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八零读书 > 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 第224章 秦国一三计划,廷议

第224章 秦国一三计划,廷议

    章台宫前。

    公孙劫头戴委貌冠。

    玄端素裳,金印紫绶。

    手握紫玉圭,沿着阶梯而行。

    登临最高点时,百官皆抬手长拜。

    “吾等见过丞相。”

    “诸公有礼。”

    “哈哈,丞相这回可是立下大功。”姚贾率先走出,感慨道:“此次能平定叛乱,还能顺利伐楚,可都是丞相的功劳。”

    他看着公孙劫。

    满心满眼的都是开心。

    当初可是他迎公孙劫入秦的。

    也是因此,他被封为典客。

    他和公孙劫也算是旧相识,当初他自魏逃至邯郸,公孙劫不计他的名声,亲自款待他。本意是要将他留在邯郸效力的,没曾想郭开撺掇着赵迁,将姚贾逼走。

    临走时还是公孙劫送他的。

    并且还给了他些盘缠。

    这份情谊,姚贾始终记得,所以他一直都很支持公孙劫。两人也算是忘年交,私交甚好。

    “姚公此言差矣。”公孙劫板着脸摆手,认真道:“秦国灭楚,非劫一人之功。皆赖王老将军等人奋勇杀敌,还有大王倾举国之力支持,方能攻破寿春俘获荆王。”

    “丞相所言甚是。”

    “然丞相也着实厉害。”

    “丞相所造公孙炮,颇有奇效。”

    “还提前布局,平定陈郡叛乱。”

    “又以奇兵,火烧连营。”

    “战前推行英烈碑,激励士气。战后采惠民之策,令士伍争相留在楚地。”

    隗状等人各自上前。

    他们是一人一句。

    公孙劫的事迹是如数家珍。

    冯毋择则走上前来,认真道:“丞相走时所做的一三计划,目前已初见成效。沤肥堆肥,用以肥田;造公孙犁,以助农力;又修水车,以壮工器。”

    “如此就好。”

    公孙劫笑着点头。

    一三计划自然是他制定的。

    全称是秦国第一个三年计划。

    由他提出大体构思,再让张苍加以完善。于廷议交由三公九卿商量,又抽调数位郡守县令陪同。最终由秦王政盖玺确认,也是公孙劫入秦后的承诺。

    主要是他在灭赵后提出。

    军事上,要在三年内灭了魏楚两国。政治上,需要尽快选拔批新的能臣干吏,以备后面所需。同时积极发展农业,大胆启用秦墨弟子为工师,投身于改革工器……涉及各行各业,无比详尽。

    公孙劫走后,就由左丞相隗状和御史中丞冯去疾负责统筹全局。目前来看,最早完成的反而是军事成就。

    也是这一三计划,让冯去疾对公孙劫是心服口服。他论年龄,甚至能当公孙劫的父亲。可论大局观,他远远不及。就如公孙劫提出的选拔能臣干吏,让秦国又解决了些麻烦。

    因为秦国太缺干吏了!

    攻灭楚国后,秦国不断置郡县。乡吏还能任命楚人,可郡县长吏还是得先由秦人任命。

    问题是,人呢?

    一个郡有十个县,往少里算,起码得要百二十人。秦国目前已置四郡,也就代表着需要足足五百人,可秦国也就这么多郎官……

    靠着公孙劫的一三计划,冯毋择是提前挑选良家子出任郎官。还自学室中抽调部分优秀的弟子,用以接替。

    秦国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虽然被山东六国视作蛮夷,可在教育方面从未落下过。学室就属于是秦国的官学,由法吏出任先生,弟子则是从良家子中挑选。

    ……

    “入殿!”

    公孙劫抬手示意。

    自右侧率先进门。

    群臣各自入座。

    秦王政很快也乘帝辇抵达。

    “吾等拜见大王!”

    “大王万年,大秦万年!”

    “诸卿,坐。”

    秦王政淡然坐下。

    目光环视群臣。

    最后则是落在公孙劫身上。

    “丞相这几日休息的如何?”

    “蒙上关心,已无大碍。”

    “那就好。”

    秦王政颔首点头。

    公孙劫回至咸阳后,便再次患病。倒也不是什么大病,只是肠胃旧疾。在邯郸时为处理政务,就常忘记三餐。加上此次奔走三千多里,横跨大江南北,公孙劫的胃疾也就复发了。

    这也都是老毛病了。

    公孙劫都没往心里去。

    反倒是秦王政推迟了廷议。

    他顺手取出卷帛书,淡淡道:“王老将军昨日送来军书。秦国高歌猛进,连战连捷。目前是稳扎稳打,逐步朝东南蚕食。秦军所过之处,无不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南郡亦有好消息。”

    “郡守腾与冯毋择配合,大破楚将项梁所率五万部众,朝巫郡、长沙持续追击。”

    百官顿时议论纷纷。

    此次伐楚还是很顺利的。

    项梁这五万人也不足为虑。

    主要还是楚国太大了!

    很多偏僻之地,皆是封地。

    这些小君长都不服秦国,麾下还有很多断发文身的越人,靠着城邑不断反击。越是往南,越不利大军进发。按目前情况来看,恐怕还要一年半载才能全部吞并。

    公孙劫眯着双眼。

    他在兰陵时,见过些越人奴隶,对他们的印象也很深。特别是他们的发型,颇有故人之姿,让公孙劫都直呼内行!

    而后,他又看向赵亥。

    “少府。”

    “臣在。”

    “寡人已令人将楚国王宫画下。”他抬起手来,淡淡道:“现在有赵国、魏国和楚国需要仿造,还要多费些心。”

    “臣遵令!”

    赵亥抬手应下。

    其实赵国的龙台王宫基本已经成了,而且是等面积仿造。还自关外调动梁柱运输,光征调的民夫就以万计!

    “大王,臣以为不可。”

    “嗯?”

    秦王政不解的看向公孙劫。

    甚至还有些诧异。

    这些年来,公孙劫从未阻止过他什么。就算两人意见相左,公孙劫也会在私底下与他说。

    “丞相何意?”

    百官也都看向公孙劫。

    难道说公孙劫要劝谏大王?

    对啊!

    公孙劫的性格素来如此。

    他在赵国时没少规劝赵迁。

    赵迁想修个离宫可都不准。

    如今大王要大兴土木,公孙劫必然是不准的。

    “大王,臣以为光仿造王宫,根本不足以彰显大王鲸吞六国的功绩。”公孙劫走向前来,认真道:“要修,就要修全了。囊括各国名山大川,全都收于咸阳城内。大王只需走出宫门眺望,便将各国都踩在脚下!”

    “???”

    完了!

    丞相疯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