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冬天,干冷刺骨。街上行人缩着脖子匆匆赶路,八旗兵丁挎着刀,眼神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但在这一片肃杀之下,一股看不见的暗流正在涌动。
    一、茶楼密会
    “瑞福祥”绸缎庄的东家王仁甫,此刻正坐在“清韵茶楼”的雅间里,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紫砂茶杯。他对面坐着账房先生老周,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
    “东家,南边的‘新绸缎’快到了,”老周压低声音,看似在谈生意,“听说这次货色极好,特别是那匹‘白虎纹锦’,在江南卖得火热。”
    王仁甫眼皮一跳。“白虎纹锦”是暗语,指华夏军主力。他不动声色地抿了口茶:“价钱如何?”
    “价钱好说,”老周往前凑了凑,“就是路上不太平,需要城里有人接应。特别是德胜门一带的‘货仓’,得有人照应。”
    这时,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喧哗,顺天府的衙役上来查人了。王仁甫手一抖,茶水溅了出来。老周却淡定地拿起账本,大声道:“东家,上个月的账目有点问题,您看这笔三百两的支出......”
    衙役推门进来扫了一眼,见是寻常商人对账,又退了出去。
    待脚步声远去,王仁甫才长舒一口气,压低声音:“德胜门守将换成了镶黄旗的鄂尔泰,此人贪财。我可以通过粮商刘掌柜牵线,就说要运一批江南丝绸出城,需要他行个方便。”
    “好,”老周点头,“不过要快。听说‘新绸缎’半月内必到。”
    二、夜巷险情
    入夜,镖师李三背着个包袱,快步穿过漆黑的小巷。他是来给陈怀远送“家书”的——实则是城外送来的最新指令。
    刚拐过弯,突然前面出现几个提灯笼的旗兵巡夜。李三闪身躲进阴影里,屏住呼吸。
    “妈的,这大冷天还要巡夜,”一个旗兵抱怨,“听说南蛮子都快打到保定府了。”
    “少废话,”领头的呵斥,“粘杆处说了,最近城里混进不少奸细,都打起精神来!”
    等巡夜队伍过去,李三才轻手轻脚地继续前行。来到陈怀远住处后门,他学了三声猫叫——两长一短。
    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陈怀远闪身让他进去,立即关门上门栓。
    “怎么样?”陈怀远急切地问。
    李三从怀里掏出一封密信:“大军已克保定,不日即到。上面问,德胜门能否从内部接应?”
    陈怀远就着油灯看完信,将信纸在灯上点燃:“我联络了三个把总,都是汉军旗的,早就对满人不满。只要大军一到,我们就在城内制造混乱,伺机开门。”
    突然,外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陈佐领!开门!有紧急军务!”
    陈怀远脸色一变,迅速把灰烬扫到桌下,示意李三躲到里屋的屏风后。
    开门后,进来的是个满人参领,带着几个亲兵:“接到密报,这一带有奸细活动。所有住户都要搜查!”
    陈怀远心提到了嗓子眼,面上却强装镇定:“参领大人请便。”
    亲兵在屋里翻箱倒柜。一个亲兵走向屏风,陈怀远的手悄悄按在了腰刀上。就在这时,隔壁突然传来叫骂声和打斗声。
    参领皱眉:“怎么回事?”
    一个亲兵跑进来:“大人,隔壁抓到个形迹可疑的,正在反抗!”
    “走!”参领带着人呼啦啦地走了。
    陈怀远关上门,后背已被冷汗湿透。李三从屏风后闪出,两人对视一眼,都知道此地不宜久留。
    三、戏班传讯
    广和楼戏园子里,锣鼓喧天。花旦柳莺正在台上唱《霸王别姬》,水袖轻舞,眼波流转,引得满堂喝彩。
    台下第三排,坐着个富商打扮的人,是情报站的新联络员。柳莺一边唱着“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一边用眼神与他交流。
    唱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时,她做了个特殊的身段——这是接头的暗号。
    散戏后,富商来到后台送花篮。柳莺正在卸妆,从镜子里看见他悄悄把一张字条塞进了首饰盒。
    “先生太客气了,”柳莺起身施礼,“明日妾身还有一出《抗金兵》,敬请赏光。”
    “一定一定,”富商会意地点头,“特别是‘梁红玉擂鼓战金山’那段,最是精彩。”
    《抗金兵》是明天接头的戏码,“擂鼓战金山”是确认行动的暗号。
    富商刚走,戏班主带着个旗人官员进来:“柳大家,这位是礼部的哈大人,过几日睿亲王府堂会,点名要您去唱《游园惊梦》。”
    柳莺心里一紧,睿亲王府是满清权贵聚集之地,正是打探消息的好机会。她嫣然一笑:“蒙王爷厚爱,妾身定当尽心。”
    四、慷慨赴死
    三天后的深夜,老周在住处紧张地整理最后一批情报——王仁甫送来的清军粮仓分布图,陈怀远提供的城门守备情况,柳莺从睿亲王府探听的权贵动向。
    突然,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呵斥声。“糟了,暴露了!”老周迅速将情报塞进灶膛,刚点燃,门就被撞开了。
    粘杆处的密探冲进来,见状立即扑灭火堆,但情报已烧毁大半。
    “带走!”密探头目狞笑着。
    老周被押往刑部大牢,经过严刑拷打,浑身血肉模糊,却始终一言不发。
    次日清晨,他被押赴菜市口刑场。沿途百姓默默围观,不少人暗中垂泪。
    刽子手举刀前,监斩官最后问道:“还有何遗言?说出同党,可免一死!”
    老周抬起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用尽最后力气高呼:“华夏万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刀光一闪,热血洒在冰冷的石板上。
    五、黎明之前
    老周牺牲的消息传来,王仁甫在书房里枯坐了一夜。第二天,他变卖部分家产,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了大量粮食,说是“囤积居奇”,实则准备在大军围城时接济百姓。
    陈怀远更加谨慎地联络可信的弟兄,他们将老周用生命保护下来的零散情报重新拼凑,制定了更周密的起义计划。
    柳莺在睿亲王府的堂会上,借唱戏之机,记下了王府的地形和护卫布置。她含泪将老周牺牲的消息编成暗语,通过新的渠道送了出去。
    寒冬渐深,北风呼啸。北京城的黑夜格外漫长,但每一个地下工作者都知道,黎明前的黑暗虽然最冷,却也意味着曙光将至。他们像暗夜中的萤火,默默燃烧自己,等待着与北伐大军里应外合,共同点亮古都的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