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战锤:机油佬穿越纪 > 第294章 机械教式推销(七更)

第294章 机械教式推销(七更)

    接着,陈瑜展示了两种操控模式的简化示意图:“如您所知,我们目前测试两种主要操控模式。

    标准模式,采用传统手动驾驶舱,并辅以涅克萨姆铸造世界特制的高性能逻辑核心负责处理复杂的机体平衡、武器瞄准及部分战术态势评估。

    其设计目标在于,使经过基础训练的士兵能够快速掌握并形成有效战斗力。

    另一种,则是深度神经连接模式,此模式要求驾驶员具备适配的神经接口,并对使用者的生理耐受性与精神稳定性有更高要求。

    其优势在于,能够实现更迅捷的指令响应,并赋予驾驶员更为直观的机体操控感知,从而更充分地发掘‘铁卫’系统固有的性能潜力。”

    他没有特意提及瓦莱丽那惊艳的表现,但展示的数据流中,包含了神经连接模式下机体反应时间的显著优势对比图。

    凯拉斯审判官安静地听着,目光专注地跟随着全息投影的每一个变化。

    他没有打断陈瑜的介绍,只是偶尔微微点头,表示他在跟进。

    直到陈瑜关于基本性能和操控模式的介绍告一段落,他才开口,声音沉稳而带着审视的意味:“很出色的基础设计,贤者阁下。火力、机动性、防护力的平衡做得相当不错。”

    他先给予了肯定的评价,然后话锋一转,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然而,审判庭面对的任务环境,往往超出‘常规’范畴。

    我们追猎的异端,很多并非仅仅依靠爆弹就能彻底清除。

    尤其是涉及亚空间污染和混沌力量时,物理防护有时显得……力不从心。”

    他向前微微倾身,指向“铁卫”的模型:“我想了解,在灵能防护方面,‘铁卫’目前有何种设计考量?审判庭的战士经常需要直面亚空间的恶意,纯粹的物理防护往往不够。

    能否考虑增加某种形式的灵能护盾?我们审判庭有一些现成的技术可以借鉴。

    哪怕只能削弱最直接的精神侵蚀或低语,对于保护驾驶员的神志清醒,以及在遭遇灵能者时争取关键的反应时间,都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陈瑜的光学镜头微微闪动,似乎在处理这个具体的技术需求。

    他并没有立刻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而是以探讨的语气回应:“灵能防护确实是个关键问题,审判官。纯粹的物理装甲在面对亚空间威胁时确实存在局限。

    您提到的灵能护盾是个可行的方向。不过,要将这类系统小型化到能够集成在单兵动力甲上,同时保证足够的防护强度和持续运行时间,是个技术挑战。”他稍作停顿,数据流在他意识中快速检索,“现有的标准型号体积和能耗都偏大。

    不过,如果审判庭能够提供相关技术参数作为参考,我们可以尝试开发一个简化版本,专注于防御低强度的精神侵蚀。但这需要大量的测试来验证其稳定性和实际效能。”

    凯拉斯认真听着,并没有表现出失望,反而追问:“那么,针对混沌污染本身的感知和预警呢?我们经常需要深入被污染的区域。

    如果‘铁卫’能够集成某种环境传感器,可以探测到空气中异常的灵能波动、亚空间裂隙的微弱辐射,或者特定类型的亵渎能量残留,哪怕只是给出一个粗略的威胁等级提示,对于行动小队而言,都是无比宝贵的信息优势。”

    “环境感知增强……”陈瑜的合成音似乎带上了一丝思考的意味,“这涉及到传感器灵敏度的重新标定和背景噪音过滤算法的优化。

    标准型号的传感器主要针对物理威胁。

    要探测到亚空间层面的细微扰动,需要更精密的灵能敏感元件和对应的数据处理核心。

    技术上存在挑战,但并非无法克服。

    我可以组织技术神甫团队进行专项评估,研究加装此类特种传感器模块的可行性,以及其对机体其他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审判官点了点头,对陈瑜这种基于技术现实而非空口承诺的态度似乎更为认可。

    他接着提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根据您刚才的介绍,以及我在维斯塔·普里玛的亲眼所见,‘铁卫’的潜力巨大。

    但审判庭不同派系,甚至不同审判官下属的风暴兵小队,面临的任务类型差异很大。

    有人专注于巢都平叛,有人深入死亡世界考古,或者说清理不该被挖出来的东西,有人则需要长期在灵能异常区域活动。

    我想知道,‘铁卫’项目是否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支持一定程度的……定制化?”

    他具体解释道:“比如,为侧重侦查和快速反应的小队,是否可以牺牲部分重火力,换装更强大的传感套件和推进系统?

    为需要攻坚和持久火力的小队,是否可以进一步增强装甲和武器负载?

    以及,像我们刚才讨论的,针对灵能威胁和混沌污染的特化型号?

    如果可能,审判庭更倾向于采购能够精准匹配特定任务需求的装备,而非单一的通用型号。”

    陈瑜安静地听完审判官的需求,全息投影台上的“铁卫”模型缓缓旋转着。

    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语气依旧平稳而务实:“定制化,本质上是模块化设计的延伸和深化。从技术角度讲,只要在框架和接口标准的允许范围内,实现不同功能模块的‘按需配置’是可行的。

    例如,您提到的侦查强化型,可以通过更换腿部动力单元和优化能源分配来实现更高的机动性,并搭载专用传感器舱。重火力型则需要强化骨架承重和能源输出,并匹配更大口径的武器平台。”

    他话锋一转,提到了现实层面的考量:“但是,审判官,定制化也意味着更高的单机成本、更长的生产周期,以及更复杂的后勤维护体系。

    每一套非标准配置,都需要单独的技术文件、维护流程和备件供应链。这会显著推高项目的整体复杂度和运营成本。”

    凯拉斯对此表示理解:“我明白其中的代价,贤者阁下。审判庭并非不了解定制装备的代价。但我们同样清楚,一件真正契合任务需求的武器,其带来的任务成功率和人员生存率的提升,远超过额外付出的资源。

    我们可以从少数几种急需的特化型号开始合作,积累经验。

    例如,优先开发一款‘反灵能特化型’,整合我们刚才讨论的防护和探测功能,以及一款强调隐蔽和快速部署的‘潜行侦察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