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
群臣面面相觑。
德兼三皇,功盖五帝!
号为皇帝!
如此名号,当真是至尊无极!
还得是公孙劫啊!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终于,秦王政笑着点头。
“善!”
“知朕者,劫也!”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
群臣皆是抬手高呼。
此刻称呼也都已经更改。
从今往后就是大秦始皇帝!
秦始皇冕旒抖动,淡淡道:“朕记得远古时代有名号而无谥(Shi)号,至中古时代,死后根据他生前的行为追加谥号。而谥号以文为最,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谥法起源多种多样。
就现在来说已经很成熟。
像国君的谥号是怎么来的?
国君死后,由臣子共同商议制定。
秦始皇环顾群臣,拂袖道:“谥法不除,则子议父、臣议君。甚无谓,朕弗取焉。故自朕起,除谥法。传至后世,则以二世、三世计数!”
此言一出,瞬间哗然。
除去谥法?!
诸多礼官面面相觑。
也没想到秦始皇会如此果决。
公孙劫站在前面,也是颇为感慨。了解秦汉历史,就会发现政哥、胡亥甚至是子婴,其实都没有谥号。
这就是政哥干的事!
他认为臣子没资格议论他!
这种做法有好有坏。
而这就是政哥的性格。
“陛下!”
有礼官快步走出,抬手道:“谥法自古就有,相传为周公所定。因为有谥法,方能约束国君。国君若想留下好名声,就要处处克制。今陛下除去谥法,未来又当如何?”
“荒谬!”
李斯快步走出。
冷冷看着面前的年迈礼官。
“就如足下所言,谥法自古就有。”李斯直勾勾的看着他,“既是如此,那为何还有赵迁等庸主昏君?谥法本就无法约束国君,反倒有非议之嫌。况且国君所为非谥号就能概括,岂能一概而论?”
“臣附议!”
“臣附议!”
“廷尉所言甚是!”
诸多大臣纷纷出言附和。
他们也都觉得没毛病。
这世上不是非好即坏的。
有很多决策,都有利于后世。
不能简单的以好坏评判。
“太史令!”
“臣在。”
秦始皇大手一挥,“将今日廷议所言,悉数记录整理。待朕复审后,昭告天下!”
“臣遵制!”
礼官涨红着脸。
最后只得愤然退下。
公孙劫则是神色从容,继续抬手道:“陛下,今秦已并天下。臣以为有几件事更为重要,当尽快推行。”
“丞相请言。”
“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赏,当赏赐王老将军等有功之人,以安天下黔首。”
“可!”
秦始皇认真颔首。
他环视群臣,长舒口气。
这件事他本身就打算做。
只是正好由公孙劫提出而已。
“三年以来,公孙丞相居功至伟。为秦制定三年计划,兴建天下之窗。且有灭楚大功,故当进爵为二十级彻侯。加赐泾阳食邑,共计万五千户!另赐,剑履上殿!”
“臣,拜谢陛下!”
公孙劫抬手长拜!
这些封赏并不意外。
因为这都是他应得的。
唯独这剑履上殿,让公孙劫有些意外。包括群臣在内,也都是议论纷纷。上朝是有规矩的,大臣们都需解下佩剑,并且脱下鞋履只着足衣。
“王老将军。”
“老臣在。”
秦始皇看着须发皆白的王翦,沉声道:“将军劳苦功高,为秦灭楚。俘获荆王,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故进爵为二十级彻侯,侯名:武成,赐频阳食邑五千户!”
“老臣,拜谢陛下!”
王翦此刻是老泪纵横,长拜作揖。彻侯是秦国爵位最顶端,自有彻侯爵位起,至今以武功封侯的唯有王翦一人。
这不是说白起的武功不够,可他终究未能封侯,而是武安君。昭襄王时期可不是没有侯爵,就如范雎就被封为应侯。只是对武将,历代秦王都很吝啬。
至于君号?
其实也不算差。
严格来说是没彻侯尊贵的。
但有时又不逊于彻侯。
“王贲!”
“臣在!”
王贲神采奕奕,缓步走出。
秦始皇打量着他,沉声道:“汝为秦国扫清诸侯余孽,连灭燕代齐三国。今日亦进爵为二十级彻侯,侯名:通武!赐频阳食邑三千户!”
“臣,拜谢大王!”
王贲同样长拜。
此时此刻满朝皆是哗然。
一门两彻侯?!
无数羡慕的眼神同时看向他们。
王氏现在绝对是秦国第一豪族!
可王翦心里则都清楚。
这意味着王氏以后没机会了,像很多朝臣武将告老或是死后,国君往往都会多给些好处。
如此殊荣,王翦也很感慨。
主要还是他不敢揣测上意。
谁知道究竟是好,还是坏?
秦始皇没有停下封赏。
“宗正公孙成,封伦侯昌武侯!”
“御史大夫王绾,封伦侯!”
“少府赵亥,封伦侯建成侯!”
“冯毋择,封伦侯冯毋择!”
“……”
后面就全都是伦侯。
他们的食邑是千户以内。
短短一日,秦国多了三名彻侯,十位伦侯!
秦灭六国之战,让很多人爵位飙升。其余封赏则交由公孙劫根据军功评定,届时再交给秦始皇复审。
现在秦国已得天下。
多封些侯爵也属正常。
没被封侯的当然也有,可却没人有异议。封侯这种事必然是要慎之又慎,陛下又是素来谨慎。现在一股脑封侯,只能说明秦始皇早早就已算好了。
况且封赏这玩意儿不能要。
秦始皇给的,那才是你的!
如若不给,可不能有异议!
这里面最出色的莫过于公孙劫。
食邑已经超过了万五千户!
王翦和王贲加起来都没他多!
而且,公孙劫还能剑履上殿!
关键他是刚刚开始而已……
可王氏父子很明显要急流勇退,告老归乡。毕竟他们已爵至彻侯,肯定要给年轻人让位置。
“呼……”
秦始皇长舒口气。
而后又看向公孙劫。
“丞相,现在还有何谏言?”
“有。”
公孙劫淡然走出。
这才哪到哪?
要说的要做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