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 第4章 大秦帝国,我太想进步了!

第4章 大秦帝国,我太想进步了!

    秦王政廿二年,九月。

    一辆辆马车自各地汇入丞相府。

    诸多锐骑背后竖有旌旗。

    他们自四面八方而出。

    秦国就是一个人。

    四通八达的官道水路就是血管,而这些负责传递消息的锐骑邮人就是细胞。他们和手握三尺木牍的乡吏,组成了秦国的基础。

    秦廷自然就是中枢大脑。

    秦王的意志将借此传遍各地。

    咸阳城庄严肃穆。

    鸡鸣时分,就有马车出宅。

    他们穿梭于街道。

    前面还有奴仆举着火把。

    距离远的,那就得早起。

    可是却无一人有不满的。

    相反,全都是神采奕奕。

    经宫门卫士核验身份,并且检查过车驾后,才放他们进宫。不论何时,安保措施都是第一位。

    在家奴搀扶下,李斯缓步下车。此刻恰好是东曦初升,有些亮光。李斯须发灰白,头戴獬豸冠。

    他抬起头来。

    就看到一层层高耸的台阶。

    他初为郎官时,就曾数过。

    这里足足有三百六十阶。

    中间的陛石刻有诸多瑞兽。

    最显眼的莫过于那天命玄鸟。

    陛石只供大王乘辇而过。

    左右台阶才是给大臣准备的。

    这日子过的还真快啊……

    李斯仔细整理好衣冠,确保没有任何疏漏。他初入秦时,仰仗荀子高徒的身份,顺利被吕不韦收为舍人。协助吕不韦,共同编撰《吕氏春秋》。靠着手书法,顺利脱颖而出。

    再后来,他被举为郎官。

    那晚,他有幸见到年轻的秦王。彼时他还未亲政,可却处处透着英气,年轻的让人羡慕。反观吕不韦斑白的鬓角,李斯就已全都明了。

    吕不韦是相邦。

    也是秦王政的仲父。

    是凌驾于王权之上的存在!

    这样的人,没有任何国君会容忍!

    况且,吕不韦年纪已经大了。

    秦王终有一日能够亲政!

    就如雏鹰终有日会生出利爪,待他展翅翱翔之时,便是凌驾于九霄之上,俯瞰着芸芸众生。

    所有人,都是他的猎物!

    李斯是个聪明人。

    在上蔡时就提出了厕鼠论。

    留在丞相府相助吕不韦,那就是只厕鼠,只能食不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怕的瑟瑟发抖。

    若为秦王办事,那就是仓鼠。吃的是积粟,居大庑之下,也无烦忧,这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事实证明,他没选错。

    就算吕不韦有十万户食邑又如何?

    他已行成了国中之国!

    这就是错!

    李斯走的很慢。

    每一步都走的很认真。

    官海沉浮,就如逆水行舟。

    这些年来他在幕后出谋划策,制定律法,让秦国有了夯实的基础。自公孙劫入秦后,他的恩宠也不见少。爵位稳步上升,赏赐更是没少过。

    如今是爵至十七级,驷车庶长。

    为九卿中爵位最高的!

    说是位极人臣也不为过!

    但是,他依旧想要往上再走走。

    权力就如同是毒药,只要触碰就会上瘾。高高在上俯瞰众生,弹指一挥间便能决定无数人的生死。

    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让人欲罢不能!

    现在齐王建已经入秦。

    诸夏九州尽归大秦!

    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随着疆土倍增,秦国需要有很多事去做。不论是文臣武将,皆有其大用。可在李斯看来,仗基本上是打完了,后面还是得看他们的。

    李斯来的极早。

    待至章台宫门时,左右就只有郎官。他们各自举着火把,两侧还有炭火。最高处则挂着华灯,让章台宫永远都是亮着的。

    李斯和郎官们打了个招呼。

    他们也都不容易。

    需要宿卫宫中。

    当初他作为议郎,就无需如此。

    他记得有回公孙劫入宫,恰逢有郎官打瞌睡。公孙劫便将羔裘披在对方身上,第二天那郎官就挨了三十笞刑。最后由中郎将李由,恭恭敬敬的将羔裘递给公孙劫,然后同样挨了三十笞刑。

    郎官玩忽职守有罪,而你李由作为中郎将,自然也有罪!

    狠啊……

    一点面子都不给。

    当时李由差点没气哭。

    毕竟公孙劫好歹也算是他师叔。

    这么多郎官,为何就抓着他不放?

    最后还是李斯开导他,说公孙劫打的对。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在,所以是爱之深责之切。

    公孙劫打你,那是爱护你!

    在宫中做事就是不能错!

    除非能得到大王的赦免!

    否则永远别想再受重用。

    这些事,李斯看的很清楚。

    很快,越来越多的朝臣抵达。

    有拄着鸩杖的宗正公孙成。

    有须发皆白,气喘吁吁的隗状。

    有面色透红,神采奕奕的王绾。

    他们看似和睦,皆笑着打招呼。可心里头都知道,接下来避免不了唇枪舌剑。这关乎到秦国未来的格局,也关系到他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所以,他们必须要争!

    “李公来的倒是挺早。”

    “看来李公准备的很充足。”

    “斯只是起得早些而已。”面对试探,李斯则是面色如常,淡淡道:“反倒是左丞相气喘吁吁的,可要保重身体。”

    “哈哈,老夫还能再干十年!”

    隗状强撑着大笑。

    众人面面相觑,皆是冷笑。

    十年?

    别做梦了!

    隗状之子在伐楚时犯下大错,所率十艘大船被楚人袭击。足足上万石粮食,被大火焚烧。

    大王是勃然大怒。

    将其爵位一撸到底,贬为士伍。

    现在就只是函谷关一守卒。

    再也别想得到重用!

    隗状也同样没落到好处,他私下接见楚人被人曝出,又被大王训斥。虽然没受到实质性的惩罚,但也有了间隙。

    主要还是隗状年纪太大了……

    今年可都快七十岁了!

    连上个章台宫都气喘吁吁的。

    做事虽然勤勉,却敌不过时光。

    隗状告老后,谁会接任左丞相?

    李斯眯着双眼。

    自朝堂诸公身上一一扫过。

    是御史大夫王绾?

    还是御史中丞冯去疾?

    亦或者是备受宠信的姚贾?

    李斯很清楚,还是要看后面的。

    论功劳爵位,他们都相差无几。

    后面还是得看大王如何决断。

    随着秦国兼并天下,每日需要处理的政务越来越多。所以迫切需要能臣干吏,而不是只会说不会做的庸臣。

    小半个时辰后。

    他们传来阵阵骚动。

    所有人同时向下看去。

    “公孙丞相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