在贾政面前得了脸,是以有一向走得近的亲族来约着一起给老太太拜年,也就跟着过来。

    此时坐在富丽堂皇的荣庆堂里头,鼻间萦绕着暖香的脂粉味儿,又看着一屋子莺莺燕燕来往不绝,一双眼睛几乎看花了去。

    瞧着这个丫鬟好,又见她被似平常人家的小姐一般的大丫鬟叫过去,只配做些跑腿儿的事宜。

    “咱们虽住得近,又是一家子,素日你们却嫌我是个老古董,不肯亲近。如今能过来瞧瞧我,也是把我放在心上,以后还是要多走动起来。”

    杨氏正兀自发呆,耳边传来贾母说这样的话,抬头望去,却见她略在笑意的眼睛正看着自己,不由羞红了脸,忙起身道:

    “老太太这般说,倒叫侄孙媳妇无地自容了。先时荇哥儿他爹没了,家计艰难,这人面上都是忧苦之色,不敢叫老太太跟着悬心。加之荇哥儿又小,怕他来了只顾着淘气,反扰了老太太的清净。

    这回知道老太太一直记挂着我们母子,旁的不敢说,日后定是会常来的。”

    “我知道你是个外柔内则心里有成算的,你们这些妯娌里头,你最是刚强。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不容易,听闻你又将孩子教得极好。咱们这样的人家儿,自该守望襄助,才能枝繁叶茂,是要多走动才行。”

    贾母呵呵笑着说,杨氏胀红着一张脸,喃喃应了声儿。

    身边一起来的琦嫂子暗地里捅了捅她的腰,向她眨巴了一下眼睛,低声笑道:“你这几年不来一回,一来就入了老太太的青眼,倒比我们这天天儿过来的人还有运道呢。”

    杨氏只低头微笑,并不接话。

    好在一起同来的人都知道她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只不过说了两句酸话也就罢了。

    待回到家里,见到被同辈灌了酒有了些醉意的贾荇,杨氏一边骂他不知道挡一挡酒,反把自己灌醉了去,又借机问他是老太太屋里哪个姑娘。

    “我今儿见了鸳鸯姑娘、琥珀姑娘,还有个叫玻璃的姑娘,旁的却是记不住,你可知老太太身边儿的那些如小姐一般打扮的姑娘都有谁?”

    在酒精的刺激下,一向不擅饮酒的贾荇此时昏头胀脑,母亲在耳边说话,在他听来却似天边儿飘来的佛音,只“嗯嗯”胡乱答着。

    “哎,也不知道你是瞧上了哪个姑娘大姐的,今儿我还瞧着宝玉房里一个叫‘袭人’的大丫鬟,难为她怎么长得那副好模样儿,也只有东西两府里头的主子身边儿才配使这样的丫鬟了——”

    杨氏兀自叹着,却不知贾荇晕晕乎乎中听到宝玉的名字,不由触动了心事,“哼哼”冷笑了两声,却又什么话也没说,转身踉跄着回房,任凭杨氏在后头如何叫他,也只当没听到。

    贾荇趴在床上,将头脸埋在被子里,想起来那一日在多浑虫家门口看见那个单薄的背影独自面对着冷冰冰的管家林之孝,背脊却挺得板直。

    随着众人散去,一番打听之下,贾荇知道,晴雯本是赖嬷嬷自外头买来的丫鬟,早不知家乡何处,多浑虫亦是她唯一的亲人。

    想想多浑虫两口子素日的作派,这西廊上住着的人家儿,但凡是要点儿脸面的,谁不远着那不干正事儿的两口子?

    原他以为自己会因为多浑虫的事心中对她多有几分异样,没想到叫人灌了两口酒,竟越发心疼她起来。

    年少被卖,唯一的亲人又是这样一种行事,在府里做的又是服侍人的活计——

    他仿佛又看到自己在多浑虫家门外,晴雯偶然回首,眼中流露出的那丝无奈和痛楚。

    单薄的身影似印在他脑海之中一般,久久挥之不去。

    他也不想将这身影打从自己脑海里头挥去,只愿常存常伴,心里方得安宁。

    -----------------

    大年下的,李嬷嬷又拄着拐棍子在屋子里头指桑骂槐,一问之下,才知道薛姨妈留了宝玉吃酒。

    “原就有这么一回,哥儿喝多了酒上了脸,叫老太太瞧见,不说姨太太,反倒怪我们这些服侍的人不经心,不知道劝告。这哥儿的年纪越大,性子越发的古怪,不叫人说上一句半句的,又落了排揎——”

    李嬷嬷的碎嘴子不停,麝月几人都躲了出去,晴雯原有些不耐,眼珠子一转,忽又想到了什么,笑道:

    “嬷嬷可别说了,先时咱们二爷哪回去薛姨太太院子里头不吃上两盏酒才回的?怕就怕这大年下的,老爷日日在家,若是想起来了,叫二爷去问话,一个答不上来,怕是又一通好骂。”

    李嬷嬷闻言不由住了声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